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纪念我国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园艺家周瘦鹃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由苏州市工艺美术学会主办,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承办的“纪念周瘦鹃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珍宝镶嵌梅桩盆景——鹤舞》发布会和座谈会于10月30日上午在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隆重举行。上海和苏州两地的工艺美术界领导和三十多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专家、学者以及周瘦鹃先生家属等四十多人出席了会议。苏州市工艺美术学会会长邢伟中主持了会议;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副会长、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馆长马建庭致辞祝贺;上海工艺美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上海工艺美术》杂志主编、周瘦鹃孙子周南介绍了《珍宝镶嵌梅桩盆景——鹤舞》的创意和文化内涵。上海资深记者、作家曹正文,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金山,苏州著名书画家谢友苏,苏州博物馆督导员、原馆长张欣,苏州市工艺美术学会秘书长冷坚等先后发言,深切缅怀周瘦鹃先生,纷纷表示要学习瘦鹃先生严谨治学,忠于艺术的精神。会议充满了热烈的气氛。

会后,与会人员兴致勃勃地参观欣赏了《珍宝镶嵌梅桩盆景——鹤舞》。作品于10月30日起至11月15日在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特别展出。
周瘦鹃先生生于1895年,原名周国贤。江苏省苏州市人。曾任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人民代表、江苏省苏州市博物馆名誉副馆长。 中学时代即开始文学创作活动。1916年至1949年间,在上海历任中华书局、《申报》、《新闻报》等单位的编辑和撰稿人,其间主编《申报》副刊达十余年之久。还主编过《礼拜六》周刊、《紫罗兰》、《半月》、《乐观月刊》等。解放后,一边写作,一边以相当大的精力从事园艺工作。他在自己的庭园里栽花培草,种植盆景达五、六百盆,开辟了苏州有名的“周家花园”。周恩来、朱德、叶剑英、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多次前往参观,许多外国朋友也不断登门观赏。
《珍宝镶嵌梅桩盆景——鹤舞》,是由上海工艺美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上海工艺美术》杂志主编、周瘦鹃孙子策划, 多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经三年精心打造的稀世珍品。作品 以 周瘦鹃先生当年栽培的《百年梅桩——鹤舞》为原型制作。这是因为周瘦鹃生前酷爱梅花,家有用梅花命名的“梅屋”、 “梅丘”、“寒香阁”等。园中栽有上百盆梅桩盆景,其中以一盆“鹤舞” 为魁首。树龄己在一百岁外,周瘦鹃爱惜如命,精心培养,几年光景,它老而弥健,枯干上著花如故,因干形如鹤,两大枝又很似鹤翅,仿佛翩翩起舞,因而得名“鹤舞”。梅花常为历代文人诵咏,“梅花香自苦寒来”、“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等诗句更是家喻户晓,在民间,梅花更是作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又名“五福花”,象征着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为此创作团队确定了作品立意,值此周瘦鹃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之际,作为周家子孙和工艺大师献给前辈的一份珍贵的礼物。
珍宝盆景是在清代绮丽奢华的宫廷文化中衍生出的奢侈品,是用金银、玉石、珐琅、珠宝和各种珍稀材料仿制自然景观的艺术,以清宫造办处领衔、集各地诸多手工工艺于一体、精雕细琢的珍宝造型艺术品,被皇室寄予“万代长春”等美好愿望,为清宫所独有,现大部分藏于故宫。
《珍宝梅桩盆景——鹤舞》沿袭清宫宝石盆景的独特金工工艺,在继承传统手工技艺的基础上进行了开拓创新。据该作品创意策划人、周瘦鹃之孙周南介绍,整 件作品 主要用材为金银2100克、白玉籽枓250 克,青金 4375 克。集金银珠宝于一体, 作品整体用纯银塑型,白玉寓意洁白无暇的梅花,花蕾中镶嵌有黄金花丝和绿色宝石,六角型花盆内饰青金、外用螺细镶嵌,另伴有珍珠、红蓝宝、祖母绿等宝石点缀,底座则用小叶紫檀和黄杨木精雕而成,整个形态古朴自然、清秀典雅、雍荣华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工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