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创新

[日期:2020-07-30]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我国的工艺美术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其作品品种繁多,构思巧妙,风格独特,造诣精深,因精湛的工艺和生动的神韵享誉海内外,不仅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更是世界文明中一颗闪亮的星。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时代不断发展,工艺美术已从传统的手工艺和家庭作坊趋向于工艺品实用化和日用品工艺化,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发展正在面临新的问题和要求。

  关键词:传统工艺美术传承创新

  工艺美术是物质生产与美的创造相结合的产物,是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造型艺术,以实用为主要目的,兼具审美特性。传统工艺美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同时服务于人们的生活,因此同时兼具实用性、审美性、象征性、趣味性、灵动性等特征。

  1.我国工艺美术的历史起源

  我国工艺美术起源于石器时代,最终成型于手工业时代。根据历史记载,在遥远的冰河时期,原始人类就已经开始用符号进行装饰,并学会运用各种加工技巧对物品进行修饰和美化。此外,从石器时代出土的的历史文物来看,原始人类在创造和制作装饰品的漫长进程中,逐步培养并形成了工艺美术设计思维能力,最早的工艺美术也由此诞生。此后,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进程中,我国的各类工艺美术品相继取得了辉煌成就,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包括青铜器、丝绸、陶瓷、刺绣、玉器、漆器、珐琅、金银制品和各种雕塑等等。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和"海上瓷器之路",充分反映了我国工艺美术的发展高度。

  《考工记》,也称《周礼·考工记》,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工艺专著,是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末年齐国官府工匠所记有关工艺的典籍。全书共7100余字,记述了木工、金工、皮革、染色、刮磨、陶瓷等六大类30个工种的内容,反映出当时中国所达到的科技及工艺水平。

  2.工艺美术的发展进程

  我国的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发展几千年文明所创造的宝贵遗产,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不断发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自新中国建立至改革开放初期,随着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传统的工艺美术生产开始逐步得到恢复,传统技艺得以保留与继承,艺术品创作同时取得了显著成就,工艺美术产业一度成为对外贸易的支柱产业,因其成本低、回报快、又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域文化特色等特点,出口额日益扩大。建国后,我国工艺美术产业出现了历史上空前的繁荣和蓬勃发展的局面,规模不断扩大,产量不断提高,新产品大量涌现,创作设计和技艺水平显著提升,并形成一支以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城乡结合、专业和副业相结合的群众性工艺美术生产队伍。“文革”后期,经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当时出口仍作为生产的主要导向。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行业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民营和个体企业逐步成为工艺美术行业的主体,其产量、品种、企业数量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同时不少技术型的国有企业人员重新创业由此形成个体企业和个体作坊。

  进入新世纪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开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工艺美术再次重新被大众所关注,同时其所承载的手工文化价值也日趋受到重视。2016年开始,随着“工匠精神”的回归,社会大众开始高度关注传统手工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美术在当下开始复苏不仅是一种怀旧,更是一种发展和超越。

  3.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创新

  我国工艺美术历史悠久,品类繁多、技艺多样,有着深刻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传承和创新工艺美术不仅具有历史意义,更具有现实意义,是当代市场的需求和传统文化的延伸。工艺美术要想发展必须创新,传承是为了延续更为了创新,而创新才是工艺美术赖以长远发展的有效途径,在一定意义上,这直接关系到工艺美术的生死存亡。

  当代传统工艺美术基本延续了以往的家族式承袭关系,虽然保留了独特的技艺水平,但行业的经营管理和发展创新均受到严重的制约和束缚,这对工艺美术产业的长远发展来而言相当不利的。就目前的市场现状来看,工艺美术并没有充分发挥其自身的历史价值,传承的厚度与深度也远远不够。要从根本上解决这种问题,就必须打破原有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不断解放思想,加强学习,寻求突破。一方面,寻找准确定位,在保留自身的风格和特色的同时不断丰富产品内涵,提高技艺水平;另一方面,立足于创新发展模式和积极探索差异化的发展路径,加快创新步伐,融入时代特色,在传承中真正做到独立性、创新性和不可替代性,以谋求更高的社会认知和品牌价值,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空间和社会价值。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精神文化和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日益增强,工艺美术得到了大众的高度关注。加之政府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国家正在完善与工艺美术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工艺美术行业正迎来大好的发展契机,同时政府也开展了一些深入的研究工作和相关课题,为工艺美术的传承搭建了平台,也为工艺美术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新的舞台。

  参考文献:[1]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商务印书馆,2014。

  [2]李砚祖《工艺美术概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宋静,女,江苏省工艺美术有限公司办公室副主任,江苏工美珠宝饰品有限公司监事,江苏省金银珠宝首饰行业协会监事。从事工艺美术管理工作近十年。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