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世界手工艺大会日前在杭州召开

2008-11-10 17:31:00

 

 

116下午3时,2008世界手工艺大会开幕式暨世界手工艺发展国际论坛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来自全球五大洲36个国家的600多位手工艺界的专家、代表,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的中国工艺大师、优秀手工艺者、企业家、高等院校的教授、研究人员和新闻媒体应邀出席。国内嘉宾中,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名誉理事长,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陈士能,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执行会长蒋仲平,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平、各省市工艺协会的相关领导莅临现场。国外嘉宾中,还包括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主席玛利亚•塞琳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卡贝斯、各大洲手工艺理事会主席等。

开幕式上,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金德水、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主席玛利亚•塞琳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卡贝斯、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执行会长蒋仲平等专家、领导先后致辞,对杭州、中国作为东道主成功举办大会给予祝贺,对世界手工艺大会在中国未来的深远影响充满信心。

与大会的开幕式同时举办的世界手工艺发展论坛,以“振兴世界工艺美术、传承人类手工技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共创手工劳动辉煌”为主题,进一步对加强世界手工艺的协作进行探讨。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顾问石晓光、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主席玛利亚•塞琳娜、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理事长马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因德森、贵州省副省长谢庆生先后致辞。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理事长马达先生在谈到手工艺的发展时,提出从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的角度,通过推进和造就人才的环境;建立发挥人才的政治体系;建立终身教育的人才培养途径;建立与学校联合培养人才的措施等多项措施,促进文化保护剂产业发展。

 

[相关链接]

 

2008世界手工艺大会暨世界手工艺发展论坛上的讲话

 

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促进文化保护及产业发展

 

马达

 

11.06    浙江省人民大会堂

 

  

手工艺在中国也称工艺美术,是集物质形态与意识形态为一体的特殊行业,它蕴含着民族的精神、人类的智慧、求美的意识、文化的价值。手工艺品物质是载体、文化是灵魂,各国的手工艺品都有自己民族独特的风格、艺术的特色、文化的内涵,在全球化、现代化浪潮中,它始终追求自己的风格,弘扬自己的个性,仍然充满着生机、充满着活力。

 

手工艺以人的要素为核心,靠人才来支撑、靠人才求发展。众所周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各国手工艺的文化生态都发生着巨大变化,手工艺的产业发展受到了很大冲击,前一阶段我们中国的手工艺与世界各国一样,程度不同地存在生存和发展的桎梏。这其中最为关键的、也是最为突出的是手工艺从业者队伍的萎缩,手工艺行业人才的流失,手工艺传承面临后继乏人的状况。因此,为了保护手工艺这一文明瑰宝和文化载体,我国政府先后于1997年和2005年颁布了《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和《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在这两个法规性文件中,都明确提出必须建立健全手工艺人才的保护、使用、以及更为重要的培养机制,真正体现以人为本,来促进手工艺的文化保护及产业发展。

 

中国的手工艺传承也与世界一样,传承方式多样,有家族传承、师徒传承、地域传承、社会传承等多种方式,因此,我们手工艺行业组织主要针对这些特点,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配合政府、联系行业,构建对手工艺从业者的培养和使用机制,激发他们的热情和创造,进而推进产业的传承和发展。

 

举措之一:是建构推介人才的良好环境,使从业者有施展才华的舞台。

手工艺的发展离开了社会、离开了民众、离开了市场,就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源泉。手工艺从业者也只有面向社会、大众和市场,才能被认可、被接纳。特别当前,我们中国正在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在文化保护方面力求体现和实施温馨的人文关怀,在文化需求方面力求维护和保障民众基本的文化权益,手工艺从业者必须主动适应这个形势,贴近这种需求,用新的方式、新的办法来适应新的需要。为了更有效地帮助行业从业者面向社会和市场,我们积极地为他们搭建各种平台、开设各类窗口,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地促进他们面向民众,力求通过广泛地向社会进行手工艺的宣传和推介,提高手工行业的名度,提升手工艺人的地位。如阶段性的每年全国两次大的综合性手工艺作品展览会、产品交易会;各手工艺专业组织的手工艺品专题展示展销活动;各省市地域性的产品展销会等。长设性的国家级、省级、市县级手工艺博物馆、珍品馆、展示馆的作品陈列,宣传大师、推介人才等,以不断提高公众对手工艺行业,特别手工业内的艺人们的认识、认知、认可,构建手工艺以人为本的生存与发展的良好环境。

 

