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绣国礼墨西哥总统夫妇肖像《培尼亚和里韦拉》

2014-11-19 14:43:05

朴槿惠接受赠礼《木槿花开》

朴槿惠接受赠礼《木槿花开》

当地时间2014年9月18日,著名苏绣艺术家姚建萍受邀出席由中国政府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举办在法国巴黎的“丝绸之路与创意城市”展览。图为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共同观看姚建萍苏绣作品《丝绸之路》。

当地时间2014年9月18日,著名苏绣艺术家姚建萍受邀出席由中国政府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举办在法国巴黎的“丝绸之路与创意城市”展览。图为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共同观看姚建萍苏绣作品《丝绸之路》。南京青奥会开幕前,彭丽媛亲自尝试姚建萍苏绣《丝绸之路》的绣制

南京青奥会开幕前,彭丽媛亲自尝试姚建萍苏绣《丝绸之路》的绣制

姚建萍精心创作中

姚建萍精心创作中

姚建萍与作品合影

姚建萍与作品合影

姚建萍指导创作团队

姚建萍指导创作团队

作品成品

作品成品

 

 

 

  11月1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向来访的墨西哥总统培尼亚赠送了由著名苏绣艺术家姚建萍创作的苏绣《培尼亚和里韦拉》。 苏绣艺术品《培尼亚和里韦拉》,是一幅墨西哥总统夫妇培尼亚和里韦拉的肖像绣。作品是在搜集了墨西哥总统夫妇大量照片资料的基础上,截选了夫妇两人四年以前结婚前夕的瞬间,作为蓝本创作的,旨在表达总统夫妇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尤其是总统那种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神态,在苏绣艺术家的针线表达下,展现得非常充分。用苏绣的专业语言来说,叫做丝丝入扣,针针传情。

  2014年9月22日,苏绣艺术家姚建萍刚刚走下从巴黎到上海的飞机,就接到了一个重要任务:为墨西哥总统夫妇培尼亚和里韦拉创作一幅刺绣肖像,作为中国国礼赠送给墨西哥总统。

  得知这个消息后,姚建萍在感到激动荣幸之余,口头上还是表现了一些犹豫,毕竟这个任务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而且,她刚刚携自己的苏绣作品《丝绸之路》随刘延东副总理赴巴黎参加了中国政府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举办的“丝绸之路与创意城市”展览,正打算喘口气,稍稍休息和调整一下。然而作为一名当代苏绣艺术家,更作为一名国家级苏绣非遗传人,姚建萍感到了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她毅然决定放弃休息,接受这个艰巨的任务。

  2014年对于姚建萍来说,实在是辛苦、忙碌但又充实的一年,2014年2月,她担任了清华美院开设的首届姚建萍中国刺绣高研班的导师,带领来自全国各地的18位学员共同探索中国刺绣的原创之路。7月份,她创作的苏绣作品《木槿花开》作为国礼被国家主席习近平赠送给了韩国总统朴槿蕙,8月份,在南京青奥会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教授邀请各国贵宾夫人共同参观体验了姚建萍刺绣艺术,彭教授亲自尝试了苏绣《丝绸之路》的刺绣创作,当她得知姚建萍的作品大都属于原创和主旋律作品时,对姚建萍大加赞赏,并鼓励她一定要坚持走原创道路,把苏绣这中华民族的瑰宝发扬光大。9月份,姚建萍携带苏绣《丝绸之路》随刘延东副总理到法国巴黎展出,成为中法文化交流以及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致谢的重点作品。

