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下午,我国著名工艺美术史学家、图案学家、教育家,《中国工艺美术全集·新编工艺美术大辞典》主编,南京艺术学院已故教授吴山先生治学之道研讨会,在南京艺术学院举行。会议由南艺图书馆馆长、博士生导师沈义贞教授和设计学院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成员李立新教授主持。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刘伟冬教授致辞。吴先生生前好友、南艺丁涛教授,南艺设计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邬烈炎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尚刚教授,东南大学长北教授,上海工艺美术学院老校长朱孝岳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术设计系主任屠曙光教授、陶艺系主任高英姿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马达,省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汪彤,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绍培,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刘藩天,江苏爱涛文化艺术中心总经理吕元,南京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长裘小洵,中国紫砂博物馆原馆长时顺华,江苏美术出版社总编室主任王林军,福建教育出版社社科图书编辑室副主任祝玲凤,吴先生之子陆晔、孙女陆原等30余人出席研讨会并发言。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华梅教授,苏州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廖军教授,东南大学刘道广教授和南京艺术学院夏燕靖教授分别在会上作了书面发言。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吴山先生在工艺美术领域做学问,主要集中于五个方面:1、对工艺美术的整体研究,其成果以《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和《中国工艺美术全集· 新编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两书为代表;2、对图案学和历代装饰的研究,以《中国纹样全集》一书为代表;3、对历代器皿造型的研究,以《中国历代器皿造型》一书为代表;4、对工艺美术各门类以及民间工艺的研究,著作比较多,以《中国紫砂辞典》、《中国历代服装、染织、刺绣辞典》和《中国历代美容、美发、美饰辞典》等著作为代表;5、对历代工艺色彩的研究,在《中国纹样全集》的各卷,对每一时代、各种工艺的色彩,都作了比较透彻的阐述,发表过“宋元明清的工艺配色”等论文。
专家学者认为,吴山先生的治学,主要有以下八个特点:1、注重历代工艺资料的积累。2、通过排比分析,如研究历代装饰纹样和器皿造型,归纳出各时代、各品类的特点。3、立足文物、即古代工艺实物的考证,提出诸多新创见。4、作为一个高校学者,他非常喜欢到民间去,到工艺生产中去,了解熟悉各种工艺品种的特点和工艺技法,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在他那一代的学者中是不多见的。他几乎跑遍了江苏各地的大部分工艺企业、和外省的一部分工艺企业,结交了很多工艺美术行业的朋友。5、对工艺美术行业感情特别深厚,做学问为工艺行业服务,1970到2000年代,他到各地工艺厂作过无数次的讲课和艺术指导,并且都是不要报酬,比较少见。6、一旦确立了从事工艺美术学术研究的目标,就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不中途改变方向。7、坚持日有所得,持之以恒;8、为人低调,不计较名利,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做学问上。
研讨会上,陆晔先生将吴山先生1974年以后出版的部分著作,共16种24册,和其本人与陆原合编的《中国纹样图典》3卷,捐赠南京艺术学院图书馆。校图书馆馆长沈义贞教授向陆晔颁发了捐赠证书。
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南京大学、山西大学、江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院校和学术组织的学者冯远、邵大箴、保彬、周积寅、杨永善、奚静之、吕品田、张夫也、杭间、刘剑箐、徐艺乙、张福昌、左庄伟、高丰教授等;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原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工艺美术全集》工作中心主任王山先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娥英、顾文霞、王金山、赵如柏、李玉坤、柳成荫、汪寅仙、周桂珍、李昌鸿;文物出版社原社长俞筱尧,山东美术出版社社长刘传喜等各界人士来电或来函,祝贺研讨会的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