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评审工作从2016年3月份正式启动,在工艺美术行业内外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经过网上申报、地方推荐、资格审查、资格公示、评委评审、专家审议、结果公示和领导小组审定等程序,至2016年底圆满结束。
一、评审意义
深入贯彻落实《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表彰业绩卓越、德艺双馨的工艺美术专业技艺人才,引导、激励广大传统工艺美术专业工作者,进一步繁荣创作,促进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创新,带动工艺美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希望工艺美术行业技艺人员、各级大师,充分把握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产业以及众多的利好政策,抓住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有利契机,发扬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顺势而为,励志勤奋、自信自强、追求卓越、忘我奉献,对技艺水平精益求精、对产品作品精雕细琢、对工作、事业不懈追求,最终历练成为身怀绝技、德艺双馨、具备传承、创新精神的行业精英,真正起到引领行业发展的作用。
二、评审原则
坚持个人自主申报、专家评审认定的原则;
坚持公正、公平、公开、规范评审的原则;
坚持民主集中制、接受社会监督的原则。
三、申报情况
1、申报范围
工艺美术行业十一大类中的雕塑工艺品、漆器工艺品、抽纱刺绣工艺品、编织工艺品、地毯工艺品、金属工艺品、陶瓷工艺品、首饰工艺品、花画工艺品、民族民间工艺品等十大类。烟花爆竹工艺品的评审办法及程序有别于其他品类,需要另行研究制定,故这次暂未包括在内。
2、推荐情况
本次行业大师评审,网上申报916人,经各省、区、市工艺美术协会审核、初评,共推荐申报人员357人;经评审办公室进行资格审查,申报人员中因为从业时间不足20年或教师职业等原因有11人不具备申报资格,实际参评人员为346人。
①参评人员按品类分布情况 雕塑工艺品143人,漆器工艺品16人,金属工艺品19人,首饰工艺品1人,美术陶瓷80人,地毯工艺品5人,编织工艺品2人,抽纱刺绣工艺品31人,花画工艺品15人,民族民间工艺品34人。
②参评人员按地区分布情况 北京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和江西省5个省市参评人员均为17人;广东和山东2省参评人员为16人、天津市、河北省、上海市、河南省、湖南省和四川省6个省市参评人员均为14人;安徽和湖北2省参评人员为11人;陕西省参评人员10人;辽宁省参评人员9人;山西省、内蒙古、广西区、海南省、重庆市、贵州省、西藏区、甘肃省、青海省、新疆区10个省(区、市)和澳门地区各推荐申报人员7人;吉林省和宁夏区参评人员为6人;黑龙江和云南2省参评人员为5人;台湾省参评人员4人;香港地区参评人员1人。
四、评审结果
按照《第一届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评审细则》,本次评审,对346名申报者就德艺、主要作品、参评作品三部分分别进行评分,每位参评者的最终得分(即总分)=参评作品分+主要作品分+德艺资历分。根据最终得分排序,评审委员会提出初选名单报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对初选名单进行审核,并考虑地区、品类、民族等因素进行微调,提出建议名单提交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审议后形成280人的公示名单;公示后,经领导小组审定后的最终名单为280人。
1、280人按品类分布情况
雕塑工艺品120人,其中:玉雕28人、石雕26人、牙雕5人、木雕29人、砚雕15人、泥塑2人、其它雕塑15人。
漆器工艺品12人。
抽纱刺绣工艺品27人,其中:刺绣22人、织锦2人、蜡(扎)染3人。
编织工艺品2人。
地毯挂毯工艺品4人。
金属工艺品14人。
首饰工艺品0人。
美术陶瓷工艺品65人,其中:美术瓷46人、美术陶19人。
花画工艺品11人。
民族民间工艺品25人,其中:剪纸2人、鼻烟壶(内画等)5人、唐卡5人、其它民族民间工艺品12人。
2、其它情况简析
在280人中,按民族、性别、年龄、从业年限、学历、其他称号等方面进一步分析情况如下:
①民族情况 回族、满族、土家族、藏族、白族、黎族、水族、蒙古族、苗族、彝族、壮族等11个少数民族共23人,所占比例8.21%。
②性别情况 男性232人,所占比例82.86%;女性48人,所占比例17.14%。
③年龄情况 40岁以下的10人,所占比例3.57%;41-50岁的82人,所占比例29.29%;51-60岁的111人,所占比例39.64%;61-70岁的58人,所占比例20.71%;70岁以上的19人,所占比例6.79%。
④从业年限情况 20-25年的33人,所占比例11.79%;26-30年的52人,所占比例18.57%;30年以上195人,所占比例69.64%。
⑤学历情况 高中以下155人,所占比例55.36%;大专以上的125人,所占比例44.64%。
⑥其他称号情况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包括具有高级职称)191人,所占比例68.21%;省级非遗传承人41人所占比例14,64%。
五、评审比例
1、评审涉及品类60个
根据全国工艺美术行业普查资料,工艺美术品类共有11大类、65中类、83小类、1881个品种。本次参评人员涉及83个小类中的60个品类。
2、与从业人员规模相比甚微
2015年工艺美术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1万亿元,按照全国工艺美术行业普查结果推算规模以下企业的产值应是规上企业的1.5-2倍,所以工艺美术全行业经济规模至少是2.5万亿元,且行业从业人员1000多万人。280人与庞大的工艺美术从业人员队伍相比,所占比例甚微。
3、占省级大师5%
截止2015底,由各省、区、市政府或政府主管部门授予的省区市级工艺美术大师4650名,今年还有黑龙江、广东等省市评授省级大师,目前省级大师总数5000余名,在此基础上经评审选出的280名行业大师所占省级大师的比例约为5%。
