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舟山核雕发展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了,一百多年来发展坎坷。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之后,舟山核雕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但是在快速发展之后,也迅速进入到了瓶颈期。这就不由得让人引发对舟山核雕长远发展的再次思考。
关键词:舟山核雕思考发展未来
苏州是工艺美术的大花园,丰富多彩的工艺美术门类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成长,它们就像是旷野里的野草,经历了几多枯荣,依然可以在春风中展露笑颜。二十一世纪以来的二十个年头,也确实是苏州工艺的春季,欣欣向荣。它们中的很多成员,扬名立万在全国行业中,成为一时翘楚,如苏绣、苏作家具等;也有一些,在现代生活中越发势弱,濒临危难,如桃花坞木刻年画等。当然,舟山核雕也是大花园中的重要一员,从业者众多、行业影响较大。但是论及发展状况,舟山核雕尚处在由翘楚走向危难的过渡时期。所谓过渡期,即是舟山核雕在全国业界保有盛名,但是却处在由盛而衰,外部核雕高手层出不穷的状态。笔者从事核雕创作二十余年,自己一直从事核雕创作,并在舟山核雕的发展过程中参与其中。过渡期的概念虽是笔者提出,却并非空穴来风。过渡期的到来意味着舟山核雕经历了什么?发生了怎样的问题?诸多的问题会出现在人们脑海中,所以,再次思考舟山核雕的长远发展,不是居安思危,而是舟山核雕的发展拐点已经到来。
此时来到舟山核雕村,停车场道路边停满了车辆。然而这并非是舟山核雕繁荣昌盛的标示。而今所停车辆大都是舟山核雕村的经营者所有。再到整洁明朗的各家店铺看看,躬身雕刻者的身影远没有数年前之多,大多数都是只是单纯的经营者。当然也有一些电商在忙着做直播,从事着网络营销。电脑雕刻、机雕等等字样也静悄悄地出现在了一些店铺的店招之上。所见所闻,全然没有了数年前的那般繁华。舟山核雕村在政府整体规划改造之后,整体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然而,规划改造之后,全国核雕市场迎来了低潮期,核雕市场逐步冷淡。这并非是舟山核雕的拐点,因为舟山核雕在那个时期依然是全国业界的金字招牌,只是在全国政治经济大环境变化下引发的波动。波动发起之后的数年时间里,舟山核雕经历了内部和外部的诸多变化,才逐步出现了而今的市场场面。
任何一个社会现象的由盛转衰总会呈现出诸多迹象,这种种种迹象的集合便会形成整个行业的氛围。舟山核雕在发展到高峰之后,初始酝酿的不良氛围便达到了爆发的阶段。代工、机雕充手工等等诸多不良现象越发变得敏感且为追利者所不断效仿,像极了冠状病毒疫情的扩散,悄无声息地腐蚀着整个核雕行业。这种现象的背后便是诚信缺失的表现。这种以次充好的追求利益手段像极了饮鸩止渴,受害者往往一旦察觉之后,便一去不返,受害者甚至还会将个案夸大到整个舟山核雕行业,由此舟山核雕的金字招牌便一点点被质疑声蚕食,更何况这种个案在不良氛围下越来越多地出现。虽然当前的代工和机雕都在逐步透明化,但是其中产生的危害却是无法挽回的。诚信缺失是不良氛围的重要表现。在舟山核雕行业中,错误的工艺价值观念也是较为突出的。错误的工艺价值观念表现为对名和利的极度追求,而忽略了对自身工艺能力的提升。这也导致了整个行业对创作的投入远远少于对名利的追逐。很多年轻手艺人只跟着师傅做了两三年时间便出师开店,而后充实雕刻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将更多地精力投入到了人际交往和网络宣传等等事情中对名利的追逐无可厚非,但是这种极度追逐却是本末倒置的。