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玉雕门板作品的创作演变

[日期:2020-06-16]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对同一题材进行多次的创作尝试,并在每一次尝试中实现对上一件作品的突破,这是工作室实现技艺和设计进步的有效途径。当然,多次尝试需要有丰富的创作手法和审美布局才能实现,各个版本各有精彩。夕玉堂创作玉雕门板的过程,正是实现不断突破的过程。

  关键词:门板创作玉雕纹饰演变

  木纹门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是在玉雕作品中却并不常见。夕玉堂在十余年的玉雕创作过程中,曾创作了两件玉雕门板作品,并且均先后获得了重大奖项,它们分别是2014年的《守业》和2017年的《业开千秋》。回顾这两件玉雕门板作品的创作,充满着广泛的共性和差异性,尤其是透过两件作品的差异性,可以窥见夕玉堂最近几年的创作变化和审美取向。

  先谈谈两件作品的共性。首先,两件作品的塑造主体都是仿木纹门板,均以陈列件的形式出现;其次,两件作品的用料都是新疆和田玉墨碧籽料,色泽深沉,玉质纯熟。以上两点共性建立在用料和主题之上,这是玉雕作品的基础元素,墨碧材质的天然属性最适合表现木纹门板。除此之外,两件作品蕴含着更多丰富的差异性,这是三年时间里不断锤炼思路、深化主旨的可喜成果,也进一步说明,只有不断地创新创作,敢于尝试,善于打破固有的创作窠臼,才能看到更全面的自己。

  谈《守业》与《业开千秋》两件作品的差异性,我们可以首先从作品的命名说起。“守业”顾名思义是守护家业的意思,两扇木门关闭,确保内部家业的安全。这是中国传统文化认知里面对家门作用的固有定位,旨在闭门守护;而“业开千秋”则是门户大开,阅历春秋的气度,与“守”形成对立,旨在以广阔的胸襟吸纳万物。“业开千秋”彰显着海纳百川、历久弥新的广度。所以在命名之上的差异,便是《守业》似深闺碧玉,而《业开千秋》则母仪天下,两者的内涵定位截然不同,《守业》突出对传统门板的大众思维,而《业开千秋》则上升到时空高度,颇有大国开放之气度。再从作品的型制和体量上来讲,《守业》是规矩的方牌片,体量较小;《业开千秋》则为不规则状的锥形状,整体高度高达三四十厘米。前者型制体量规矩娇小,后者不拘一格,体态雄伟。这种体量和型制上的差异,也可以进行“深闺碧玉”与“母仪天下”象形对比。从工艺处理手法的角度分析,《守业》对木纹的刻画十分规则,乳钉纹、衔环铺首等细节雕刻面面俱到,很大程度上还原了传统木门的固有形象,而《业开千秋》则设计纹饰舒散轻漫,木纹刻画修长古朴,纵向排列,铺首部分巧施繁花似锦,于古朴之中窥见璨烂,特别是镂空纹饰的仿古长锁,更加体现了工艺之美。木纹之古典与铺首纹饰之华丽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效果,显现出古朴之中的高贵奢丽。再进行作品整体配置上的差异分析。《守业》以青砖做台阶为底座,一侧置蹲犬,更合乎“守业”立意;《业开千秋》则被嵌入到一块实木门板之上,仿古长锁,伸出木板一侧,打破了规矩造型,整体古朴意味强烈。所以配置上讲,《守业》更显人为,《业开千秋》确有天成。

  缘何在三年时间里,同一创作题材却可以出现如此差异化的表现?

  首先,夕玉堂品牌理念对玉雕创作风格的塑造需求变化,促进了两件作品的较大差异化。《守业》是夕玉堂“清新”风格的代表作品之一,体现着夕玉堂作品画面干净、形式优美的工艺特点。而《业开千秋》则是夕玉堂“古朴”风格的典型代表。所以在两种创作风格的指引下,玉雕作品所体现出的视觉感具有差异性。门板自身所附带的文化认知是丰富多彩的,挖掘门板文化的社会认知,以便使作品形成一定的认同。这也是夕玉堂品牌文化的重要内涵,门可以是小宅院的门,也可以是文化领域的抽象范畴,《守业》和《业开千秋》所体现的文化认知各有不同。

  其次,对材质属性的解读,丰富了玉雕创作的语言。

  《守业》与《业开千秋》应用的材料均为和田墨碧籽料,所不同的是,《守业》所应用的材料纯净细腻,结构颜色均一。而《业开千秋》则不同,其肉质之上有玉料本身附着的古铜绿色沁色。这抹颜色在常规创作活动中,常被认作为瑕疵,往往会剔除后再进行创作。但是恰恰是这抹沁色,成为整件作品的点睛之笔。古铜绿色本身就有古香古色的色彩属性,同时又深浅不一、走向飘忽。这就为《业开千秋》的古朴气息塑造创造了条件。所以,墨碧材质本身就适合表现门板一类的写实题材,但是,材质本身附有的沁色,成为材料的一大亮点,稍加利用便成为整件作品的不二精彩。《业开千秋》是在总结《守业》创作经验的基础之上,潜心制作而成,《守业》可谓“门一代”,《业开千秋》则是“门二代”。

  即使是两件作品的创作时间间隔并不久远,但是若论两件作品孰优孰劣,笔者无法做出准确选择,两件作品各有千秋,尤其是他们存在着继承与发展的传承关系。只能讲它们是夕玉堂玉雕创作上的里程碑式作品,代表着一定时期的一定风格特色。至于未来,夕玉堂也有可能再次创作出一件门板题材的玉雕作品,但是笔者相信,第三件门板肯定会与前两者大有差异,也将会注入夕玉堂崭新的玉雕创作理念。

  参考文献:

  [1]马建庭.琢玉:2017中国(苏州)“子冈杯”玉石雕精品博览会获奖作品集[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18.9

  [2]马建庭.琢玉:2014中国(苏州)“子冈杯”玉石雕精品博览会获奖作品集[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15.9

  作者简介:

  林珉,苏州人,苏州夕玉堂玉雕工作室设计总监,现为工艺美术师,苏州民间工艺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从苏州美校毕业后,一直从事苏扇、动漫及玉雕等工艺美术门类的设计创作工作。近十年来,创作了一大批玉雕精品,并在“子冈杯”、“天工奖”等一系列玉雕专业评比活动中斩获大奖。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