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传统玉雕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二者之间应该互相呼应促进。目前玉雕文化的发展,应该在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现代技术与新的形势分析玉雕作品的特点;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现代玉雕创作的分析,指出文化导向、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差别,使玉雕设计的题材更加广泛。玉雕的表现形式也需要进一步创新才能更好的贴近现代生活,才能进一步传承与弘扬玉雕文化,从而满足新时代人们的审美。
关键词:传承;创新江艺;审美
引言
在我国玉雕艺术有着数千年的历史。玉雕艺术在千年的发展中,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造型语言和审美特点,玉雕艺术已经成为了我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的时代,玉雕艺术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因此,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将新时代的气息融入传统玉雕工艺当中,才能进一步发展好玉雕文化。
一、现代玉雕艺术的设计传承创新
(一)玉雕表现形式的创新
现代玉雕作品的创新主要以意境、印象、抽象为主的表现形式,在玉雕创作中注入新的思想、创新形势,而不是固守传统题材。创造力是优秀作品的源泉。加入创新的思想和细致的观察,玉雕作品常常能够出其不意地取胜。将瑕疵变成精美的笔,用天然材料的形状与颜色,雕刻出精美的玉雕作品,用最少的笔触描绘出最深刻的意境。
《开张大吉》(图一)采用巧雕手法,将橘皮、橘肉与白色材料结合,制成真正的橘皮;橘谐音“吉”意为“吉祥”,取名《开张大吉》。作品《开张大吉》的特别之处就是作品中的白色橘子瓣看起来就像人们的白牙。通过拟人化的方式,意味着生意兴隆,主人开花结果。
图1开张大吉
(二)玉雕材料的创新
多年来,翡翠和和田玉是玉雕行业的主要原料。像玛瑙、水晶等玉石材料在玉雕材料中也也有应用。在这部分原材料中,玉雕艺术表现力和雕刻技法已经向市场化、标准化模式规模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开辟一条新的途径:玉雕创新在材料的应用上应选择创新,采用新的材料与雕刻方式,选择如砚石、黄泥岩等石料,运用石料独特的纹理、图案进行玉石的雕刻创作。例如,作品《相声》(图2)采用了段岩的材料段石,并用段石独特的黄石眼进行设计。《相声》这部作品刻画了两名相声演员的面部特征,简化了演员的服装图案与线条。
图2作品《相声》
(三)玉雕文化的创新
玉雕作品在进行创作创新之前,应该从不同方面入手,例如进行实地考察结合索要雕刻的作品主题去探究文化、表达的情感等,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此来完成所要呈现出的玉雕作品。比如《江南水乡》的主题运用感性思维升华主题。通过对江南建筑、文化、生活等不同元素的归纳总结,最终对归纳出的特点进行艺术创作处理。例如在玉雕作品《江南路》(图三)中,一位江南女子撑着伞,走在幽静狭长的石板路上,作品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江南小径水墨画。
艺术家是文化的守护者。但是在今天,我国当代的玉雕文化艺术大部分都缺乏中国文化的需求,只是在片面的强调形式和技术的创新、追求,忽略了玉雕艺术与玉雕传统文化的互补。玉雕作品设计需要将材料、文化、工艺等不同元素结合起来才是创新设计。因此我们要尊重玉雕文化,理解它的文化内涵,在玉雕作品中注入文化灵魂,使得作品能够直接与人们“对话”。
图3作品《江南小路》
二、阻碍玉雕艺术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创新不足,造型千篇一律
传承方式的影响下,玉雕师在创作玉雕作品中常常运用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风格雷同,导致玉雕创作同质化问题较为严重。在玉雕行业中,一些传统的题材的玉雕造型基本是固定的。玉雕作品的创作是否按照传统的思维思路,甚至能够作为判断玉雕师是否合格的标准之一。玉雕文虎技法的传承通常采用的是“师徒制”模式。这种传承方式带来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相同题材的玉雕作品常常形状极为相似,说明玉雕艺术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是玉雕造型的同质性。
(二)重材料和工艺,轻设计
