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彝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服饰是民族文化的一个标识,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同一个民族由于分布区域不同在服饰上也有差异,各民族的地域、生态、方言不同,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民族文化也有所不同,服饰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之一,各民族的服饰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彝族刺绣是彝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彝族先民聪明智慧和精湛技艺的结晶,它以图案和符号表现了彝族古老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是对彝族文化的一种表述。本文首先对凉山服饰刺绣艺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介绍,然后对凉山彝族服饰刺绣艺术的形式特征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凉山彝族服饰刺绣艺术的价值。
关键词:彝族;刺绣;特征;价值
彝族刺绣是彝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彝族先民聪明智慧和精湛技艺的结晶,它以图案和符号表现了彝族古老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是对彝族文化的一种表述。凉山彝族刺绣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通过材质、图文、工艺等要素承载了凉山彝族最深远的文化特质,是彝族人民族精神、思维方式、思想情感、生活方式等文化的物质呈现。通过对凉山彝族刺绣艺术的探析,研究彝族服饰刺绣艺术的审美意蕴,探索古老民族文化精神内核,对当今社会审美认知有引导作用,并且对促进这一民族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有现实意义。
一、凉山彝族服饰刺绣艺术的发展现状
凉山彝族服饰刺绣保持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它蕴含了区域风貌、社会特点,审美意识和民俗特征的丰厚内容,是彝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集中表现。它以独特的风姿,屹立在丰富多样的世界民族服装之林,受到人们的关注。在1985年国际芭蕾舞服装设计比赛中,我国正是凭借彝族妇女制作的直筒喇叭裙获奖,它是我国获得的第一个国际服装奖。1987年在北京展出的“全国彝族服装展览”,凉山彝族服装以其古朴、多姿的异彩,赢得了中外观众的青睐。凉山彝族服饰随着时代前进在变革中发展,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各民族间文化的交流,时代风格的影响和渗透使凉山彝族服饰在保持传统风格的基础上有所变化和发展。其特点是传统服装于现代审美相结合,比如装饰风格现代化,头饰是彝族男女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变化上也尤为突出。在当今社会,彝族刺绣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已经被当作非物质文化遗产来保护,从而更好地继承彝族刺绣的工艺,另外,凉山彝族自治州还把彝族刺绣变成了一种产业,这种方式不但能够很好地传承彝族文化,还能够有效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二、凉山彝族服饰刺绣艺术的形式特征
(一)色彩象征
1.黑之尊
对于凉山彝族来讲,黑色在日常生活中同样十分重要,并把与黑色相近的颜色均归为黑色,如藏青色、深蓝色等,而在彝族服饰中,该颜色必定会被应用,并且是整个服饰的主色。一般情况下,彝族男子的服饰均以黑为主,上衣一般为窄袖右斜襟样式,其下身、头饰同样以黑色为主。对于彝族女子而言,上衣一般是将黑色或者深色作为底色,而对于下身的百褶裙,在社会不断趋于开放的影响下,其色彩也逐渐趋向于多彩艳丽,但是黑色依旧是彝族服饰的主色调,在整个服饰色彩体系中可以充分体现,黑色与凉山彝族人民有着深厚的渊源。
在原始时期,彝族先辈们对于种子为何可以在黑土地中生根、发芽,并结果实这一现象无法理解,只是觉得是一种十分神奇的事情,因而从内心深处对黑土地产生了一种敬畏之情,对黑土地十分的敬重与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等均是彝族人民崇尚黑色的主要影响因素,《勒俄特依》中记载:彝族的先祖是由黑鹰、濮莫列依共同所生,为上天龙子,该传说也对彝族人民崇尚黑色进行了充分解释,黑色被彝族人民定性为好运、高贵。
2.红之美,黄之贵
对于彝族服饰色彩,除了黑色之外,红色、黄色是占比最多的两种颜色,在彝族人的思维观念之中,“红”、“黄”分别表示火、太阳的意义,应用于彝族服饰之中,则代表凉山彝族的内涵。黑色是凉山彝族服饰的主色,其中服饰图案以及其它装饰物上通常会附带有一些红色,火镰纹是一种十分普遍的装饰图案,被广泛应用于彝族服饰之中,该图案运用红色来进一步提升服饰的亮感以及美感对红色、黄色热爱以及应用,充分展现了凉山彝族人民特殊情感以及思维观念,同时也体现了彝族祖先对太阳、火等大自然力量的敬重与崇拜。
图1
3.其他颜色
除了黄色、红色、黑色之外,彝族服饰中还经常出现紫色、白色等,在彝族人的思维观念之中,黑色、白色分别被定性为地之母、天之父,通常情况下,少女百褶裙中经常应用白色,由于少女具有爱美之心,充满着朝气,因而百褶裙均为五颜六色。对于凉山彝族人民来讲,正色代表高贵、庄严,而间色则寓意地下、卑微。
(二)图文特征
1.自然现象类图文
崇拜与敬重是原始宗教等重要构成部分,长期以往,凉山彝族便与之紧密相随,之所以会产生这种崇拜,最主要的原因包括两方面,其一是严重缺乏自然知识与理论概念;其二是社会生产力比较低。除了日月之外,还有月亮、星辰、水文等也是凉山彝族人民的崇拜对象。在对这些自然现象与景观的崇拜之情的环境之下,凉山彝族人民通过虔诚之心把其进行抽化,即转变成为水纹、光波等一系列可以崇拜的对象,并将其加之于服饰刺绣之中,如火镰纹、日月纹等。