  虽然很辛苦很忙碌,但是姚建萍自己内心也是充实和丰收的一年,因为她所做的事情,都得到了社会的肯定。所以,面对这个新任务,虽然口头上有点犹豫,但姚建萍的内心是毫无犹豫,从接到任务的一瞬间,她心里就已经开始全面启动准备工作,开始着手组织团队,包括设计组、创作组、后勤保障组等等,确保作品保质保量的创作完成,不仅用实际行动来感谢社会各界一直以来的支持与厚爱,更为苏绣艺术这民族瑰宝的传承和发扬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品创作的第一步,首先是基础资料的收集。姚建萍马上着手安排设计组成员收集和准备墨西哥总统夫妇不同时期的肖像照片的素材。经过对素材的仔细筛选和对比,姚建萍最终截选了夫妇两人四年以前结婚前夕的瞬间,作为蓝本创作这幅苏绣作品。

  在基本确定好素材照片以后,接下来就是对照片进行认真的研究和解剖,以便于刺绣创作中选择合适的针法和表达方式,从而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为了将照片素材分析的透彻和仔细,姚建萍安排设计组成员加班加点的进行细节处理和块面剖析,特别注重画面主题与背景的关系,照片中两个人物之间的关系,最后经过团队近一周的努力分析和精雕细琢,终于将照片素材打造成一张适合于刺绣创作的原创设计稿。

  姚建萍表示,按照常规的刺绣创作工作模式,苏绣作品《培尼亚和里韦拉》需要创作8个月的时间,因为仅搜集素材、研究素材等基础工作就要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但由于任务的要求,这幅作品的创作时间只有不足两个月,时间实在是超乎寻常的紧张。因此,作为一个创作团队的领导者和核心,面对这幅作品的创作,姚建萍必须打破常规,特事特办,统筹安排,合理调度。在安排设计组紧张工作的同时,姚建萍也同时做好多项工作同时紧张有序的进行。

  为了保证作品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姚建萍选取了自己艺术团队4名最得力的创作人员,组成创作组,在自己的率领下,分两班日夜开工,在设计组收集和分析素材的同时,创作组的人员在姚建萍的带领下进行针法研究和针法试验,根据这幅肖像作品的特色,选取最适合表现艺术效果的针法,以确保作品的创作进度和创作质量。

  在十一国庆长假期间,姚建萍放弃了休息,从10月1日到8日整整八天,她把自己独自关在工作室里潜心创作,全力以赴。在8天闭关的日子里,姚建萍日夜奋战,谢绝了一切的社交活动和应酬,甚至包括3个自己亲戚的婚宴等,在这8天里,她以极其平和的心态,毫无杂念的去潜心创作,没有一丝打扰,每天都有收获,每天都能体会到创作的快乐,而这8天里的成绩,更加坚定了她进行创作和努力奋斗的决心。

  在姚建萍的率领下,创作团队通过对刺绣针法的灵活运用,通过对线条折光度、线条粗细的把控,通过冷暖色调的混搭,让整幅作品实现了极为精彩的艺术效果。

  在眼睛的细节处理方面,通过针法和线条的把控,充分体现了肖像人物眼睛深邃,目光炯炯有神的特点。

  肖像人物脸部与身体的刻画,肖像脸部用针线进行了细腻的刻画,而身体和服饰则做了一定的虚化处理,从而增加了主体人物形象的延伸感和整幅作品的空间感。

  在作品的背景与主题方面,通过冷暖色调的混搭,突出了主题人物的形象,同时画面背景更加衬托出了主体人物形象的光彩。

  画面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则通过对构图和针脚光泽的处理,充分体现了夫妇二人亲密无间,伉俪情深的形象。

  面部轮廓的处理方面,根据西方人面部棱角分明的特点,巧妙运用光线的丝理和光影明暗,改变了以往用逐层加色打造阴影轮廓的手法,而是转为果断施针,直接打造阴影轮廓,从而凸显面部棱角的手法,这也是苏绣肖像中的一大创新和一大突破。

  精心保障——细致入微确保万无一失

  与此同时,为了保证作品能够保质保量完成,创作团队在细节方面的保障工作也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每一步每一个环节,都强调不能出错,否则没有时间落实,因此都有精心策划,精心组织,精心指挥,精心落实。

