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蟋蟀盆的制作和使用始于南宋,兴盛于元明。蟋蟀盆分南北派,北方的以天津为代表,南方的则以苏州陆慕(墓)为最。至今,陆慕蟋蟀盆依然是国内蟋蟀盆制作最具影响力的地域。
关键词:蟋蟀盆南盆北罐
生于明代,卒于清代的蒲松龄,在其《聊斋志异》中写过“促织”的一段:“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促织乃蟋蟀,在宣德年间斗蟋蟀风行,当朝天子一跬步直接关乎民命,从官场至民间,对于斗蟋蟀成为一种时尚娱乐活动。蟋蟀的魔力如此的魅力,可想而知用于贮藏蟋蟀的蟋蟀盆,自然变的十分考究。
一、浅议南盆之最
通俗的来说用来饲养斗蟋蟀的器皿,称之为蟋蟀盆,也叫蛐蛐罐儿。蛐蛐罐儿有瓷制、陶制、石制以及漆器制品。而最有价值的,是瓷制和陶制两种。追根溯源,在早期,蟋蟀盆均为帝王指定的御窑,以及官窑所烧制,且作为上贡的贡品,用来专供皇室使用,流传至民间的,自然变得尤为珍贵。
明宣宗朱瞻基以后,蟋蟀盆的花色品种开始变得异彩纷呈,制作艺人的名字,也用印章的形式刻印于罐底。蟋蟀罐的制作工艺自热而然的分南北两派,北方的罐较粗糙壁厚,形状单一花纹少;而南方的盆形状繁复多样,做工极为精致。
清朱琰《陶说》卷六中提到,苏州所制蟋蟀盆名家陆、邹两姓,算起来应该是邹、莫两姓。可见在华书局点校本《戒庵漫笔》中,将陆墓邹、莫二家错误标点陆墓、邹莫两家。
而在《吴门表隐》所记载,明朝名家所制作蟋蟀盆,当推“陆墓邹、莫二姓,造雕镂极精巧”。在陆慕镇西的御窑村,以精制砖瓦而闻名。而唐宋风行善斗蟋蟀,所以说在御窑村逐渐有人家开始烧制蟋蟀盆的小窑。且制作时精选泥料,悉心制坯,烧出的蟋蟀盆有乌、黄、白、青等色。待出窑后,放置于红茶水或者河泥中浸泡,从而使泥盆吸足水分,所以说制成的蟋蟀盆透气、密闭性绝佳。
蟋蟀盆起初起于实用,其本意为养虫而用,然日渐考究,终不止于市井用品,逐渐成为了一种可供观赏把玩的文玩。时至今日,陆慕蟋蟀盆已然成为苏州市相城区的一张文化名片,亦成为国内蟋蟀盆制作最具影响力的地域。而陆慕蟋蟀盆制作技艺,列入了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像一件制作精美的蟋蟀盆,价格可达五位数,甚至六位数。虽然作为小众的苏作工艺门类,却发挥着自身的传统文化魅力,至今长盛不衰。当你漫步在姑苏城林林总总的古玩店,经常能碰到带些旧气的老盆。但早些年的虫盆大多年代较晚,造型简单,工艺上也较为普通,自然是不能代表陆慕蟋蟀盆,在鼎盛时期的制作水准。更不用说运用现代科技结合,创新出来的新苏作蟋蟀盆了。
二、陆慕蟋蟀盆溯源
民国的邓之诚,在他所撰《骨董琐记》中,记载过这样一事:“石虎胡同蒙藏学校,上年掘土种花,得蛐蛐罐极多。有姑苏彩山窑常德盛制者十一,永乐制也……”用通俗的说法来讲,记载了学校掘土种花挖出很多蛐蛐罐名品。
自然在后世所见的蟋蟀盆,均有一些宣德年号,但其实均是后世寄托的款号;如果说能看到永乐款号,自然就更为难得。无论说彩山窑是真的永乐年间制品,还是说是清代所寄托的款号,苏州陆慕蟋蟀盆历史,因为这段记载多了几分传奇的色彩,也多了几分历史的韵味。更使苏州陆慕的蟋蟀盆,平添了许多神秘色彩。
三、陆慕蟋蟀盆工艺
南盆特征以陆慕为最,因其形状繁复花纹多,做工上精致唯美。据《吴门表隐》一书载,唐宋时流行斗蟋蟀,陆墓御窑村自然就因势利导有了烧蟋蟀盆的小窑。陆慕蟋蟀盆在制作上精选河底泥料,精心制坯,所烧出的蟋蟀盆有乌、黄、白、青等色。色彩较之北罐更为丰富,在形制上也更为多样,器型上富于变化,更为收藏家所喜好。
陆墓蟋蟀盆制作精良,种类繁多。工艺沿袭多年至今,以款式分有竹节高盆、直桶凹口盆、多角盆、马蹄盆、腰鼓盆等;以图案分有龙凤、鸟兽、花卉、山水和人物等,以盖式分有笠帽顶盖、平盖、坐盖、天落盖和飞边盖等。
针对不同时期,所生产制造的蟋蟀盆亦各具特色,甚至能反映出特定时期的社会政治色彩,像解放初期生产的蟋蟀盆身上,会刻有“祖国万岁”等字样;比如1958年中央号召全国大跃进、大生产,号召全国人民要自强自立,于是在蟋蟀盆制作上,也刻上了宣传语“加紧生产”等时代气息十分浓厚的符号。
自改革开放后,御窑村一带村民,逐渐的恢复制售蟋蟀盆,制盆的手艺人一度达到近百家。笔者有幸见证和经历了陆慕蟋蟀盆的发展,当时就认定唯一的出路是做精品,让它像艺术品一样世世代代传下去。
“吹尽狂沙始到金”,可以说制作一件精品蟋蟀盆,要的就是那淘尽千般的艰辛和铁杵成针的磨练。熟悉蟋蟀盆制作的人都知道,做盆本身就是件苦差,要进行选泥、晒泥、滤泥、制坯等十多道工序。在炼泥的过程中,哪怕是严冬酷暑,也要赤着脚像揉面粉一样反复揉捏,这样揉捏的泥质均匀粘韧似胶,烧制而成的蟋蟀盆才会发出金声玉质的清脆音质。
在这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中,陆慕蟋蟀盆的烧制方式,追随着国家治理环境污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逐渐由柴窑转变为温度更为稳定的电窑,其非遗的传承道路得以发扬。
参考文献:
[1]汤雄;陆慕蟋蟀盆新传[J];苏州杂志;2004年06期
作者简介:
沈水男,男,苏州民间工艺家,工艺美术师。1954年出生于蟋蟀盆制作世家,从事蟋蟀盆制作三十余年,工艺细腻,擅于创新;其作品先后荣获国家、省级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