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公布首批非遗名录
10大类123项文化遗产名列其中
从去年11月起就备受各地关注的江苏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项目公示现在有了明确结果:省政府昨日在中国江苏网上正式公布了首批省级非遗名录,进入名录的共有10大类123个项目。省政府在通知中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遗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此次非遗名录分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民间美术、民间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杂技与竞技、民俗10大类,列入项目123个,超过了当初公示的93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负责此项工作的省文化厅社文处处长方标军解释:名录公示后,综合有关专家和各方人士意见,名录做了两大变动,更加规范。一是将江苏37个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增加上去,这样总数变成了130项。二是对相同类型的项目进行合并拓展。比如,将溧阳跳幡神、扬州市邗江跳娘娘、如东跳马合并为“傩舞”;将扬州剪纸、南京剪纸、金坛刻纸、宜兴刻纸、徐州剪纸合并为“剪纸”;将无锡惠山泥人、苏州泥塑、沛县泥模合并为“泥塑”;在董永传说申报地区中,除原来的东台市外,拓展了镇江丹徒区、丹阳市和金坛市;在吴歌申报地区中,除原来的苏州外,拓展了无锡锡山区、惠山区;在扬剧申报地区中,除原来的扬州外,拓展了镇江市和江苏省演艺集团等。
按规定,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必须从省级保护项目中产生。方标军说,目前,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正在申报中。除已进入国家级保护名录的37个项目外,其余86个项目可继续申报国家级非遗保护,申报期限是今年6月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