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2009首届中国“龙潭杯”金箔金线应用创意设计大赛揭晓,“金箔蓝牙耳机”和“贴金纹饰产品系列”分获概念组和实物组一等奖。本次大赛共评出一、二、三等奖18个奖项,参赛作品突出了实用性,涉及近百个金箔应用门类品种。
本次大赛由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和江苏省中小企业局主办,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江苏省工业设计学会和栖霞区人民政府承办。整个大赛历时5个月,共征集到328件实物及概念作品,分别来自18个城市、17所高校、36家企业和10家设计公司,其中不乏精品之作。这些作品紧扣“创意”二字,按照“突破传统、走进生活、引领时尚、体验未来”的大赛宗旨,进一步拓宽了金箔金线的应用空间,让金箔金线从皇家、寺庙古建贴金专用,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
据悉,龙潭地区现有金箔制造企业110家,金箔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60%。为使金箔产业焕发新的活力,提升整个行业的附加值,栖霞区委区政府正在积极筹建江苏金箔文化产业园。
在大赛揭晓现场,栖霞区还举行了“中国传统文化产业与中国工业设计相融合高层论坛”,邀请专家为传统文化产业发展支招,进一步推动金箔文化产业和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关链接]
将金箔产品变成时尚的大众的市场的
——聚焦“中国传统文化产业与中国工业设计相融合高层论坛”
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南京金箔,怎样与中国工业设计和工艺美术相融合,创造出更多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又符合现代人审美情趣和文化消费需求的产品?昨天,在2009首届中国“龙潭杯”金箔金线应用创意设计大赛的颁奖现场,来自中国工业设计和工艺美术行业的专家学者,汇聚“中国传统文化产业与中国工业设计相融合高层论坛”,共商中国传统文化产业与中国工业设计相融合,使金箔产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大计。专家表示,要深入研究市场、研究消费者,用我们的创意设计,架设起一座传统文化产业与现代时尚生活相辅相承发展的金桥,在传承中保护金箔文化,在创新中发展金箔产业,将金箔文化产品变成时尚的、大众的、市场的,从而助推金箔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栖霞正在筹建江苏金箔文化产业园
中共南京市栖霞区委书记 臧正金
栖霞区作为南京市著名的历史文化区,佛教文化、南朝文化、大江文化名闻遐迩。近年来,以龙潭金箔为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不断得到挖掘,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龙潭地区有金箔制造企业110家,金箔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60%,铜箔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90%,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为使金箔产业能够焕发新的活力,提升整个行业的附加值,栖霞区委、区政府正在积极筹建江苏金箔文化产业园。该园区规划面积0.5平方公里,开发模式将采取与行业组织和龙头企业合作的方式,引进一批金箔研发中心和销售中心,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资源优势强、市场前景好的业内龙头企业,形成从产品研发、生产制作到产品销售的完整产业链,从而不断叫响金箔品牌。
在发展金箔文化产业的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创意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尤其对于金箔这种特殊的传统工艺,只有与工业设计相结合,才能走出小作坊式的模式,突破小规模生产的局限,进而大幅提升附加值,做成大产业,实现大产出。从栖霞实际来看,发展金箔创意文化产业,具有几个明显的优势。
一是政策优势。金箔文化产业园位于国家级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区范围内,具有强大的产业基础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入园项目享受龙潭物流基地的优惠政策;二是人才优势。仙林大学城已经入驻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11所高校,在校师生超过16万人,其中有许多美术、设计专业的教授和学生,为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三是行业优势。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强与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中国工艺设计协会、中国黄金协会等行业组织,以及国内知名高校和设计单位的联系,正在积极洽谈进一步合作事宜。相信只要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加强多方合作,特别是做好工业设计这篇文章,金箔产业一定能够再现发展辉煌,打造成世界级的特色文化产业。
用黄金把生活装点得更美好
王胜斌(中国黄金协会副会长)
目前,黄金产品同质化严重,营销策划、商业运营模式缺乏新的思路和手段。设计和营销方面的欠缺,已成为制约我国黄金行业健康良性发展的短板。因为黄金固然昂贵,但是没有好的设计创意、没有融入文化因素,是无法让大众接受的。
我认为,创意设计是产品的灵魂,是黄金产品的人文精神所在。栖霞区举办金箔金线应用创意设计大赛、论坛和创办金箔文化产业园,符合黄金产业的发展方向,必将推动地方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这也意味着黄金行业今后的发展,将有一个新的起点,一个更高的目标。让我们共同努力,致力于提高黄金行业内在质量和实力,走科学发展和持续发展之路,用黄金把我们的生活装点得更加美好。
产业园会成中国工艺美术新地标
张红(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常务副理事长)
目前,工艺美术行业进入一个繁荣复兴的时代,我认为,创作题材多元化、生产手段现代化、工业发展规模化、工艺与技术科学化,将成为未来工艺美术发展的“四化”,中国工艺美术要继承传统,发挥优势,发挥潜力,就必须大力发展工艺美术产业,使工艺美术企业实现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占据产业链的高端,最终实现工艺美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江苏金箔文化产业园的规划、建设,对促进金箔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金箔企业综合竞争力大有益处,符合工业美术产业的发展方向,为传统工艺美术行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发展开拓了空间,为产业升级增强了综合竞争力。
为此,今年5月,中国美术集团公司、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与江苏金箔产业园管理委员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将产业园打造成为立足江苏、放眼世界的产业集聚地、创意研发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地、人才培养地、行业展会地和文化旅游地,成为中国工艺美术领域的新龙头,新地标。
