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玉雕艺术语言之装饰性

[日期:2020-06-05]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玉雕作为一种传统雕刻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呈现出多样的艺术语言,传统绘画中的线条、布局、色彩等因素的也为玉雕工匠所借鉴,使玉雕作品的题材更为多样化。笔者结合数十年玉雕设计和制作的从业经历,简要谈谈在玉雕创作中,设计图案所呈现的艺术语言的美感与装饰性,以及这种艺术语言对作品整体形象美的作用。

  关键词:玉雕雕刻设计装饰性

  中华玉文化源远流长,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玉被视为象征身份与地位的物品,也是古代中国“礼制”的代表物与器具,这对玉器的形制与雕刻图案有很大的要求,古代的玉器图案多为符号与吉祥纹样,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审美潮流的不断变更变化,玉雕也不再限于礼器,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呈现出多样的艺术语言,传统绘画中的线条、布局、色彩等因素的也为玉雕工匠所借鉴,使玉雕作品的题材更为多样化。

  玉雕发展传承至今已实属不易,靠着一代代玉雕匠人将手艺流传至今。在各种艺术门类创作中,不同门类具有不同的符号体系和艺术语言序列,即艺术语言。这些符号体系和艺术语言序列,是艺术家们脑内进行一系列的艺术构思后,创作作品得以产生的物质化媒介。玉雕作为一种传统雕刻艺术,其呈现的图案的艺术语言丰富多样,笔者结合数十年玉雕设计和制作的从业经历,简要谈谈在玉雕创作中,设计图案所呈现的艺术语言的美感与装饰性,以及这种艺术语言对作品整体形象美的作用。

  一、线条在玉雕作品中的艺术性

  我国的传统绘画艺术对工艺美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用,特别是对织绣与雕刻类艺术尤为如此,玉雕作为我国传统的雕刻门类中起源较早的一类,在题材内容方面深受传统绘画的影响。线条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艺术语言,在中国审美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我国的传统绘画和书法特征细腻流畅,均依靠线条来体现出独特的气韵,从而带给人们不同的意象美和活泼情态。

  在玉雕设计中,玉雕工匠为了能表现出不同题材所体现的各种不同质感,会依据内容创造刻画各种各样的线条。线条在玉雕艺术作品中不仅是一根线,也不仅是构成图案的基本单位,更是一种凸显玉雕精髓的艺术语言。一方面,线条的艺术性在于其跟随题材呈现出的多样化。在传统绘画中,线条有长短、粗细、曲折之分,是传统国画的精髓,也是艺术家用于表达物象结构的骨架组成。自古以来,各个艺术门类都有相通的部分,在玉雕作品创作中同样可以利用传统绘画的画稿特点进行处理,充分发挥线条艺术的魅力,在刻画作品物象时注重整体造型和轮廓线型,在还原设计物象的前提下,还要注意曲直线搭配得当。雕刻线条决不是单一的,若缺少对直线的营造,作品整体会显得生硬呆板,若整体曲线过多,则会显得软弱无力。要在长短、粗细和曲直中形成一种设计对比,在变化中达到高度统一的视觉效果。

  另一方面,线条语言的艺术性,在于线条呈现出的写意性。严格来说,线条我人们经过观察和理解后得出的单位,其实在现实物象中很难去界定一根线条。从我们的原始祖先开始,他们在表达信息时会用线条在岩壁上进行刻画,运用线条表达最原始的审美情感。发展至今,线条已成为艺术门类中重要的艺术语言,玉雕作品的塑造也在随着时代而发展,古时玉雕图案雕刻更追求形式上的美感,注重使用线条再现题材物象的造型,发展至今,更追求作品风格方面的写意,更加注重线条本身的写意,强调突出“意境”。这就要求玉雕工匠要对画理有充分的了解,若要雕刻书法题材或是对作品进行题字,还必须对书画运笔有所熟悉,以书画中的写意性来雕刻表现玉雕作品题材,同时在刀法技艺与线条处理方式上要进行练习和钻研。当然,玉雕作品的题材并不仅仅局限于中国画,但无论是何种题材,在设计和雕刻中都注重对线条造型的写意表达,因此玉雕作品的线条也随着作品题材的不同而显得更为多样化,充满艺术性。

