“蓝印花布”时装秀
6月10日是中国首个“文化遗产日”,为庆贺南通“蓝印花布手工技艺”刚刚被国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通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南通蓝印花布艺术馆、南通职业大学艺术系等单位联合举办了一场“蓝印花布艺术时装表演”。时装模特展示的服饰有蓝印花布旗袍系列、现代系列、休闲系列、礼服系列等,令观众大饱眼福。
[相关链接]
南通蓝印花布历史悠久,古色古香,质朴无华,既散发着乡土气息,又显示出淡雅不俗。
蓝印花布的染料――蓝靛,原取自野生蓝草,如马蓝、蓼蓝、菘蓝、茶蓝等。关于利用蓝草中的蓝靛染色,已有二千多年历史,最早的记载出于《诗经》和《礼记》。约在一千四、五百年前,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记述了我国古代人民用蓝草制靛的的方法。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制靛工艺记载。随着纺织印染事业的发展,野生蓝草的数量渐渐地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人们开始自已种植蓝草。《齐民要术》详细记载了种蓝草的方法和经验。
蓝印花布采用所谓"防染印花工艺"。它又分两种。其一是用前述油纸刻成花版,蒙在坯布上,然后用石灰、豆粉和清水调成防染糊,刮印在蒙有花版的坯布上,凉干后,浸入蓝靛缸中染色,染成后,去灰清洗,即成蓝底白花的蓝印花布。其二是用蜂蜡或虫蜡作防染原料,操作与前法相似,一般又称作蜡染。如今,盛产棉花的南通地区,仍是生产蓝印花布的主要基地。近年来,南通蓝印花布的品种不断有所创新:从原来的单面花,发展到双面花;从蓝底白花,发展到白底蓝花和白底白花;从十几个花型,发展到上百种花型。蓝印花绸和蓝印花亚麻布的品种也有所增加。古老的南通蓝印花布不仅获得了新生,而且正以其独特的风格,绽开于瑰丽多彩的纺织品百花园中。
中国南通蓝印花布艺术馆是由民间艺术家吴元新于1997年创建的,是我国第一家集收藏、展示、研究、生产、经营为一体的专业艺术馆,下设蓝印花布艺术馆展示中心、蓝印花布艺术馆制作中心、蓝印花布艺术馆的服饰中心。该馆竭尽全力地收藏流失在民间的传统蓝印花布及各类制品,整理收藏明清以来的蓝印花布制品及图片资料一千余件,保存着大量优秀的民间制品,并开发研制“蓝艺”牌现代服饰及工艺品。该产品曾多次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并荣获全国旅游产品设计大赛金奖,全国民俗博览会金奖,2004年首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民间工艺品“山花奖”金奖。赴美国、法国、德国、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展览,南通蓝印花布艺术馆“蓝艺”产品享誉海内外,并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纽约时报》等国内外四十多家新闻媒体相继报道。
南通蓝印花布艺术具有浓郁的民间特色和广泛的实用装饰用途,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该馆曾先后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举办蓝印花布展,动静结合的表演展示了古今蓝印花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国内外广大爱好者学习、欣赏、研究民间工艺美术提供了良好的场所,是最具传统特色的旅游景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