六、评审特点
1、组织机构健全,各司其责
为了做好行业大师评审工作,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
组建了评审领导小组,负责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评审的组织、领导工作,研究决定评审工作中的重要事项,协调解决评审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成立了专家委员会,负责制定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评审的具体程序、评分细则;确定专家库成员;审议并向领导小组提出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建议名单。
成立了监督检查组,负责对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的评审过程进行监督;对实名举报的信函、邮件等书面意见进行调查、核实,提出处理意见,提交领导小组决定。
成立评审办公室,负责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评审的日常工作以及评审的具体组织工作。
组建评审委员会,负责对申报人员的考核、评议工作,向专家委员会提出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的初选名单。评审委员会成员是根据申报情况,采用《评委随机抽取软件》,从中国工艺美术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产生(有亲属参加本次评审的,采取回避制度)。
2、入门条件严格,起点高
本次大师评审的基本申报条件:一是从事传统工艺美术设计并制作达20年以上;二是获得省级人民政府、省级行业主管部门以及由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授权省级行业组织授予的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3、省市协会推荐,参与地域广
本次行业大师评审是行业组织开展的重要行业活动,是整个行业的行为,是依靠工艺美术行业上下贯通、横向联合、形成网络的全国各省、区、市工艺美术协会共同参与开展的。
符合条件的行业技艺人员自愿在网上申报,经各省、区、市工艺美术协会组织申报人员现场制作、专家评审,按名额要求推荐申报人员。
本次推荐参评的地区除大陆31个省、区、市以外,还第一次包括了香港、澳门地区和台湾省。
4、评审文件齐备,严格执行
《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评审暂行办法》明确了评审原则、组织机构、申报范围、申报条件、申报要求和申报程序,规定了评审考核内容和评审程序,是评审前期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各省市协会严格按照《暂行办法》的要求,对申报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和初评,提出本地区的推荐名单;评审办公室按照《暂行办法》的规定对各地区推荐的申报人员再次进行资格审查、资格公示和资格确认,制定参评作品的展示方案;监督检查组对收到的13件实名举报材料进行登记、存档,找相关人员进行调查,了解实际情况,给举报人员复函,说明了解情况及处理意见;专家委员会制定了《第一届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评审细则》,明确了评审规则,细化了评审组织和评审程序。根据参评人员的情况,确定分组评审方案和评委的组成;制定了《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评审专家和评委守则》;确定了评分细则和标准;对评委评分的程序、统计方式作了明确规定。工作人员和评委、专家委员会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5、评审过程严谨规范,公证员全程监督
按照评审细则,在评委的抽取、回避制度、保密制度等方面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评委驻地保密,手机等电子设备统一保管,评委的吃住行全部封闭,与外界断绝联系;评委的评分表在公证员的监督之下回收封存,并拍照摄像;统计过程中公证员全程监督,完全按照程序依次规范进行。
6、设立复审制度,建立大师退出机制
对被评为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的人员每四年进行一次复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评审办公室报请领导小组批准,取消其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称号:
①行为不端、道德堕落,在行业和社会中造成恶劣影响的;
②因触犯法律、法规而被国家政法机关判定和追究法律责任的。
7、充分体现服务宗旨,免费评审
此次组织开展行业大师评审,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没有收取参评人员一分钱,充分体现了协会服务行业、服务会员的宗旨。
第一届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的评审工作,在全行业的大力支持下,在社会的高度关注下,已经顺利结束。这次评审是在国家对行业协会管理进行改革过程中开展的。在国家改革过程中,社会上会有一些混乱的现象出现,但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工美行业大师的评审,在社会上起到树正气、立新风的作用,让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在国家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的大背景下得到更加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