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南京的仿古雕刻艺术

[日期:2020-07-13]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南京的仿古雕刻,主要指仿古木雕和仿古牙雕两大品种,它们在技艺上既有共同的仿古做旧特色,又有各自独具的技术和艺术特征。南京仿古木雕,品种有仿古的器物、人物、花鸟、走兽等,其中以仿唐马最有特色,做旧工艺上结合了南京金箔的贴金技法。南京牙雕作品一般分大件、中件和小件三种,其中的大件主题性作品在全国具有很大的影响,制作工艺早先以深雕见长,以后以圆雕为主,同时采用透雕、高浮雕、浅浮雕和线刻等多种混合的技法,技艺上最后还要熏香做旧。

  关键词:南京,仿古雕刻,仿古木雕,仿古牙雕

  南京仿古雕刻,是南京著名的工艺三宝之一。“南京工艺有三宝,云锦剪纸仿古雕”,就是从1970年代起,流传至今的对南京工艺美术代表品种的精练概括。

  南京的仿古雕刻,主要指南京仿古木雕和南京仿古牙雕两大品种,技艺上两者既有共同的特色,即在完成雕刻工艺以后,还要进行仿古做旧的技术处理,又各自具有自己独具的技术和艺术特征。

  (一)

  南京仿古木雕,是由木雕发展而来。南京的木雕,历史悠久。据明代周晖《金陵琐事》记载,明代南京已有木雕行业,当时有个叫刘敬之的艺人,是制作小件木雕的名手。明代杨循吉《蓬轩吴记》记载,明代南京有一木雕高手,能刻木为舟,三寸大小,篷桅橹柁一应俱全,船中雕刻两人对酌,壶觞饾饤满案,另有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柁,均能活动,将小舟置于水中,还能随风而行。至清末民国时期,南京全城木雕作坊有多家,主要集中于城南和门东、门西一带,其中也有从事仿古木雕的作坊。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时任南京工艺雕刻厂设计室主任的刘梵天先生,在南京木雕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仿古木雕新品种。开始主要以浮雕制品为主,之后又逐渐增加了圆雕制品,如仿古青铜器皿、天鸡瓶、蹲狮、福禄寿三星等。七十年代初又研制了仿唐三彩马,并成为南京工艺雕刻厂的主要产品之一。以后不断改进和提高,形成了独有的特色。在七十至九十年代初的二十年间,南京的仿古木雕制品主要供出口,是当年南京工艺行业主要出口品类之一,在外贸市场受到欢迎,订单不断增加,创造了巨额外汇。上世纪八十年代,该厂还承担了当时南京著名寺庙等建筑的古代雕刻修复任务,如鼓楼的雕檐花壁,龙凤宝塔,灵谷寺的灵塔等,尤其是八十年代初栖霞寺毗庐宝殿里的“二十诸天”及韦驮、弥勒等的宏大造身,均由南京仿古木雕业完成。至九十年代初,由于该厂主产品牙雕停产,工厂转向,仿古木雕停止规模化生产,之后只有少数传承人还在创作和制作仿古木雕品。

  南京仿古木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以仿古为特色,在全国独树一帜,创造了仿古作旧的木雕制品,与牙雕一起形成了南京独有的仿古雕刻体系。二是品种多样。既有仿古器物,如仿青铜器等,也有人物类、花鸟类、走兽类等。其中以仿唐马最有特色,影响也最大。同时佛教题材运用也很多,以佛像为多,如各种罗汉、观音等等。三是地方特色显著,它的仿古,不是单纯的摹仿,而是在融汇了古代文物精髓基础上,所进行的创作,如仿唐三彩马,内容、造型、气势并不完全相同于唐三彩。四是工艺上结合了南京工艺美术的地方特色,如做旧时,采用南京独特的金箔贴金技法,经打磨后呈现斑斑驳驳、古色古香的特点。

  (二)

  南京仿古牙雕,源自南京牙雕。南京牙雕,由来已久。清代末年,南京南郊江宁县东山镇竹山村的匡臣良,来到上海以象牙雕刻为业,之后东山村的很多雕刻艺人都来到上海投靠匡臣良。上世纪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匡臣良和以其弟子冯立锦为首的一批牙雕艺人继续留在上海,成为上海牙雕的开创者。而匡臣良的另一批弟子,则回到了原籍江宁东山镇,其中的孙遇祥、沈正明等七位艺人,于1957年在南京成立了市象牙雕刻社(南京工艺雕刻厂前身),成为当代南京牙雕的奠基人。当时主要为南京的古玩商店从事修旧业务,也生产一些牙雕龙船、亭阁、蚌壳等制品出口。1959年,南京牙雕聘请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的文物复制和鉴定专家陈新民作指导,开始研究复制古代象牙雕刻,并取得成功。从此形成了以仿古作旧为主要特色的南京牙雕特色。当时制作的仿明代牙雕花瓶,以假乱真,在广州交易会上受到外商欢迎和订货,从此南京牙雕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仿古艺术风格。1972年南京工艺雕刻厂成立,之后仿古牙雕生产发展更快。

