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发绣作品画绣结合,在画的基础上施针布线,用不同的针法技巧,在织物面料上根据绘成样稿的图案、色彩、线条、块面来刺绣,刺绣的表现手法在于刺绣者本身对刺绣手法熟练的程度和对画面构思意境的理解。用绣针在刺绣的过程中,用各种不同的针法来表现作品中的线条、块面、点衬的效果,在各个不同针法的表现形式中,要照顾各种形式表现手法的衔接。既要能显示各用针法的特色,又要兼顾表现手法中整体效果的互应关系。
【关键词】发绣艺术表现手法
“发绣”是一种高雅的欣赏品,追求的是视觉和造型的美,追求视觉美就必须让人从直观上对所见的作品有“美好”的观感,艺术是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性,通过审美创造活力再现现实,表现情感和理想来反映作者与自身二者关系看法的一种特殊方法,可以说艺术也就是人的知识、理想、情感、意会等心理活动的产物,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表现。人们用针和发丝将设计和创作的理念在织物表面刺绣,而完美表现作品的精神面貌,从而反映画意、文化、心理等直观意识来形成美好的作品。
发绣作品基本是画绣结合,在画的基础上施针布线,用不同的针法技巧,上下二手灵活互动,在织物面料上根据绘成样稿的图案、色彩、线条、块面来刺绣,刺绣的技法在于刺绣作者本身对刺绣手法熟练的程度和对画面构思意境的理解。用绣针在刺绣的过程中,用各种不同的针法来表现作品中的线条、块面、点衬的效果,在各个不同的针法来表现形式中,要照顾各种形式表现手法的衔接。既要能显示各用针法的特色,又要照顾各表现手法中整体效果的互应关系。
刺绣手法与内容有着互为依存和互为衬托美化的关系,其目的是使作品的内容和理念能得到充分完美的表现。而刺绣的手法运用必须服从作品的意境,而刺绣是作品的一种表现形式,为的是进一步充实作品的意境和艺术感,让人观之有更强烈的艺术感受。任何一种发绣作品,其构图都由各个元素组合搭配而成,或花卉、人物、山水、建筑、树木景物等,用针线来刺绣这各种内容的真切感,是成功表现作品的关键,就“发绣”中表现的几大对象入手浅谈几点发绣手法。
1.山水画的针法设计刺绣
山水画面中,各种山石绘画的技法和衬比较繁锁,其山水画的表现形式为下重上轻,上密下疏,前景、中景、后景、山石、树木、云气穿插有序,组成一完美画面,各树木山石虽较繁杂,但主次分明,刺绣者要考虑其轻重关系、布局效果,为增加画面层次,各种“点子”在不同的部位被运用,有为增加山石墨色分量所用,有为各种树木、草丛的对面的表现,有作为突出画面层次所用,都是为增加画面的整体美感而用的手法。用人发绣制,绣制者本人需对画面的表现形式有所理解,对山头的外框及底部的树杆可用重色“即头道黑”,山石的内衬擦笔和树叶点子可较次之“用二道或三黑”,绣制针法上可用斜排针或参针,山石的内部或大的块面可用衬针、套针,发绣的手法上要尽量体现“密不通风”而又“疏密得当”的效果,用“发”的层层排布刺绣大的块面,用“发”的穿插相套来绣山石的内外轮廓线,用“发”的虚实结合来绣山石的整体效果,用“发”的“参针”和“套针”来绣树木草丛,用网针刺绣云气和水波纹,绣制者在绣制前要认真理解画面的内涵,对准备绣制的画面用何种针法要预先设计,做到“心中有数”在绣前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各种针法,在工种不同的针法运用中,尽量考虑其针法间的互相穿插与衔接,把握好刺绣作品中的局部和整体关系,并保持与设计者的沟通,尽量使绣出的作品与原设计的构思吻合,而又充分显示发绣的特色。
2.发绣花鸟画的设计与制作