  二、块面的塑造与布局

  在作品中,对线条造型的塑造是支撑雕刻物象结构的关键,并且将意韵作为作品的精神内涵,运用线条搭建图案,用雕刻手法表现出作品的意韵和外象的统一。但线条的运用与雕刻并非毫无章法,玉雕艺术多以线条构成块面,这些块面图案与玉雕作品的布局、构图息息相关,布局与构图必须让线条塑造的物象符合整体造型美。顾名思义,玉雕“造型美”是玉雕工匠运用线条、形状、构图等多种因素,通过多种雕刻手法进行雕刻创作后,带来的一种外观上的形式美。

  在玉石上进行精雕细琢,一定程度上来说与在白纸上进行绘制有相似性,但玉雕作为传统雕刻门类中的一部分,具有雕刻的立体特征。玉雕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均由线条构成,从古至今,玉雕工匠运用多样的布局设计巧思和雕刻手法,使作品更具有装饰性。例如以祥云纹、如意纹等装饰纹样,在设计雕刻时往往具有规律性,可以作为作品的装饰图案对主体物象进行装饰、烘托,这些纹样的线条构成块面,与作品的主体人物和动物形成的的大块面形成大小块面互相衬托、呼应的布局。又例如留白手法现在也被运用于玉雕创作中,在传统绘画中,除了点线面的构造以外,物象的排列组合方面还具有独特的构图原理和法则。许多写意题材的玉雕作品,如玉牌等,玉雕工匠们将作品进行大片留白,在上面的雕刻主体却并不多,但作品整体极具装饰性和美感。一方面,这种布局能在作品上留下大量的想象空间给欣赏者,更能引发审美性的思考。另一方面,这样的布局方式能更突显玉料的自然美,将欣赏者的目光吸引在雕刻图案的同时,对玉料本身的色彩、光泽、质感同样具有凸显作用。

  三、色彩运用

  玉石是大自然的造物,每一块玉石都具有独特的自然美,玉石根据种类的不同会具有不同的色彩。可以说,色彩也是玉雕艺术中较为重要的艺术语言,“巧色”即是一种因材施艺的过程。一块纯色或是多色的玉石,加之玉雕工匠的巧思设计与精工细雕,就能被赋予独特的艺术美,甚至用巧色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要找到一块毫无瑕疵的美玉实属不易,俗话说“十玉九瑕”,玉石资源在大量开采后变得稀少,完美玉石更是难求,许多玉料难免会存在黑点或是裂缝,要利用好玉料色彩,在设计时扬长避短。例如玉料上常会有一些小黑点,外行人看来有些“脏”,其形成因素是金属颗粒等杂质。如果坚持要去除这些黑点,则需要舍去大部分玉料,从而造成浪费的情况。经验丰富的玉雕匠人则善用巧色,将这些杂质融入主题物象的塑造中,让不同的色彩成为一种优秀的特征,让作品变得独一无二。又如和田玉籽料具有繁多种类的皮色,其中红皮是最经典的皮色,玉雕工匠往往结合红与白的色彩进行创新创作。如今市面上许多玉雕作品都流行留红皮,天然形成的红皮颜色与籽料的乳白呈现出渐变的色彩,让作品在色彩上起到引人注目的效果。

  注意利用玉材的天然巧色,让色彩这一艺术语言体现玉料的自然美,并和精湛的设计与雕刻技艺相结合,使作品的物象布局与结构不仅体现出一种图像化的形式美,更体现出渗透玉雕工匠主观审美意趣。

  四、结语

  玉雕艺术发展至今,已经不仅是一种雕刻匠人用于糊口生存的产业,而是一种传统雕刻艺术,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代表符号。对于我们当代玉雕工匠而言,唯有做到继承前辈们留下的艺术精髓,用精美的艺术语言进一步创新创作,将传承与创新精神融合起来,使玉雕这一传统雕刻技艺得到更好地发扬发展,在传统工艺美术中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张晶《艺术语言作为审美创造的媒介功能》,文艺理论研究,2011

  [2]段华梅《国画语言在玉雕中的运用》,艺术科技,2016

  [3]徐飞《当代艺术语境下苏作玉雕的新境界》,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8

  作者简介:

  朱阿多,1969年出生于苏州光福。工艺美术师,苏州民间工艺家,苏州市玉石雕刻行业协会沧浪分会理事长。自1988年开始学艺,从1990年起自创开办光福立新工艺品厂,经营玉雕,以明清器皿,动物,山水雕为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