没有扎实的核雕创作能力,即使可以获得一时的名利,但是却很难维持长久。舟山核雕发展拐点出现后最早倒闭掉的一些店铺也大都是这部分年轻从业者所开办。人云“文人相轻”,舟山核雕行业从业者也是如此,彼此诽谤的现象并不少见;同时彼此间过渡吹捧的现象也是比比皆是,导致行业从业者之间竟然以“大师”相称,假誉横流。这种极度事故的社会恶习,确实萌生在舟山核雕行业中,从而降低了舟山核雕作为工艺创作的社会认可。可以想象,整个行业缺少了对创作本身的正视和看重,行业发展自然会缺少动力。所以近十年来整个舟山核雕行业在雕刻题材和形式上的表现是极为固定和有限的,同质化现象便是其恶果。正是在这种消极氛围里,舟山核雕发展迎来了危难。
首当其冲的危难便是,舟山核雕技艺人才的极度缺失。假用机工,廊坊机雕壮大成全国高地,假用代工,浙江等地的核雕行业也日益成熟壮大。舟山核雕除了以短期利益击碎了金字招牌,还大大打击了自身的人才造血功能。形成了目前舟山核雕人才队伍的青黄不接和难成栋梁。杰出人才的缺失,对于舟山核雕的长远发展是致命硬伤。而且,作为传统工艺美术门类,没有长时间的实践积淀,是很难练就扎实的雕刻技艺的,况且,能坐得住冷板凳的青年雕刻师实在太少,更别谈杰出人才能够脱颖而出了。核雕作为微雕的一类分支,有很多的雕刻技术需要掌握和熟练应用,这是技艺成熟的必由之路。在技术纯熟之后,创新创作能力就变得难能可贵了。技术优秀的手艺人未必具备良好的创新创作能力,但优秀的创新创作作品需要优秀的技术作为你支撑。创新创作依托雕刻技艺,同时需要创作者具有敏锐的美术创作能力,具有较好的审美视角。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时代特点的核雕作品,既能一改舟山核雕的老态龙钟,又可重新抢占业界关注的目光。目前,舟山核雕行业进入了一批有着美校教育背景的从业者,他们的审美和设计能力大都比较优秀,但是却需要较长时间掌握传统雕刻技艺,一时间尚难以独当一面,需要他们热爱核雕创作,有理想有担当的同时,能够坐得住“冷板凳”,扎实训练基本功。
与舟山核雕行业近几年出现的人才窘境不同,全国其他地区的雕刻能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他们年富力强,具有独特的创作理念,和显著的作品特色,在全国业界具有较强的辨识度。虽然他们所处的地区,很多不具备如舟山核雕般的行业基础,但是正像是星星之火,假以时日,定可以形成燎原之势。况且在网络信息日益发达的今天,真正有创作能力的核雕艺人,永远不会被市场所撇弃。这些核雕能手几乎散布在祖国的各个省份,核雕在全国业界已经形成了群雄并起的态势,以技术水准和专业特色而言,舟山核雕都已经处于劣势。庞大的从业队伍倒像是个累赘。
面对诸多的不利因素,舟山核雕的长远发展之路在何方,应该成为每一位从业者所认真思考的。追寻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最有效的莫过于对症下药。我们舟山核雕艺人是时候应该认清自己认清形势了。拿起手中的刻刀,扎实稳重的创作,去探索核雕创作的艰辛与喜悦。唯有此,才能聚沙成塔,积水成渊,再塑辉煌。
参考文献:
[1]迟锐,黄玉红.核雕撷美:中国当代核雕艺术品赏玩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7.
作者简介:
郭凯,男,工艺美术师。长期从事工艺美术行业管理和服务工作,对苏州雕刻有着较为广泛地学习和了解,并亲手付诸实践,尝试玉雕阴刻、橄榄核雕等实际创作。
李晓春,男,高级工艺美术师,苏州民间工艺家。1972年2月生,苏州冲山人。从事核雕二十多年。所雕人物、花鸟等题材作品,刀工凝炼老辣,线条灵动舒雅,风格独树一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