人发因染色较难,故色彩相对较少,而花鸟画的颜色较多、较鲜,而染后的人发其色彩和鲜明的程度都不及丝线有光泽,故只有取接近花鸟样稿的色彩头发绣制,人发虽鲜艳度不够,但也觉稳重可用。花卉的绣制要注意其中心,一般花的中心颜色较深,每个花瓣的颜色都是内深外浅,结合花瓣内小外大的形状。每个花瓣都是从内向外呈扇形状绣制,用发丝以碎针形式排针的技法参差交错向前绣制,叶子顺叶筋纹路的方向,从中向外呈略弧形向外排列绣制,待整片叶子绣成后加压绣出叶筋,蝴蝶要绣出动感,鸟要绣出羽毛的丝路,要有生气,花卉技杆要绣出力度,轮廓分明,层次清楚,每片叶子相连外要针脚合缝,叶与茎之间的接绣处要注意所用绣制人发的自然过渡。
3.发绣人物画的制作要点
人物画的绣制相对较难,绣制过程中要注重人物神态绣制的把握,人物画衣饰的绣制以平针为主,顺线条的方向运针,随着衣着色彩的变化,调整所用人发的深浅,整片衣饰绣成后再加压绣线条,线条以斜针从上至下,依次绣制,线条绣制的颜色要深于块面衣饰的颜色,小型的人物脸手可用白描手法仅绣制线条轮廓,力求准确不走形,稍大的人物手脸部要满绣,其难度较大,发绣人像的绣制基本以平针为主,满绣要不漏底色,要研究人物的表情结构,按肌理走势的方向来巧妙用针,处处要求顺丝,针距要较短,转变处更要细致入微,顺丝顺肌理的绣制才可自然顺光。眼鼻、嘴唇的绣制特要细心,要注意细微的变化,要注意神情的表达,绣成的眼鼻、嘴要与周围脸部肌肉有过渡色彩的绣制,防止生硬、嵌入之感,老人的眼嘴多皱纹、更要与周围皮肤吻合。
人物头发和帽饰的绣制力求要顺丝顺理,轮廓分明、线条清楚。绣制时要虚实结合,深浅相衬,与脸部要衔接自然、不露白、不生硬,使之有自然生成之感,人物的绣制要反复观看研究,力求人物画绣得传神,绣制者要不断积累经验,加强学习研究及相互沟通为我所用。
4.风景、界画、花边纹饰的绣制
用发绣绣制这类内容时,要先行仔细研究画面特点,吃准其精神,理解画面的主次轻重关系,绣制的顺序,绣制的用针,在研究画面时要先做到心中有数,才能顺画意而创作绣制,绣是在底样的基础上的再创作,而绣制的目的是进一步强化画意而作的一种工艺表现,而形成一个新形作品的制作过程。
发绣绣制过程中,要使自己的作品尽量合符画面的构图要求就必须考虑发绣所用材料的特性,人发相比丝线较硬,色彩不丰富,比较简单,在绣制过程中的可行性要事先考虑和兼顾,画为绣而作,绣为画而制,完美结合是最高的艺术境界。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艺术品的欣赏水平感有所提升,人们用更高的眼光来要求艺术品的质量,更多的人懂画、懂刺绣,给艺术刺绣品提供了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而发绣制作者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制作水平和鉴赏分析作品的能力,才能更多更好地设计制作出好的作品而奉献社会。来丰富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
作者简介:
王桂宏,女,1970年3月生,江苏东台人,髙级工艺美术师,东台发绣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省级示范大师工作室——王琼发绣大师工作室骨干成员,东台市首届“十佳”绣娘。从事发绣刺绣三十余年,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博览会并获奖。发绣作品《姑苏繁华图》、《清明上河图》等获上海工艺博览会、江苏工艺美术博览会金银奖;2016年9月,参加中国第四届非遗博览会刺绣大赛获三等奖。
王林英,女,1976年生,高中文化。毕业后即学习发绣刺绣。擅长绣制佛教题材作品。发绣《地藏王》、《观音像》等获省工艺美术大赛金、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