  关于作品的装裱,团队一共设计了三套方案,从装裱玻璃,到装裱框,装裱内里材料,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都分别选择了三种材料,进行仔细的筛选对比,选择最能呈现艺术效果的装裱材料。

  在装裱框的选择方面,团队先后考虑选用油画雕花框,简洁木框,仿古木框等多种方案,最后经过装裱效果的对比,发现油画雕花框更加能凸显出主题肖像的风采和艺术魅力,因此最终采用了油画雕花框。

  关于作品装裱的内里材料,团队先后考虑过卡纸,油画布,墙纸三种材料,经过装裱效果的实际对比,发现卡纸更加能够突出作品的画面感和空间感,因此最终选择了卡纸。

  在装裱玻璃的选择上,团队先后考虑过普通玻璃,有机玻璃,无反光玻璃,经过多次对比三种玻璃的装裱效果,发现普通玻璃把作品的艺术效果呈现的最好,更加能凸显出针脚的细腻和丝理的光泽,因此最终采用了普通玻璃,但是由于普通玻璃的易碎性,这同时也给作品的运输方式出了一个难题。

  关于作品完工后的运输,虽然坐飞机更快,可以节约3小时的宝贵时间,但是由于作品尺寸达到了1米乘以1.2米,重量达到了30公斤,坐飞机必须托运,如果玻璃面出现破碎和损坏,则没有时间弥补,因此为了确保作品的安全和万无一失,最终决定选择乘火车的方式进行运输,并由姚建萍亲自将作品带上火车。

  而关于作品创作画册的设计,为了真实再现作品的创作过程,凸显每一个创作细节,画册从文字到照片都精挑细选,经过三次大调整和十几次微调才最终定稿制作完成,完成后的作品画册充分体现了中国苏绣艺术的神奇艺术效果、独特创作过程和令人赞叹的艺术美感。

  经过近两个月的艰苦奋战,作品终于高质量顺利完成,并于11月10日由姚建萍亲自携带作品乘火车抵京交付给了定制机关, 圆满完成了创作任务。

  苏绣作品《培尼亚和里韦拉》最大的艺术特色在于:充分的体现了苏绣艺术独特的自身语言,以往的苏绣肖像作品都在追求还原照片底稿,追求彻底的再现照片原貌,而这幅作品则打破了这个传统,仅仅是以照片素材为参考,不刻意的还原,而是用苏绣艺术来全新表现,用苏绣艺术独有的创作手法创作出了一幅形神兼备,而又别出心裁的苏绣肖像绣。

  创作感悟——绣出民族瑰宝时代光彩

  作品创作完成后,姚建萍感悟很深,虽然艰辛,但是感觉特别快乐。艰辛的地方在于,这幅作品时间紧,要求高,在创作过程中,更要求每一针,每一线,都要到位,个中艰辛,实在不易。但是她更多的感受在于快乐:在创作过程中,姚建萍感觉到克服了许多困难,同时战胜了自己,她再一次强烈感受到了刺绣艺术所带来的快感,看着自己的针线下,作品每天都有变化,每一天都在实现自己所想达到的的艺术效果,看着对于作品的计划和规划从手里展现出来,感觉特别幸福。最重要的是,她惊喜的发现自己的艺术境界开始有了更进一步的升华,她切实的感受到自己的手开始不再受到眼睛的束缚,而是完全听从自己的内心,跟随自己脑海里的创作理念,自由挥洒,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飞针走线。

  苏绣作品《培尼亚和里韦拉》是今年姚建萍创作的又一幅国礼作品,他由衷的感受到荣幸和自豪,荣幸的是作为一名苏绣艺术家能创作这么重要的国礼作品,自豪的是,苏绣艺术无愧为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瑰宝,未来的日子里,姚建萍将继续为了她毕生热爱的苏绣艺术努力奋斗,永不停息,努力绣出苏绣这民族瑰宝的时代光彩。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