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常州,也有着这样一位工艺美术大家,他凭借着对美的热爱,对艺术的追求,对人生的感悟,在象牙浅刻的领域里承古出新“挥毫泼墨”,描绘出一幅“大气如虹,飘逸如风”的时代画卷。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萧剑波
萧剑波,象牙浅刻领域里首位也是当今唯一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钟情象牙浅刻创作四十年,被誉为“当代牙刻艺术的领军者”。其作品融入水墨写意之精神、民族文化之内涵,凸显传统底蕴,关照现代审美,独具匠心的原创能力,意涵深刻隽永,屡获国家级重大奖项。
毋庸置疑,美是艺术与生俱来的视觉属性。在谈及自己缘何走上工艺美术的创作之路时,萧剑波大师认为这并非偶然,而是发自内心喜欢与坚守的必然结果:“我从小就喜欢美术,对美的事物十分好奇,从而带着一颗童心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一条漫长的牙刻艺术之旅。”
1976年高中毕业后便进入武进工艺雕刻厂从事象牙浅刻,学习传统的雕刻刀法、技法,通过十多年的学习、积累,逐步进入牙刻创作的新境界。十多年磨炼对传统象牙浅刻摹刻与认知,不仅让萧剑波大师对象牙浅刻技艺的传承有了一份历史责任感,更让萧剑波大师对当代牙刻艺术有了新的感悟:“十多年下来,自己的刀法、技法逐步走向成熟,从一味注重继承传统的长梦中醒来,觉得最好的传承应该是动态的、创新的,要创作具有思想性、具有文化特质的原创作品,形成鲜明的个性语言和深深的烙上时代印记,这才是象牙浅刻最正确的传承之道”。
象牙浅刻作品《清照诗意》
从传承美到创造美,萧剑波大师完成了自己象牙浅刻艺术创作生涯中的重要转折。这得益于他在雕刻之外的修炼,2003年进入上海中国画院高研班研修,后来又曾经成为江苏省国家画院的特聘画家,这一真正意义上的跨界对他牙刻原创能力的升华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自身阅历和认知的不断丰富,萧剑波大师认为:“象牙浅刻有着两个属性,一是本体雕刻的属性,二是书法与国画属性。在文革以前的象牙浅刻画面主要以表现线条的韵律美,缺少层次感及墨韵美,缺少原创性。所以牙刻艺术进入当代,传承出新是我们当代牙刻人的职责所在”。
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萧剑波大师把纯艺术的绘画语言融入到象牙浅刻艺术创作中。他以刀代笔,以“钩、刮、雕、刻”之技法表现画面“浓、淡、干、湿”之神韵,形成了鲜明的水墨写意之刀法,让丹青之笔和雕刻之刀在思想的碰撞下交融生辉、意趣盎然,开创了水墨牙刻的一派宗师之风。
“严谨”与“精益求精”在向每个时代诉说着对于“工匠精神”的印记和符号,对于一脉相承的“工匠精神”,萧剑波大师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工’是手工、技巧、坚韧,‘匠’是匠心、思想、文化,每个时代的‘工’与‘匠’的创新融合,便代表了那个时代的精神和思想”。
牙刻紫檀屏风《三国演义》
工出于手,匠出于心。所谓“工匠精神”,就是把一个时代的审美文化,通过精湛的技艺完美的呈现给大众,从而提升作品的文化内涵,提升行业的艺术品味。从这一点来说,萧剑波大师将文化融入作品,正是其“大国工匠”精神的完美诠释。
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历来就是一对矛盾的“兄弟”,而对于这个矛盾命题,萧剑波大师也给出了他的答案:“对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而言,最应该做的就是多拿出精品力作,把自己的品味不断提升,把行业带动起来,自然而然的就会扩大影响,市场价值的提高也就是水到渠成了”。
萧剑波大师接受工艺中国记者采访
“艺术是技艺和修为合而为一后水到渠成的事”,这句话正是萧剑波大师艺术生涯的完美写照,而把技艺和修为合而为一后的萧剑波大师无疑也以其对待成就的泰然自若、对待褒奖的虚怀若谷、对待传承的知行合一和对待工艺美术行业的儒家仁爱思想成就了一代象牙浅刻大家的风范。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萧剑波生活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