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子雕的人物创作设计

[日期:2020-07-28]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山子雕”是扬州玉雕的传统技艺之一,它是玉器雕琢中玉料的利用率最高的艺术制作技巧和表现手法。山子雕刻对设计制作者造型能力、创造性的构思能力和文学艺术修养有着较高的要求。

  关键词:山子雕人物创作设计

  “山子雕”是扬州玉雕的传统技艺之一,创作时保留其玉石的天然的外形特点,运用各种人物、诗词典故为设计元素,加以山水花草、飞禽走兽,运用圆雕、浮雕、镂空雕等各种方式精心雕刻出来。它是玉器雕琢中玉料的利用率最高的艺术制作技巧和表现手法。山子雕刻对设计制作者造型能力、创造性的构思能力和文学艺术修养有着较高的要求。创作时,首先按玉料得外形特征、绺裂等进行设计,顺其色泽,要确保其料质、颜色、造型相互映衬,然后按山子雕的法则,在玉石料上进行浮、深雕刻;使山水花草、飞禽走兽、亭台楼阁、人物等形象形成远近的交替变化,让材料、题材、工艺,三者相互统一。

  我拜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永骏先生门下,从事玉雕工作已有30余年了,尤其善于大件人物的山子雕的创作,制作的作品因其雕琢细腻,干净利落、形象生动深得业界好评,现将我对山子雕中人物创作设计的心得总结如下:

  一、注重对原材料审视

  山子雕的原材料大多选用新疆和田籽料,因其形成的特殊性,材料中极易存在各种脏、裂的等毛病,首先要根据材料的外形、玉质、颜色的特点,做到挖脏去绺,结合创作人物题材,进行创作设计。人物题材的作品是以人为主要设计元素,通过故事情节中某个定格场景的设计来最大限度地体现原材料的各种美,从而更好地表现作品的人文内涵,来获得欣赏者的共鸣。制作时要注重因料施艺、剜脏去绺、化瑕为瑜、巧用巧色,作品完成时应无明显脏绺,作品的构图布局需合理,要有章法,做到疏密结合、层次分明、主题突出。

  二、强化人物动态把控能力,着重脸、手的刻画

  人物的形象创作既要准确表现出人物的动态特征,同时身体各项比例也需要合理。把握好“三庭五眼、立七坐五盘三半”等人体基本比例对完成好一个人物作品是至关重要的。掌握好站立、坐姿、蹲姿等基本比例以及四肢的具体比例,尤其要注意其在各个场景的透视变化。日常要加强对人物的观察、临摹,多加练习对人物的动态速写。

  就人物产品的创作,脸部刻画是整个造型刻画的关键一步,也是作品的灵魂。要熟练掌握面部的各个部位的结构和比例,更要通过对于它们个性化的处理表现,从而区分人物的身份、年龄、以及性格、表情等的特征。

  手在人物造型中一直素有“人的第二张脸”说法。手就造型而言,有着长短、胖瘦,大小等不同的变化。而手因其灵活性,可塑造的姿态也是千姿百态。通过对其的塑造,能进一步表现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对于每一种人物的手的造型、姿态,都需要进行反复推敲、分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仕女手的造型:魏时仕女画的手的特点是有韵手无节、很柔软;而唐代画则手有节,略为夸张,第三节手指稍长,显得有力,并将手指头突出来的肉勾出等。对于手部的雕琢是对人物的心情和意向的进一步的表现,因此在制作过程中应该与人物的表情和身体动作相协调。

  三、深入体验生活,提升艺术修养

  艺术是来源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的,要塑造一个有灵魂的人物,不对生活进行观察是做不到的。要善于捕捉个人物的面部特征、服饰特征、体型姿态特征,除了用心观察,分析、研究外在的形象特征之外,更要去了解他们的生活、地域、文化特色。只有理解人物,才能把握住人物形象的内在文化,充分做好准备功课,才能做出的扣人心弦的人物作品。就是基于对任务生活的细致入微观察和思考,才是对艺术创作最有效的提升方式。

  四、把握人物创作特定情感,提升作品韵味

  好的玉器人物产品的要神和形兼备,二者缺一不可。神韵指一种理想的艺术境界,其美学特征是自然而然传神,韵味流长,无人工刻意雕琢的痕迹,体现出曼妙的艺术意境。神韵通俗地讲,就是要传神。玉雕人物的塑造是通过对某场景的动态定格瞬间的刻画,用巧妙的构思和造型讲述了人物的故事,传达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带给欣赏者带来人文精神大餐的享受。故更要在作品的意境上多下功夫,把握好人物的特定情感,提升作品的艺术设计格调。加深对生活的理解、认知、感悟人生,在表达人物各种美的过程中陶冶自己的情操,透过雕刻语言和技艺的施展进一步提升作品韵味,真正做到人物形象与作品情意相融合。

  五、增强创新意识,提高作品新意

  艺术工作者要有超前的创新意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艺术贵在创新,没有创新意味着停滞,没有创新,在激烈的竞争中无法取胜。艺术设计创作贵在标新立异,在人物进行造型设计、构图安排以及雕刻技艺的表现上,都要有独到之处,只有通过个性化的面貌,才能站的久,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扬州玉器山子雕作品是我国工艺美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以其丰厚的内涵,自生优美的特性和人们赋予它的独特品格,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烁烁生辉。我将在以后工作中,继续踏实的努力工作,发挥自己的特长,使每块玉石能够创造出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努力为扬州玉器的传承与创新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钱振峰《白玉品鉴与投资》上海文化出版社2008.12.

  2、陈咸益《玉雕技法》江苏工艺美术出版社1999.04.

  3、刘墨《中国艺术美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9.

  4、王霁、许鹏、何怡男《中国传统文化》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14

  作者简介:

  薛群,1971年出生,江苏扬州人,高级工艺美术师。于1990年走上玉雕的工作岗位。2009荣获扬州市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2011年被授予扬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同年被授予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扬州玉器代表性传承人,2011年年底被授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