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中心主任纵谈保护“非遗”

2006-11-13 10:09:00

 
                                   非遗中心主任纵谈保护“非遗”
 
  新华报业网讯 11月9日晚,中国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国家中心主任田青在南大纵谈“非遗”研究与保护时透露,受文化部委托,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国家中心正在进行全国“非遗”的普查工作,建立全国“非遗”名录体系,绘制国家“非遗”资源分布图,确立“非遗”传承人谱系,并制定传承人资助办法。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人,除了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外,还有其他许许多多的东西决定我们民族的属性,这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民族的名片。”可是,“上世纪80年代,山西尚有52个地方剧种,如今只剩下28个,有24个古老剧种在短短的20年内消失了。”田青说,我们过去有很多劳动歌曲,插秧的时候有插秧的号子,林业工人伐木时有伐木歌,抬木头时有抬木歌,但现在这一切都以现代化来代替了。
  “在座各位,有谁知道你曾祖父的名字?……我敢说80%的中国年轻人不知道!在过去,我们不是这样啊。这就是我们的文化传统,正一步步消亡。”田青说,我们正义无反顾地跑向现代化,但爷爷奶奶塞在我们口袋里的祖传的东西却丢掉了。或许当跑到终点时,我们变成了“现代人”,却不是“中国人”了,因为我们连自己的“身份证”也丢了。
  而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田青认为最大的困难不是缺钱,也不是法规滞后,而是我们的思想意识。“举个例子,我们在陕北看到一些剪窗花的艺人,剪很漂亮的窗花,但他自家的玻璃上不贴窗花,贴的是港台歌星照片。再比如很多地方戏剧的演员,也改唱流行歌了。”
  田青说,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提上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国务院规定,从今年开始,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我国的“文化遗产日”。全国“非遗”的普查也将在3年内基本完成。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