  1978年,由刘道凡、朱至跃、陈凯、邱炽铭设计,数十人参与制作的大型仿古牙雕“文成公主入藏”,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在全国牙雕行业产生很大影响,从此正式确立了南京牙雕进入全国四大著名牙雕的地位。1980年,该厂制作的三大件牙雕《端午龙舟》、《唐人击鞠》、《霓裳羽衣曲》在日本名古屋市举办的“南京工艺美术展览会”上,受到高度评价。在此前后,南京牙雕创作的有影响的优秀作品还有《夜诊》、《驯鹿》、《丝路春风》、《秦王李世民凯旋》、《羿》、《一路春风回神州》、《少林僧人》等。1981年,南京仿古牙雕获江苏省工艺美术百花奖;同年,《幽谷清泉》(朱至耀设计)牙雕作品获轻工部工艺美术百花奖;1984年,南京仿古牙雕人物类制品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杯奖,动物类制品获轻工部优质产品奖。

  1990年,南京工艺雕刻厂象牙雕刻停产,极大部分技艺人员该行,只有倪小庆、戴德裕等少数几人坚持了下来。目前,南京仿古牙雕以猛犸象牙为原料,以中小件作品为主,也有少数的大件作品。

  南京牙雕的品种,一般分大件、中件和小件三种。大件作品,一类是以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为题材的组合型作品,常以一组或数组人物和走兽为主,配以山石、树木和建筑等,组成一幅幅完整的画面。作品宾主分明,层次清晰,传神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1977年创作的《文成公主入藏》大型牙雕,是这一类作品的主要代表作之一。作品全长二米零六,刻划了数十个各民族人物,以及骏马、仪门、华盖、宫扇、旗幡、桥梁、流水、山花、古松等等,无一不雕琢得深入灵巧,自然优美。另一类大件作品,是以一支完整象牙为料,进行构思创作和制作。如2009年费时一年多,由刘道凡、倪小庆、戴德裕三人创作制作的《观音诞辰》牙雕作品,以一支长0.9米、重8.5公斤的完整象牙为料,牙料洁白无瑖,弯曲成自然的月牙形。在创作上突破了传统形式,首次采用圆雕人物镶嵌和整牙相结合的新构成。立体圆雕的主体人物观音,雍容、慈祥,端立于祥云之上,一左一右的红孩童子和花仙女子,围绕身旁。观音脚下的整支象牙,塑造了十六位婀娜多姿的飞天伎乐仕女,正在吹拉弹奏着各式乐器,轻盈曼舞地烘托着主题人物。更有楼阁亭台时隐时现于云端之中。作品背面线刻经文,下方以红木底座相托,整件作品采用了圆雕、透雕、深浮雕、浅浮雕、浅刻等各种雕刻技法。雕刻精美,形象生动。为南京牙雕近十多年来少见的大件作品。

  中件产品取材较为广泛,有人物、动物、花果和仿古炉鼎等,近些年来又新创作了鸟笼等品种。中件作品,既有单件的作品,也有组合性作品,但在构思和雕刻技艺上与大件作品没有区别,有时甚至中件作品的构思更为巧妙,制作更为精致。小件类则主要是一些单件的小型牙雕作品。

  在制作工艺上,南京牙雕早先以深雕见长,雕工纤细精巧,玲珑剔透。以后由于产品选材的扩大,大件和中件产品的增多,在雕刻手法上往往以圆雕为主,同时还采用透雕、高浮雕、浅浮雕和线刻等多种混合的技法。为了保证产品的艺术质量,艺人们先设计纸稿,然后再以泥塑成型,经反复的推敲,修改决定后,才按泥塑的定型稿在象牙上进行雕刻。最后在作品雕成后,还须经薰香等特殊的做旧处理,才能呈现出古色古香的色泽和自然的裂纹。南京牙雕的制作过程,一般分下料、出坯、扦光、开相、磨光、作旧、配座等七道工序。其中以出坯、开相、做旧三道工序最为重要。如雕刻人物,出坯时就要做到比例准确,姿态生动;开相的重点,是人物的脸部和手部,不但外形要美,而且要求把人物内在的精神面貌刻划出来,以达到形神兼备、优美耐看的效果;做旧工艺,既要使作品呈现斑驳古旧的特征,又要处理的自然贴切,不露人工仿古的痕迹。

  (三)

  南京仿古木雕和仿古牙雕的这种仿古做旧的技艺特色,不但在江苏省的同行业内一花独开,即使在全国工艺雕刻行业,也并不多见,它们是南京暨江苏的工艺美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一笔宝贵的技艺财富。现在,两个品种都已于2009年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王学龙被授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京仿古木雕代表性传承人称号,倪小庆和戴德裕被授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京仿古牙雕代表性传承人称号。两个项目的传承人都在继续从事着仿古雕刻的创作和带徒授艺,以让南京工艺美术的这两个著名的代表品种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作者简介

  戴德裕: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南京仿古牙雕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南京德裕堂工艺礼品公司艺术总监,研究方向——工艺雕刻、牙雕设计与制作。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