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刘海戏金蟾”的题材,源于多姿多彩的民间故事,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刘海和金蟾化美女的爱情故事,成为民间经久不衰的传诵话题。核雕“刘海戏金蟾”以浪漫主义的创作理念,以高超的微雕艺术手法,丰富了这一民间故事的内涵。在此笔者略表见解。
关键词:核雕创作刘海戏金蟾艺术风格艺术构思
一、“刘海戏金蟾”的民间故事
“刘海戏金蟾”的故事,千百年来在民间津津乐道地传说着,而且有多种故事版本。这个故事还引申为戏剧和影视等多种形式。
“刘海砍樵”就是湖南花鼓戏的经典名剧,讲述了孝子刘海与狐狸精胡秀英之间的爱情故事。这部名剧中展现了勤劳、孝顺等美德和追求忠贞爱情、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民间故事中传说着农夫刘海在山间巧遇化作金蟾的龙王女儿巧姑,在被蟒蛇侵袭的危情下,先是刘海救巧姑,后是巧姑救刘海,最终相互爱慕喜结良缘的故事。
陕西省户县流传着曲抱村贫穷的樵夫刘海,在打柴回家的路上偶遇一只三脚金蟾,竟和他戏耍一番,后来金蟾化作美女梅姑。此后,刘海得到了金蝉的仙丹,得了仙道,变得富有而不再打柴,云游四方去了。刘海戏金蟾,金蟾吐金钱,他走到哪里就把金钱撒到哪里,救济穷人,人们热爱他、感激他,叫他“活财神”。至今曲抱村西边还保留着“刘海庙”和金蟾吐丹的“吐丹桥”、“金婵池”等遗迹。
据湖南常德学者周新国先生考证,刘海戏金蟾,人物原型出自后梁燕山,名号刘海蟾,他两次遇到神仙,得到金丹,修炼成道。刘海戏金蟾,也称为刘海戏金钱或刘海撒钱。后人把刘海蟾这个名字一分为二,刘海、金蟾,又把这两个名字敷演为“刘海戏金蟾”。
爱情题材的故事是人类经久不衰的话题。“刘海戏金蟾”的故事正是人们对忠贞爱情的专一和颂扬。由于刘海的善良,忠厚、勤劳,才赢得了金蟾的爱慕,相许,这是对善良的褒扬,是对忠厚的称道,是对勤劳的赞美。
二、“刘海戏金蟾”的艺术风格
艺术作品,是人类文化活动的一种特殊产物,它与人类诸多方面的心理、精神需要紧密相关,其中最重要的,是它满足和弥补人类不断变化、不断丰富着的心灵渴望、情感缺失,即从根本上满足一个历史时期内特定的审美需要。法国19世纪艺术史学家丹纳所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显然,这种以艺术作品与外部诸条件的大关系为核心的艺术理论,其主旨是指向作品意义、风格的最后阐释与评价的。
“刘海戏金蟾”的艺术风格,以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和现实主义的雕刻技艺相结合,完美地体现了其作品的浪漫色彩和艺术情趣。这种艺术创作风格,切合了百姓朴素的思想情感,达到了人们对美满姻缘的精神需求,显示在核雕这一艺术作品的表现上,以刘海这个具体的人物形象,和金蝉化作美女的浪漫情怀,展开生动、精彩的情爱故事,使现实与神化相结合,人与仙结姻缘,极大地丰富了感情色彩,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和可读性。这一“历经艰难,终成眷属”的故事情节,迎合了人们普遍的审美观及价值取向,因此得以在民间津津有味地经久传诵。
核雕“刘海戏金蟾”浓笔重彩地刻画了刘海这一造型,既具有农夫淳朴的形象,又糅合进飘逸着氤氲仙气的灵性气息,其灵动体现在一个“戏”字上,潇洒而奔放,热烈而抒怀。民间传说,金蟾成仙为三脚,刘海戏的就是一只羽化为美女的三脚金蟾,这只金蟾对刘海充满爱慕和景仰,护佑和拥趸。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在刘海眼里,不管金蟾是妖还是仙,她就是一个和自己生死与共不离不弃美丽善良的女子;而在金蟾眼里,刘海就是智慧和勇敢的象征,激情与忠贞的化身,是一个完全值得自己以身相许的如意郎君。
三、核雕“刘海戏金蟾”的巧妙构思
以金蟾和刘海组成的核雕手串“刘海戏金蟾”,其构思灵巧生动。刘海是手串的中心,是故事的主角,刘海是一个敦厚朴实、乐善好施、而又勇往直前的人物,是一个敢于摆脱世俗、追求爱情的正气青年。围绕刘海的是金蟾,是一个甘愿降入人间、入世与人为妻的女子,是一个向往人间美好生活的尤物。
金蟾也是中国民间信仰中的灵物。民间俗话说二条腿的人好找,三条腿的蛤蟆难求,传说它能口吐金钱,是旺财之物。它三只脚,背背北斗七星,嘴衔两串铜钱,头顶太极两仪。是瑞祥之物,特别之处是它只有三条腿。相传,这瑞蟾所到之处,那里的人都必定会富庶起来。三脚金蝉的配比,很好地铺垫了故事情节,衬托了刘海“戏”的对象,这个“戏”,具有浓烈的浪漫情趣,蕴含了刘海和金蟾曲折离奇的经历,终成眷属的好合。两者相融,入情入理。
为了突出“两人世界”,人与仙一核组合,摒弃了人、蟾分离的若即若离的分散主题的布局,使得作品的主题更加严谨而完美。核雕“刘海戏金蟾”中的刘海,状如佛像,憨厚、慈祥,神态略含腼腆,笑容可掬,一副福相,其纯朴的本质一览无遗。刘海小心翼翼地呵护着金蟾,幸福之情溢于言表。三脚金蟾紧紧偎依在刘海腹部,温柔体贴,亲亲我我,真是神来之笔,好一幅洋溢着喜庆的情趣照。
核雕“刘海戏金蟾”,是一串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核雕艺术的典范。
作者介绍:
钟静峰,男,高级工艺美术师。生于1971年,苏州市吴中区香山街道舟山村人。系核雕艺人钟火元长子。1985年,年仅14岁的钟静峰即随父学习橄榄核雕的基础知识,多年来打下深厚的基础,核雕作品荣获金银铜奖,深受核雕爱好者喜爱。
钟勤峰,男,苏州市吴中区香山街道舟山村人,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苏州市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师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核雕代表性传承人父亲钟火元,在国家级、省级等各级工艺美术展会中多次荣获金银铜奖。
参考文献
[1]《中国文化小百科全书》中国物资出版社1999-2
[2]《武陵藏珍》作者:周新国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10
[橄榄核雕把玩艺术]作者:何悦张晨光现代出版社20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