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与省知识产权保护协会
首度为千年紫砂专利与原创作品评奖
宜兴紫砂,北宋年间初创。
宜兴制陶文化,底蕴深厚,当地陶人在发现了色泽优美、功能独特的紫砂陶土以后,就利用这种独有的材质,用它来制作茶具和一些陈设陶艺。在历史岁月中,历代紫砂人以自己聪敏的才智,用勤劳的双手,创作出许多具有欣赏与实用相结合的艺术珍品。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宜兴紫砂随着国运的昌盛而愈益兴旺。创新创作,成为当代紫砂发展的主流。紫砂艺术品的价值,也随着现代商业元素的进入而不断提升。
但任何事情的发展在积极因素占主导的情况下,总会产生一些负面的东西,宜兴紫砂也同样不可避免。
市场经济的活跃,紫砂产业与艺人队伍的扩大,名人作品及一些深受市场青睐的创新佳作不断升值,在这种情形下,难免鱼龙混杂。紫砂界出现了抄袭名家作品、照搬历史作品称为自己创作的、把别人的创新佳作搬进自己的个人作品画册里,并大谈“创作”体会的现象,这些令人厌恶而又可笑的现象屡见不鲜。面对这种现象,紫砂艺术的个人保护,假如还是照搬父传子、师传徒老一套的办法来约束,已远远落后当前存在的严峻形势。紫砂界,乃至工艺美术界,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呼声已越来越强烈。
今年3月,宜兴市天逸艺术馆联合紫砂文化研究专委会,及时地提出设想,以民间自发形式,联系一批自愿参与这一活动的紫砂技艺人员,集中帮助申报外观设计专利,认定一批原创作品,组织并请权威机构来评奖,并作为民间活动,向国庆60周年献礼。这一设想刚提出,就得到了宜兴市知识产权局的重视和支持,同时也得到了鲍志强、顾绍培、吕尧臣、李昌鸿、季益顺等大师们的热情支持和积极参与,堪称为紫砂界做了一件开创性的大事。在活动开始后,天逸艺术馆与紫砂文化研究专委会,在市知识产权局领导的陪同下,又专程赴南京,向省知识产权局及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作专题汇报,省知识产权局局长朱宇先生与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长马达先生,对这一活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大力的支持!
此项工作,天逸艺术馆与紫砂文化研究专委会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在大师及广大中青年紫砂技艺人员的配合下,有100名紫砂界人士,共拿出自己的创作作品500多件,由天逸艺术馆负责,集中帮助申报了紫砂造型外观设计专利。这一百名技艺人员中,包括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鲍志强、李昌鸿、顾绍培,有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季益顺、毛国强、沈邃华、曹婉芬、曹亚麟、吕俊杰以及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路朔良等多名高级工艺美术师,有周志君、王小君、蒋卫康、周钧林等一大批中青年紫砂技艺人员。他们的创新之作,有的是早已成名的经典之作,也有新面孔的新人新作,但他们都以各自的创新及自己精心制作的作品而获得了专利,得到了专家的认可。这近500件专利和原创作品,于9月22日起,在宜兴天逸艺术馆作公开展示,由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江苏省知识产权保护协会聘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首批亚太地区艺术大师王金山以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鲍志强、李昌鸿、顾绍培、萧剑波和省大师毛国强、季益顺,原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馆长时顺华、天逸艺术馆馆长张耀平,在评审委员会主任马达会长及江苏省知识产权保护协会副秘书长董来娣的主持下,进行了认真的审议和评定。在鼓励创新、鼓励知识产权保护、鼓励申请专利的前提下,评出一等奖50个(不重复),二、三等奖若干。最后,省工美会长马达先生作了重要讲话(全文见马达会长为专集写的序文)
宜兴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张静,也在评审会上强调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对天逸艺术馆与紫砂文化研究专委会首开先例的这一活动,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并予以表扬。
宜兴天逸艺术馆和紫砂文化研究专委会将把这批作品在上海等大城市作巡回展示,并由国家正式出版社出专集,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局长朱宇先生和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长马达先生分别为专集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