2.几何型图文
在凉山彝族服饰刺绣之中,几何型图文是应用最多、最流行的一种类型,如八角形图文、条状图文、菱形图文等,通常应用于百褶裙下摆、裙边、裤脚等服饰部位。在众多几何型图文中,条纹是最简便、最简洁的一种形式,而现状条纹根据色彩、宽度等又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在具体应用中通常是根据我其走势、位置进行确定具体部位。线状条纹不但可以起到装饰的重要作用,同时还可以对其它图案进行修饰或者用于不同图文组合的分割线。除此之外,八角条纹、菱形图文是应用也比较广泛,其中八角条纹具有表现力强、壮观大方的特点,在男子烟袋、挎包、背带等部位广泛应用。
图2
3.植物类图文
凉山彝族便生活于地形复杂的高寒地区,高山上鲜花怒放、绿草茵茵,风景美如画,而爱美的彝族姑娘便通过奇妙的思维以及纤巧的手法,将一些抽象化的图案绘制于服饰之上。在众多刺绣图文之中,花卉图文、蕨类纹是最常用、应用最广泛的类型,并且常见于生活之中。
蕨类植物一般生长于岩石缝隙、戈壁荒滩之上,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均可以自由生长,并且向外蔓延速度非常快。在当时的环境之下,蕨类植物是十分宝贵的食用素材,为了充分体现蕨类植物对彝族人民的重要性,彝族人民便把一些地区用蕨类植物进行命名,如达木洛。
图3
4.动物类图文
动物类图文与植物类图文在凉山彝族发展壮大的历史长河中所发挥的作用基本相同,此类图文的出现主要是源于彝族先民对动物的一种崇拜以及敬重,如鸡冠纹、牛眼纹等。鸡是人类最初的一种家禽,为先民提供了鸡蛋、鸡肉等一系列食物,并且还是凉山彝族矩形祭祀互动中所必须用到的一种灵性工具,由此可见,鸡不但满足了彝族的生活需求,同时还在宗教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被凉山彝族赋予了吉祥、安康的内涵,所以才将雄鸡的鸡冠引入彝族服饰图案之中,从而得到历代传承。
图4
(三)凉山彝族服饰刺绣的制作手法及形态特点
1.字绣
有单纱,双纱和三纱之分,单纱的效果疏朗,留底较多;双纱和三纱
挑花,花纹饰面效果较好,结实厚重,针脚不仅细密,而且十分的整齐,具有一
定的美感,处于明处的花型如同一朵朵彩云,而处于暗处的花纹泽若隐若现,搭
配错落有致,十分精巧,此种做花工艺通常应用在帽上。贴花:将色布两方连续
式对称纹样,贴在固定部位,再沿边压成丝辫,用布条缝牢,贴花大都用于童帽,
三角吊包和领。
2.盘花
先根据花样的需要选好色布,裁成细条,缝成灯芯状的“辫料”;然后再饰位上盘出花样,颇具立体感,是一种富有趣味的装饰,这种盘花大多适用于男女上装和女裙的下摆。
三、凉山彝族服饰刺绣艺术的价值
(一)民族精神的传承
他们通过各种不同的原始想象符号,感知到了一种统治自己的超自然力量,这种力量不是自己的信念或个性。在最早产生彝绣图案时,它具有一些原始宗教的痕迹,将自己敬畏的事物,比如火,亡灵等制作到服饰中。当然,首先要产生这些事物图案符号,然后再把它们绣到服饰上面。整体来看,这些图案最初只是一种活动。通过这些图案能够保护自己,保护家族。目前,彝绣图已经不完全是一种符号,很多只是一种装饰。它是在原始思维解体以及审美主体形成的过程中产生的,当前这些原始符号的实用性正在朝着艺术性的方向发展。他们浓缩着、积淀着原始人们强烈的情感、思想、信仰和期望。
(二)传统文化的发扬
彝族服饰刺绣中包含着复杂的图文与丰富的色彩,只有配上黑色才能够获得一丝宁静。红色代表火,黄色代表太阳,在彝族思想中,这是一种吉祥的象征,喜爱它们就意味着追求吉祥。复杂多样的图文是巫神为美的最好反映,不管是自然现象中的各种图文,例如,太阳纹、火镰纹等,还是植物类图文中的蕨类植物,或者是动物类图文,例如,羊角纹、鸡冠纹等,它们包含着凉山彝族人的感激之情,还蕴含着无限崇拜之情。再比如凉山彝族的头饰,不论男女他们都喜欢用黑布来包头,这起源于莲母老祖,希望得到保佑。
(三)凉山服饰刺绣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凉山彝族服饰刺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他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民族服饰美学的角度来看,凉山彝族服饰不单单是一种服饰,因为它具有独特的造型、独特的制作工艺,而且也十分符合现代服饰中的美学搭配,融合了多种民族文化元素。凉山彝族服饰是彝族服饰的珍品,目前已经被中国民族博物馆收藏。第二,凉山彝族服饰是彝族独有的民族服饰,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延续至今,并形成了自己独具一格的地域服饰文化。凉山彝族的服饰还表现了它的创造性与唯一性,并且为保护与传承本民族文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苏小燕:《文化彝族服饰与工艺》,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年版.
[2]朱文旭.彝族原始宗教与文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9.
[3]贺先知.审美凉山彝族刺绣荷包[J].智库时代,2017(09):186-187.
[4]邹岚,李浚斌,谢映萍.凉山彝族服饰文化采风及设计浅探[J].大众文艺,2017(15):123-124.
[5]吕钊,兰宇.凉山彝族服饰设计中的文化意蕴[J].贵州民族研究,2014,35(08):150-153.
[6]李洁,况锐.凉山地区绣品风格及工艺特征初探[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08):82.
作者简介:
张建英
高级工艺美术师苏州市民间工艺家
苏州市高新区镇湖刺绣协会会员
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苏州市工艺美术学会理事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中青年专业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