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扬州剪纸在人生礼仪中的功用及其寓意

[日期:2020-08-12]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扬州剪纸来源于生活,它的产生和发展无不与民风民俗紧密相连。在扬州民众的人生礼仪活动中,人们会用各种剪纸纳祥祈福、美化生活。各种绚丽多姿、精彩纷呈的剪纸作品,蕴含着扬州地域浓郁的民俗风情。

  (一)婚俗喜花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结婚是一件大事,旧时讲究“六礼”,即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结婚更是一件喜事,大红的喜字随处可见,衬托出婚礼的隆重热闹。

  扬州人家定婚要送礼,又叫“下茶”“茶礼”。以茶为礼,附带有糕点、鱼肉等其他礼物,礼物上都会放着剪纸作为装饰。送嫁妆也是这样,所有物品上都会覆盖大红的喜字,无一例外。婚嫁当天,男女双方的门上、窗上、墙上,及至迎亲的轿子、船上、车上都要贴上一对对大红的双喜。

  为新娘赶嫁妆是有讲究的。富裕的人家,会请来一两位“全福太太”来帮忙,所谓“全福太太”是指家中父母双亲健在、夫妇子女齐全的老太。之所以要请“全福太太”,一是讨得“全福”的口彩,二是“女红”手艺好,知道如何缝制嫁衣和喜被,张罗各种嫁妆。重要的是,“全福太太”要能剪纸,剪出各种大红的双喜,能够剪出有其他寓意的图案则更受欢迎。如若家中一时剪不出来,富裕的人家会请来一位专业的剪纸艺人,到家里来剪,按工付费,这是剪纸艺人有饭吃,有酒喝,有钱拿的“美差”,当然,艺人的手艺自然不会差,“龙凤呈祥”“鸳鸯戏水”“鲤鱼闹莲”“凤戏牡丹”“莲生贵子”“麒麟送子”“榴开百子”等都得会剪,以讨得主人的欢心。在乡村,这些剪纸多出于新娘之手,同新娘亲手制作的荷包、嫁妆一样,是新娘以物寄情,也是新娘心灵手巧的展示。更多的人家,有了喜事,都是从民间剪纸艺人那儿成套地定购。

  婚俗中用到的剪纸,扬州人通称为“喜花”,也叫“嫁妆花”。喜花是扬州剪纸的一个门类,专门用于婚俗的家具、礼物、婚房、婚礼的装饰布置。喜花不像门笺、端午景、斗香花那样直接裱糊在装饰的物品上,而是单独地摆放在箱柜被枕等物品上。

  与其他门类的剪纸相比,扬州喜花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多用吉样文字。如:“富贵有余”“鸳鸯戏水”“凤穿牡丹”“喜上梅梢”“双喜临门”等,吉祥文字是喜花中用得最多的。

  二是常用花中套花。如:在双喜字中加入龙凤,寓意“龙凤呈祥”;加入喜鹊,寓意“喜上加喜”;加入花生、莲子、石榴、金鱼,寓意“多子多福”,等等。“花中套花”和“形中有形”是扬州剪纸常用的表现手法,在喜花上用得最多。

  三是善用外形寓意。扬州花样通常没有外轮廓,但喜花大多有,多为圆形、桃形、葫芦形、石榴形,荷花形、牡丹花形,花瓶形、如意形等。一般不用长方、正方、菱形和扇形,更忌散碎造型,用得较多的是各种对折的团花。不管那一种构图,喜花都要求造型全整,外轮廓不能散碎,更不能破乱,迎合民众“诸事吉祥、平安和顺”的理念。

  (二)寿俗礼花

  扬州人逢十岁的生日叫“大生日”,不逢十的叫“小生日”,六十岁开始“做寿”。“做寿”,扬州人讲究“做九不做十”,如七十大寿在六十九岁办,八十大寿在七十九岁办,等等。做寿风俗中,寿礼必不可少,祝寿用的各种剪纸也必不可少,这类剪纸都是与祝寿的礼品相伴随,故而叫做“礼花”。

  扬州有一句俗语,叫“女儿祝寿一担挑”,是说出嫁的女儿为父母祝寿,贺礼要放满两只大挑篮,快进家门时,一路放鞭炮,一路挑到家。这“一担挑”除寿香寿烛、寿糕寿桃外,还有专为老人置办的衣服鞋帽,另外还有面条、猪肉、对鱼(两条大小相仿的鱼)等。这些贺礼上面,都有各式各样、大小不等的“寿”字剪纸。

  扬州人家做寿讲究“中面晚酒”。“中面”是指中午吃“长寿面”,这“长寿面”除了招待上门祝寿的亲友,热情的人家还把“长寿面”分赠给四邻街坊,以示分享。送面用的碗叫“寿碗”,一般不再收回。“晚酒”是指晚上的祝寿酒宴,宴席上寿星由老伴陪同,接受晚辈的祝贺。酒宴后,会向来客赠送寿碗、寿筷、寿桃(一种形似鲜桃的面馒)。这些“寿碗”“寿筷”“寿桃”上,都有大红的剪纸“寿”字。

