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提及四大名绣之一的苏绣,身为苏州人的我心中的自豪感便悠然而生,本着对刺绣的热爱和执着,在我懵懂的记忆里,幼年就对刺绣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这些年里我掌握了很多专业的刺绣技法。“乱针绣”就是其中应用非常多的一种针法,“乱针绣”由杨守玉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在江苏丹阳发明,至今,已有一个多世纪。“乱针绣”以她独特的魅力和鲜明的艺术个性在工艺界乃至绘画界,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加深了苏绣文化的内涵。
关键词:苏州刺绣乱针绣技艺针法
乱针绣,是对传统苏绣了不起的创新与升华。如果说西方绘画史上,把塞尚称为“现代绘画之父”的话,那么杨守玉则当之无愧地称得上是“现代刺绣之母”;杨守玉把几千年的“平行针法”改变成“交叉针法”,她提倡“以针代笔、以线代色”的乱针绣创作理念,以绘画的方式进行刺绣创作,可谓“形乱而神不乱”…这些前无古人的创举无可辩驳地成就了杨守玉作为世界刺绣史上最杰出的“一代宗师”。
综观乱针绣制作过程,有其基本原理,却无固定的模式。而是集聚作者认知、感悟、想象、发现等诸多神韵,用胆识、才智、气度的风范来构成思维流程与情感力点。让自己的创意充分伴随针线自由游弋于千针万线的运作中,劳心劳智劳力的艰辛付出,才能获得作品的成功。
乱针绣跳出了传统刺绣“密接其针,排比其线”的平面绣技框架,将画理与绣理相结合,大胆尝试长短纵横交叉,因景施针敷色的堆砌绣法。以针代笔,以线代色,用刺绣来表现各类物体的光色透视效果,使作品具有层次分明,质感强烈,色彩丰富的特色。“平面”了千年的绣画,一下子“立体”起来,令人耳目一新,赞叹不已。
“乱针绣”的创造有划时代的意义。后人在先人的基础上也有所创造,包括线条的排列、组合、及线条的长短、疏密有所改变。乱针绣叩开了现代刺绣的大门,引导人们把审美、趣味投向“造型”、“色彩”、“意味”等绘画艺术的基本要素。严格的讲,早期乱针绣是以“针”、“剪”等为制作工具,以丝线、缎料等为制作材料的“造型艺术”,直接把“刺绣”变成绘画大家庭中的一员,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刺绣史上的一场革命;不断发展的乱针锈是对传统苏绣文化的弘扬与发展,从传统中走出来,又从审美观上、技法上,丰实了苏绣的内在张力。从表面上看,她与细平锈针法上、技术上很大不同,是“属于两种不同门类的刺绣”。实际上乱针锈是对传统苏绣的升华,是传统文化不断发展积累后的瞬间释放,是历史的必然;乱针锈中的“细乱针法”与传统细绣成品后在外观上并无多大的改变,仅仅是针与针之间的一点“交叉”。就这一点“交叉”改变了几千年的传统观念,以及刺绣作为“工艺”的行为、方式,变成中国特色的、民族的“纯艺术”。
传统的绘画,装饰性不强,与刺绣相比,颜色更单一,而刺绣,由于丝线的色彩千变万化,绣出的画面有更多的色彩感,而乱针绣,由于绣法与传统的刺绣相比,刺绣的时候是层层叠加,层次感更强,颜色更丰富,更有动感!装饰性也更好。
制作乱针绣,需要作者静心修炼,一幅完美的乱针绣作品,它能慰藉人们的心理,它还能产生巨大的凝聚力。乱针绣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但做这项工作不是任何人都能够胜任的。它必须是具备造型、色彩等各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文化修养,足够的耐心才能从事这项工作。因为乱针绣作品,是由很多层次的丝线重叠、交汇,给人感觉层次之多,色彩丰富。完成一幅乱针绣需要很长的时间。一幅较大的作品、好作品,有时候要绣上一年半载,甚至需要更多时间,所以此项工作的艰辛是可想而知的。再就是制作乱针绣要懂得绘画,则需要学习很长时间才能独立制作。一般学习风景画就需要花费三五年。绣制动物、人像则需要学习更长时间才能绣制。所以说,绣制乱针绣,没有足够的耐心是不够的。
可以说,乱针绣这门艺术,是需要终生学习的,是需要经验累积的工作。因为每幅乱针绣作品,基本上都完全不一样,色彩也不尽相同,针法也是千变万化。需要不断的学习,创作,才能绣的完美。不仅要懂得绘画,还要不断学习针法,因为针法是根据画面的事物的变化而变化的。色彩更是有无穷的变化,是根据作者的搭配而表现色彩。一幅好的乱针绣作品,丝线的搭配要运用自如,随心所欲,恰到好处的,这样才能把作者的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画面栩栩如生。
结语:
作为刺绣艺人,我们一定要吸收掌握前辈的一切精华,学习传承它的技巧技艺,理解它的时代背景。把这一门奇葩艺术传承下去。同时我们不但要学习古人的艺术精华,更要有一种立志创新、发展、超越,把苏绣艺术推向世界的精神勇气。对此,我们每一个想在刺绣艺术之路上有所成就的刺绣艺人都有无可推卸的责任。在今后的苏绣创作过程中,不仅要不断学习针法技术,提高自己的创作技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竭尽全力做好我的本职工作,并继续在刺绣专业上精心钻研、学习。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创造的生命有在于一个人对自己热恋的行业或专业所持有的那份激情和永恒不变的自信心,也希望近乎中年的我能对中国刺绣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为中国刺绣在延续她闪亮的艺术之路上增砖添瓦。
作者简介:
周美娟,女,生于1970年9月,苏州人,工艺美术师,现为苏州市古吴绣皇工艺有限公司技术导师,绣艺精湛,先后带徒数百人。其代表作品:《千手观音》、《富春山居图》、《荷香》、《金马头》、《戏水年华》、《唐卡》、《母爱之歌》、《事茗图》等,先后获得各类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银、铜等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