组建利益共同体整合发展资源
马达(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理事长)
南京金箔,是南京最具活力的传统手工艺。1700多年来,金箔产业一直贴近社会需求,在与佛教文化和艺术品装饰等的结合中闪耀着光辉。
目前,金箔产业已与建筑品门类、日用品门类、艺术品门类、佛教品门类,乃至于食品、药品门类有机结合,开发出了金箔酒、金箔画、金瓷砖、金瓦片等。我觉得,金箔产业要进一步发展壮大,从工艺美术行业的角度来看,首先需要建立江苏金箔文化产业园这样一个基地,对金箔这一本地区积淀下来的有特色的具有发展前景的产业,给予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和平台搭建等。其次要组建利益共同体,以金箔产业延伸至终端产品为目标,以孵化基地产业集群作为依托,以扩大市场占有为核心,团结联合各方面的力量,来整合国内外发展资源,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实现跨越发展。第三就是培养引进人才,让懂艺术、懂技术、会动手的人才,也能懂管理、懂市场、懂运营。
将传统元素融入现代设计
张夫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现代艺术与时尚设计发展的总体特征是百花竞艳、万象并存、和谐发展,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格局。在我看来,促进传统文化产业发展,路径之一是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艺术与时尚设计。
比如上海的经贸大厦,虽然不是中国人设计的,但中国人觉得很亲切,因为设计师借用了大雁塔的元素。再比如贝聿铭先生设计的香山饭店,将苏州园林粉墙黛瓦的元素应用进去,我们看起来非常熟悉亲切。苏州博物馆也是如此,加入了很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既富有传统文化韵味,又有现代艺术气息。
汲取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
程建新(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常务理事)
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产业与中国工业设计相融合,推动传统文化产业发展,要汲取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前年,韩国三星公司和20多所中国院校订立了同一个课题,对历代中国帝王把玩的物品进行调研与分析。然后,他们根据研究成果,对其亚洲产品进行定位。这给我们一个启示,一定要从传统文化中找到工业设计的源头活水。比如德国慕尼黑广场,每天早上10点钟和下午4点都有木偶表演,每天这里都有人山人海在看表演。演出结束后,我问当地官员,他们说,这里面全是机器人。既便如此,看演出的人还是认为这是巴伐利亚文化。
金箔应融入现代创意元素
黄武秀(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秘书长)
我强烈地感受到,金箔不能仅仅只是一种高高在上的传统文化,更应该融入现代创意元素。而金箔与创意产业实现融合的重要途径和结合点就是工业设计。我觉得,联系金箔及其衍生产业的现状和发展方向,我们要将工业设计作为其推动发展的突破口和杠杆,通过政策、平台、人才、服务四种力量,努力开辟一条独具特色的金箔及衍生产业的发展道路。
相信,有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有各位专家学者的悉心指导,有方方面面的关心和帮助,有金箔产业企业家们的开拓进取,金箔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产官学商金民要联合起来
张福昌(江苏省工业设计学会理事长)
金箔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前比较集中于艺术门类,有很多具有很好效益的空间我们还没有占领,高科技领域的应用也没有开始,金箔文化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我们该怎样开拓金箔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我觉得首先产、官、学、商、金、民要联合起来。其中,企业是核心,负责研发各类金箔创意产品;政府为主导,主要为金箔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撑;学校、高等院校则是培养创意应用人才;金融部门要提供资金的支柱,消费者也要参与金箔文化产品的研发、设计。现在,国际上的潮流是消费者一定要参与产品设计。比如开发老年用品要有老人参与,妇女产品要有妇女参加。其次金箔文化产品的创意设计,要面向未来、面向生活、面向世界,走开放式传承和创新与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发展道路。再有就是要建立品牌,形成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
设计与百姓生活相关的时尚产品
黄海(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传统与时尚,两者都是处于文化链条上的、不同时段的文化生产力,从回顾历史的角度讲,我们可以说传统是过去的时尚,时尚是未来的传统。过去、未来是转换的,新与旧也是转换的。
就南京金箔文化产业来说,它并不是一个独立的设计形态,而是一种具有独特造物智慧的工艺种类,在历史长河中它一直处在主流和前沿的工艺美术形态之中。比如建筑贴金、佛像贴金,书画、首饰、货币和日用器皿的装饰。因此,让金箔进入当代生活,应该有着突破时代局限的内在内涵。这就要求我们的工业设计,在走进传统、解读传统、延伸传统、跳出传统的同时,也要宽容时尚、参与时尚、丰富时尚、设计时尚,设计出与广大老百姓生活相关的时尚产品。唯有这样,才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产业生态。
将传统文化引入现代生活
何晓佑(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因为世界上有众多民族,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才能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所以我们很强调推崇民族的东西。但是民族的怎样才能成为世界的?我觉得,这就要看民族的东西是不是能够成为现代人的共同需求,能不能与现代生活衔接起来。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创意设计,将传统文化引入现代生活。
让中国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衔接,我们的产品不仅要满足人们的功能需求,还要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与消费者之间有情感上的沟通。比如我们设计的电子手杖,把很多老年人需要的电子功能和手杖功能结合在一起,很受老年人欢迎。还有一种手机,当它不用的时候,有一条小鱼在屏幕上游来游去。这样一来,工业化的手机就变成了我们生活中可以观赏的情趣化物品。另外,传统文化产品一定要进入当代生活领域,和现代产品结合起来。就金箔而言,一定要让传统的金箔艺术表现力,进入到现代装饰、数码和电子产品之中,这样金箔产业才能够打开路子。
金箔应用创意设计大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