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艺中国记者正在采访邢伟中大师(右)
2016年5月18日,适逢世界博物馆日,以“刻意江南 传承匠心”为主题的华东竹刻艺术作品展在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拉开帷幕,工艺中国有幸独家专访此次活动的主办方苏州市工艺美术学会会长邢伟中大师。

“刻意江南 传承匠心”华东竹刻艺术作品展现场
工艺中国:您好,邢大师,我是工艺中国的记者,很荣幸能够采访到您!本次华东竹刻展前期筹备多长时间?是什么促使您想举办一次竹刻领域的盛会?
邢大师:前后筹备大概半个月。以苏州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和常州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作为主办方,结合竹刻大师、艺人、民间从业者的力量,广泛联络与参与,集合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江苏省大师、上海市大师、安徽以及浙江的省大师,齐聚具有代表性的竹刻艺术家。
一方面,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的知名度非常高,大家乐于参与如此高规格的竹刻艺术盛会;另外一方面,本次活动的相互关联性,能够让大家相互沟通交流学习,也使得这次华东竹刻艺术展得以广泛的参与。
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馆日,作为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原本承担着工艺美术行业的艺术交流,艺术传承的任务和历史使命以及责任,而苏州本地的竹刻艺术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在传承竹刻艺术和创新方面也具有地域优势和人才优势,具有专业性和艺术性,但是单单的举办一个苏州地区的竹刻艺术展明显感觉有局限性,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在力度上和影响力上都不足。后来经过研究考虑到江南一带,尤其是苏州周边江浙沪皖地区竹刻艺术的发展史和发展现状及水平,有些方面是超过苏州的艺术水准和商业发展水平的,比如上海嘉定竹刻、浙江竹刻和常州留青的竹刻艺术、安徽的竹刻,就走在前列,具有市场性和广泛性,知名度和美誉度非常高,考虑到竹刻艺术的影响范围、规模、广度以及深度,能够让专业人士和喜爱竹刻艺术的人看到更多的风格和流派,最终决定举办本次华东竹刻艺术展。
我们广泛吸纳了各个流派、各个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也包括了历代竹刻艺术的精品以及明清、民国时代的优秀竹刻艺术,在这次集中的、全面的展示竹刻艺术,同时也将竹刻艺术里的个性化、具有文化艺术内涵的精品充分展示,将历史传承、流派、名人大家、艺术收藏的竹刻艺术多方位、多维度的展现,这是我们举办本次活动的宗旨,也是举行此次活动的题中之义。

华东竹刻艺术作品展竹刻作品
工艺中国:刚才我们在展厅看到如此精美的竹刻艺术也是叹为观止,文化内涵之丰富让我们由衷敬佩竹刻这门工艺美术的博大精深,竹刻艺术在华东地区的盛行,您觉得是否跟当地的文化渊源和地理环境有关?
邢大师:江南一带,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汇聚之地,历史上很多名人大家皆是在江南一带进行大量的艺术创作,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文坛领袖苏轼就长期活跃在华东,吴侬软语、人文景观、园林景观等因素铸就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孕育了江南的小桥流水的风雅,“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风情,让地域特色和文化氛围在华东这篇土壤上生根发芽。
江浙皖地区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适宜竹子的生长,并且竹子在这样的自然环境“存放”下不变形,很适合竹刻艺术做文章。有了文化的土壤,文化基因做魂,又有了承载文化基因的载体竹子,竹刻艺术在华东地区的盛行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工艺中国:这次华东竹刻艺术展大师云集、更是汇集了一些理论研究者,我们刚才有幸遇到了江苏理工大学的郭琳老师,就是从事竹刻艺术的理论研究的,您怎么看待目前工艺美术行业理论研究一下火热的情况?
邢大师:传统的工艺美术大师和从业者们,都是口口相传和师徒模式,都是实践动手的高手,受限于历史和多方面因素,文化层次都不高,技艺高超但无法提升理论高度,无法进行很好的归纳、总结与整理,更不能很好的记录下来以备更好的传承与发扬。
国家目前已经对工艺美术这块足够的重视,包括在社会层面大力提倡“工匠精神”,进行非遗的传承,相关文字工作的记录整理工作,进行相关口述和技艺的记载。
这些工作都需要理论人士的参与,进行理论知识的归纳总结,原汁原味的高度凝练,作为教学工具书,更便于工艺美术的传承。包括我本人也在不遗余力的进行这方面的工作,对于我从事的制扇工艺、檀香扇的制作流程和操作技法撰写成工具书,以备后来者有所借鉴和参考,为工艺美术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观众正在欣赏竹刻艺术作品
工艺中国:刚才开幕式上马达会长谈到竹刻艺术的“嘉定派”和“金陵派”,想请问下您两个流派在技艺上的差别?
邢大师:两大流派是在长期的历史演化中形成的地域派别,在代代相传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竹刻艺术特色,其中“嘉定派”以阴刻、浅刻为主,“以刀代笔,以书法刻竹”,是嘉定竹刻的主要特点和传统技艺;“金陵派”主要是在常州一带,以留青竹刻为主,即是用竹子表面一层青皮雕刻图案,把图案之外的青皮铲去,露出竹肌。
另外还有一种圆雕,主要是雕,例如根雕,按照形状雕刻成人物、动物,表现的是立体的。
工艺中国:竹子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您怎么看待竹刻艺术与当地旅游资源的结合?
邢大师:历史上苏州本地的竹刻艺术更多的是观赏性比较强,作为文房用品比较多,现在慢慢的朝着屏风的方向发展。
竹刻艺术与旅游结合,常州的竹刻艺术做的比较好,做到日用品上,做到名片、牙签等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既是一件工艺品,又是一件旅游纪念品。未来竹刻艺术的更多交流也会促使竹刻艺术与旅游相结合,本次华东竹刻艺术展无疑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交流沟通平台,也为竹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舞台。下午1点30在多功能厅我们还有一个关于竹刻艺术的学术研讨会,将对竹刻艺术进行多方位的探讨,迈出竹刻艺术展理论与实践的实质性一步,也欢迎你们的参与,让更多人了解竹刻,让更多人深入了解竹刻艺术!
工艺中国:非常感谢邢大师,也感谢您举办本次竹刻艺术展,以及您对促进工艺美术行业发展做出的贡献!
邢大师:谢谢!

华东竹刻艺术作品展竹刻作品
邢伟中大师最后坦言,对于本次活动能够顺利举办,离不开行业协会、各省份协会的协助、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的指导,参与本次的活动的竹刻艺术家们的支持,媒体朋友们的宣传报道,也离不开苏州市四套班子领导、苏州主抓文化部门领导们的关怀、鼓励与支持,才集多方之力,精彩呈现一场竹刻艺术的饕餮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