从清末到民国,部分人在制作玉雕时产生了误解。”对极其奢侈的材料和复杂多变的工艺的追求,已经成为价值认同的核心,并逐渐取代了谦虚的“材料美巧”原则。这种“看中材料、看中工业”的倾向一直持续到至今,严重阻碍了玉雕文化艺术的发展。玉雕是一门综合艺术,作品的价值与许多因素有关。虽然玉石的材料和工艺很重要,但是玉雕作品的艺术设计也是很重要的。
(三)注重作品的寓意,缺乏作品时代感
玉行有句古话:“玉必有功,功必有意,意必吉祥”,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具有浓厚的世俗气息,有的图案代表了人们对于生活的美好期待,有的图案代表了人们的信仰。在我国,吉祥图案的造型是艺术创作的传统精神。但是,艺术创作如果过于的世俗化,那就会导致玉雕艺术品质的弱化。玉雕艺术是一门利基艺术。当代玉雕创作基本上是继承传统。艺术设计几乎没有突破。由于缺乏主流文化群体,玉雕师们对于如何表达时代精神还较为模糊。
三、完善玉雕现代艺术创新措施
(一)传承古法与借鉴其他艺术形式并重
我国的玉雕文化至今已有千年之久。玉雕文化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摄取养分,服务于人们的生活之中。如果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分开,玉雕艺术将成为水和无根树木的源头,因此没有关于继承的讨论,更不用说创新了。玉雕师应将传统文化作为基础,从传统玉雕文化中吸取精华的部分,并将新时代元素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注入到玉雕作品中,并采取多种表现形式呈现玉雕作品。
(二)在继续关注材料和工艺的同时,更新设计理念
玉雕作品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应大胆创新,将现代的设计理念融入到玉雕作品的创作中,从而表达出现代的艺术理念。玉是玉雕创作的物质基础。玉器的质量各不相同。但是,无论是白羊玉、硬玉、黄龙玉,只要是设计的恰当,就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雕刻的工艺在玉雕的创作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但并不是要求工艺越精细越好。工艺服务于内容,不能仅仅为了炫耀而创建。将传统的圆形雕刻,浮雕,雕刻,微型雕刻,精美雕刻和薄型与3D扫描,计算机图形学等技术相结合,并通过多种工艺展现玉雕的独特美感。
(三)挖掘传统手工艺的文化内涵,为作品注入时代气息
传统的玉雕通常使用作品来表达吉祥的含义。时代虽然在不断进步发展,但是人们仍旧喜欢欣赏玉雕作品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的含义,同时也希望能够将玉雕作品的对个性的追求和时代特点表现出来。所以,玉雕作品创作的理念理应与新时代俱进,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玉雕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不断创造创新,将新时代气息注入到玉雕作品中来。像孟庆东的《永恒主题》、唐牧的《童年记忆》等作品,不仅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记忆,又表现出了现代人的爱情观,或者表现出朴素的民俗,主题是接近现实生活的表演,鼓励当今的人们要经过努力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4结语
玉雕文化孕育了其独特的工艺与表现形式,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内涵。与此同时,玉雕工艺品也与新时代相呼唤。通过新的技术手段不断开阔玉雕的雕刻形式与种类,建立起玉雕作品与文化脉络之间的独特联系。在整个系统中,进步和演变的每个部分都会带来工作质量的升华。继承是玉雕发展的基础,而发展则是寻找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客观承受能力的相应表述。玉雕作品的表达也应该进一步贴近现代人的生活。来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与人们的审美,从而进一步促进玉雕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红军.特别视点.中国工艺美术大师[J].北京:玉器时代杂志社,2018.
[2]李朝军.传承与创新:变化中的中华传统文化「J].理论导刊,2018(1):89-91.
[3]岳峰.论“当代玉雕艺术的时代意义”[J].天工,2018,1(1)
[4]王俊郭.玉雕艺术的传统内涵与当代价值「J]人民论坛,2019(24):34-35.
[5]吴冬梅.玉雕材料的开拓性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2):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