举措之二:是建立发挥人才作用的政策体系,使从业者有相应的地位和影响。

认定行业领军者、树立学科带头人,这种树标杆的举措、立示范的作用也是事业能兴旺发展的动力。我国从1979年以来,由政府主导在全国己开展了五次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的评审认定工作,共产生国家大师365位,同时,手工艺重点产区的一些省市,也分别开展了省市级工艺美术大师的评审认定工作,虽然所认定的大师按照全国手工艺从业人员比例还很小,但榜样的力量无穷,在他们的带领、传承下,才有了今天我国手工艺事业发展、人才辈出的局面。另外,从2006年以来,我国已在140项国家级和省级手工艺形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认定了150位手工艺传承人,并为这些传承人设立了工作室,搜集和整理他们的技艺资料,优先提供高品质的天然原材料,资助他们的创作,同时,对这些被评出的大师们,除激励他们搞好创作外,还采取政府补贴的方式,鼓励他们带徒传艺。如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等省市区,在政府设立的传统工艺美术保护资金中,专设师带徒津贴,国家级大师带徒弟每月补助人民币1000~1200元(约合140~170美元),省市级大师带徒弟每月补助人民币800~1000元(约合115~140美元),以鼓励传授手工技艺,促进事业继承发展。

 

举措之三:是建立终身教育的人才培训途径,使从业者跟上形势、不断进步。

时代在发展,知识需更新,因此继续教育在我们行业内尤为重要。我们在手工艺行业中广泛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设立中国工艺美术研究院,对大师级高端人才进行再培训;举办各种形式、各个层次、各类专业的专业进修班和高级研修班,使行业内广大从业者通过继续教育,提高基本素质、跟进现代潮流、结合专业特点、促进事业进步,通过不断补充、扩展和更新知识,提高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近几年来,行业内的广大技艺人员,经过这种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综合能力和素质得到很大提升,其中涌现出一大批卓有成绩的拔尖人才,从而推动了手工艺产业的长足发展。

 

举措之四:是建立与学校联合培养梯度人才的措施,为手工行业储备后继力量。

专业艺术院校的系统化、正规性的教育培养,是造就后备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除了每年从学校毕业生中吸收人员充实行业队伍外,我们还根据手工艺产业的特殊需求,与高等艺术类院校合作办学,即根据艺术学校的专业设置,按照我们行业的发展需要,定向培养手工艺产业急需的专业人才。如根据刺绣特色产区的需要,与有关工艺美术学院合作开设定向招生的“刺绣专业大专班”,从中学毕业生中挑选有一定美术基础、爱好刺绣手艺的学生,由政府出资提供学费补贴,并设立奖学金,进行定向、订单式培养,三年基础和美术理论教育,二年刺绣专业教育,毕业后作为大专生来从事刺绣工作;在水晶特色产区、玉雕特色产区等地,也采取类似方式与院校合作举办水晶雕刻、玉石雕刻的大、中专班。另外,我们还尝试从儿童抓起,从小培养他们的手工艺性趣,近年来,我国很多地区的中、小学校,根据地区手工艺特色,分别开设了如刺绣、剪纸、陶艺、编织等劳技培训班,进行手工艺技能现场教学,增强学生们对手工技艺的兴趣和爱好,为手工艺传承培养后备力量。除此之外,还与院校及科研单位合作搭建手工艺创意服务平台,实现产业、院校和科研各方人才的有机结合,造就有文化、有理论、有实践的高素质从业人员和后备人才。

 

 

近年来,由于采取了以上的举措,我国手工艺行业的人才有了不断涌现、手工艺事业得以良性发展。拿此次大会后各位来宾将去参观的有“中国刺绣艺术之乡”美誉的江苏苏州镇湖为例,这个地区的民间手工刺绣己有1700多年历史,地区现有常住人口2万人,其中有1.2万人从事刺绣手工业(占全镇人口的60%),直接从事刺绣制作的号称“8000位绣娘”,从事刺绣设计、销售及与其配套产业链的达4000人,刺绣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重达65%2007年人均刺绣纯收入为人民币16000元(约合2500美元),年刺绣销售产值达5.8亿元(约合8300万美元),真正形成“绣娘经济”

镇湖绣娘经济之所以能成功崛起,其中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当地政府与行业协会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带动,培养创业人才,发挥能人效应。他们为手工艺从业者提供创业培训、咨询服务,帮助乡民学习和掌握刺绣技艺;他们组织绣娘们参加各类专业培训,参加各类技术交流活动和各种刺绣展览、展评,以汲取外部营养,提高自身技艺水平;他们资助技能较优秀的绣娘带徒授艺,徒弟学有所成自立门户,再吸纳其他姐妹就业,发挥能人创业的滚雪球式带动效应;他们将技艺骨干选送到高等艺术学校去进修,促使他们不断努力攀登刺绣艺术高峰,还从儿童抓起,在当地中小学开设刺绣劳技培训班,进行刺绣技能现场教学,增强学生们对刺绣技艺的兴趣和爱好,促进刺绣业后继有人。 镇湖以刺绣文化为依托,崛起了一大批手工刺绣能人,发展了手工艺产业经济,带动了全镇农民的家庭致富,真正取得了文化保护和产业发展双丰收。以上只是我们中国众多的手工艺发达地区中的一个缩影,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中国是具有5000年丰厚文化底蕴的文明古国,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中国的手工艺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应该说它既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我们非常热切地期望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同行们,共同探讨和实践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各项推进手工艺事业的运作,在弘扬中华文化的同时,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

 

谢谢大家!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