  剪纸中以“寿”字构图的,称为“寿字纹”。字形圆的叫“圆寿”或“团寿”;字形长的叫“长寿”;寿字与图案组合的叫“花寿”。“团寿”的线条讲究环绕往复,寓意生命绵延不断。“圆寿”的字体有很多变化,但都讲究对称,有双线圆寿、单线圆寿、上下两等分圆寿、左右两等分圆寿等。“长寿”是剪成长条状的寿字,寓意长命百岁。“花寿”是以寿字为主体,与蝙蝠、祥云、佛手、如意、龙凤等纹样结合,象征“福寿双全”“福寿连绵”。有时也用寿桃或寿星来代替“寿”字,如“五福捧寿”,四只蝙蝠环绕一个寿字,寿字中间又有一只蝙蝠,或是用五只蝙蝠环绕寿桃或寿字。“花寿”剪纸都有吉祥的寓意,极富想象力。

  更具想象力的是一种寿星剪纸,多为白须老翁、额头隆起,持杖、衬托鹿、鹤、仙桃、葫芦等。如熊崇荣的一套“寿星图”,共四张,寿星持杖,杖头挂葫芦,身着寿字纹服饰,图案各不相同,第一幅是蝙蝠在肩,第二幅是怀抱寿桃,第三幅是寿星骑鹤,第四幅是福禄(鹿)寿喜。除了寿字、寿星,还有以“松鹤”为题材的,寓意“松鹤延年”。

  十二生肖也是一种与生日有关的剪纸题材,孩童出生后,会剪一张与孩童生肖对应的剪纸贴在床头,虎年出生就剪个虎,龙年出生就剪个龙,造型夸张,活泼可爱,类似今天的动漫。贴十二生肖剪纸,也是一种“生辰”祝福。如今的旅游市场上,十二生肖剪纸是热销的商品。

  (三)丧俗素花

  丧葬习俗中,自古就有“事死如事生”的说法。扬州民间又有“红白喜事”之说,意思是说长寿老人的正常去世,也是一种喜事,要“丧事喜办”。丧事习俗中的剪纸多是白色、黄色、青色,民众谓之“素花”,其样式有引幡、纸钱、纸扎等。

  旧时有“悬幡报丧”的习俗。幡原是用白布制作,后来演变为剪纸。有长方形、三角形两种,又有大幡、小幡之别。最初是悬挂在门楣,藉以告知乡邻,本宅举办丧事,后演变为出殡时由孝子手持。讲究的人家,会按照去世老人的年岁来剪纸,有“一岁一层”之说,剪纸上镂花的图案,有多少岁就镂剪多少层,层层相递,接连不断。外人在高挂的悬幡上,便可看出死者的年龄,年岁越大,悬幡越长,福份也越大。

  旧时土葬,棺材上贴的剪纸,叫“寿材花”。剪一个圆形的寿字,周围绕有五只蝙蝠,叫做“五福捧寿”,多贴在棺材头。剪一朵莲花,叫做“步步生莲”,多贴在棺材尾。“福禄寿三星”“八仙过海”,象征“得道成仙”,贴在棺材的内壁。又有将剪纸放入棺内的,亡者的枕头旁放牡丹花,鞋旁放莲藕花,叫做“连登富贵",民谚:“头枕牡丹脚登莲,后辈子孙坐状元",说的就是此举。

  丧事剪纸中用得最多的是纸钱。纸钱是黄色、白色,圆形方孔,状如铜钱。出殡路上,边走边撒,称为“买路钱”,以此来取悦鬼神,使死者能够升天。另有一种用锡箔纸、金色纸叠成的银元宝、金元宝,叫做“冥币”,在火盆中焚化,认为死者在冥界可以收到。死者的七日忌辰以及每年的清明、七月半、冬至,扬州人都会烧这一类的纸钱。用于丧俗的剪纸还有灵牌花、供花、烛台花等,这些剪纸的图案都是象征平安吉祥。

  老人过世用的寿鞋、寿枕也极讲究,多是精心刺绣而成。寿鞋的鞋头花一般是荷花莲子藕,也有两端另加灯笼、火把的。有的则是延伸到鞋帮两面,除了鞋头的荷花莲子藕,还要搭配娃娃举着火把、手提灯笼过奈何桥的场面。鞋底花一般都是荷花莲子藕,梯子万年青之类的纹样,在传统的扬州花样中比较常见。

  殡葬剪纸的另一种形式是“纸扎”,源于给死者“送库”的俗信。纸扎品种各色各样,有轿马、箱柜、库房、楼宅、摇钱树,聚宝盆、金银山等,现在又新添了电视、别墅、手机、汽车等新品种。人们把这些纸扎品当作对死者的关心照顾,幻想能在冥世里为死者营造一个比现实世界更富有、更舒适的环境,因而人世间所用的一切,以及人们想象在冥世所需要的,都可以扎制。纸扎品及房契、告示等,全部焚烧,以示送达冥界,意在告知冥世乡邻,死者迁居于此,希望睦邻友好。纸扎是一个行业,有专门以此为业者,今扬州老城区旌忠寺旁,仍有许多专业的纸扎店铺。

  以上所述人生礼仪中的各种剪纸,仅是简单的列举。其中,民众中的许多解释虽说有些牵强附会,甚至是生搬硬套,但百姓大众一看就懂,乐于接受,有广泛的民俗基础。从中也可以看出,传统的扬州剪纸,不仅讲究外在的形式之美,更注重民俗理念的表达,体现其内在的精神内涵。更重要的是,其表达的手法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甚至不受事理逻辑的限制,用十分巧妙的方法,表达出长篇大论才能表述的深刻含义,这是扬州传统剪纸的重要特征。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