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玉雕《鹿鹤同春》的创作感悟

[日期:2020-08-17]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苏作(苏工)”是明清以来苏州传统手工艺所体现的一种人文特征。自宋以后,历经元、明初,至明代中晚期,苏、吴之地雅俗合流的文化特征逐渐发展成熟,因其工艺精湛、特色明显而被誉为“苏作”、“苏派”。

  在中国灿烂的玉雕文化历史长河中,苏州玉雕工艺以技艺精熟、造型别致著称。据宋代《吴郡志》载,早在唐、五代时期,苏州就有琢玉的工坊和知名艺人,至元明技艺更加纯熟。明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载:“良匠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高超的雕刻技艺让苏州玉雕具备玉质柔润、雕凿细腻、造型优美、纹饰丰富、薄厚均匀等工艺特色。本文将从苏工玉雕与江南文化元素融和的角度,以鹿、鹤动物题材为创作元素,阐述《鹿鹤同春》一作背后的设计理念与创作感悟。

  关键词:苏工玉雕江南文化园林花窗鹿鹤同春

  自明清以来,中国有三大玉雕集中地:苏州,扬州和北京。清初,苏州的专诸巷成为全国主要的治玉中心。乾隆皇帝曾经写过一首诗:“相质制器施琢剖,专诸巷益出妙手。”到乾隆中期,玉器工艺进入了鼎盛时期。

  1.苏工玉雕的特点

  自明代中期以来,苏州作为东南沿海大都市,素有“江南首都”之称,引领着市场潮流。玉器等高端消费品市场的振兴,使苏州玉雕行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除了发展精致的加工技术外,它还追求形式和内容的精致和优雅。

  苏工玉器雕刻给人的直接印象是“简洁精致,繁简得当”,其洒脱内秀,造型清新典雅。自元和明代的江南文人写实画与写意画相结合以来,追求高新立意和思想意境的表达,在玉石这一载体上赋予更高的趣味和艺术品味方能更加凸显“苏作”玉雕的地域和文化特征,精致,精美,典雅,简洁,向观众传达回味悠长的意蕴。

  2.《鹿鹤同春》主题来源之江南文化元素的挖掘

  江南水乡,擅长水景,水石衬托,构成园林景观的主体。“画廊金粉半零星,池馆苍苔一片青。踏草怕泥新绣袜,惜花疼煞小金铃。”这首诗似乎是为苏州园林而写的,不用出城便可获得山水相映之乐,生活在繁华的城市里却又能偶遇泉水溪流之景致,是苏州园林中最美妙的地方之一。苏州园林有山水、有水、有亭,布局精巧,能与自然融为一体,一树一砖一石,形成了一幅意境独特的山水画。

  江南,古诗中最喜欢表达的题材,也被描绘成美丽的“园林”。花窗是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的重要表达载体之一。古典园林的装饰窗不同于普通建筑的装饰窗。其功能、安装位置、制作工艺与普通窗户有明显区别。在苏州园林中,有许多风格的花窗,其形式之美是举世公认的。苏州园林的花样多达数百种。内容不仅包含花卉、鸟兽、山水等自然题材,也容纳进了传奇小说、戏曲、佛道故事中的一些场景。

  明代玉牌由著名玉石大师陆子冈制作而成,他制作的玉牌必须从最好的和田玉材料中挑选,并精心雕刻。在继承明代玉牌艺术特色的基础上,清代玉牌进行了创新,造型各异,颇具把玩意味。

  温润细腻的和田玉像丝绸般光泽饱满,用最精致通达的笔法,创造出丰富的诗意和魅力。其布局精美而空灵,线条准确而有力,充满了宁静与安宁的境界。时而表达如一幅典雅的宋代文人画,时而吟唱似盛唐的狂欢曲,使其具有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变化万千、形色各异的花窗,是古典园林中最点睛的一笔,穿越过千年岁月依旧淡雅通透。苏工玉雕,是烟雨江南的绝技,经历风雨变迁依旧如明珠般闪耀。当和田雕饰上玲珑的花窗,北疆的瑰宝亦可承载江南的情怀。推开历史的窗户,不仅可以看到时代更迭,还记录着无数古人无尽的欢歌与缠绵。

  3.“鹿”“鹤”同春的吉祥寓意及与花窗设计的结合

  《符瑞志》中有:“鹿为纯善禄兽,王者孝则白鹿见,王者明,惠及下,亦见。”古代玉器中有许多鹿的图案,而且形状也各不相同。他们或是卧躺,或是站立,时而奔跑在绿色的沃野上,时而漫步在葱郁的森林里,如灵动的精灵般姿态优雅。《论语》说:“人有命有禄,命者富贵贫贱也,禄者盛衰兴替也。”“鹿”又通“禄”之音。玉雕作品中鹿的纹饰首次出现是在商代,并随时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因寓意吉祥并被广泛使用,也成为日常生活中表达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追求之意。

  鹤是一种水禽,体态优雅,常年生活在湿地中。在殷商和春秋时期,鹤纹被用于各种青铜雕刻图案上。民间传说仙鹤是南极仙翁的吉祥座骑,有延年益寿之意,深受喜爱。在清朝,仙鹤的图案被用于一品文官的官府可见地位之高。玉雕中描绘的仙鹤可静可动,展翅翱翔时飘逸唯美、静立水中则又清新脱俗,是优雅、和平与长寿的象征。

  鹿鹤同春(也可称为“六合同春”),以“鹿”通“陆(六)”;“鹤”通“合”。“春”取花卉、松柏之形象,组合起来构成“六合同春”吉祥图案。在明代,它以六只鹤为代表。六合者天地四方,李白诗云“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六合即世界万物,六合同春便是天下皆春,万事如意。

  花窗是中国古代建筑最具特色的装饰之一,明清两朝雕刻的花窗是财富与地位的象征,不仅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有精美的雕刻,给人以很高的视觉享受。且古代门窗的装饰主题很少单独出现,花草与动物相伴,人物与山水同游,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花窗的雕刻也较为繁琐,在门、窗与相连接的各个部分都需要装饰不同的纹饰图样,其中蝙蝠、梅花鹿、麒麟、兰花、牡丹等代表着吉祥、长寿等寓意。当花窗之题材与玉石之体材相结合,鹿与鹤便化身吉祥之兆,将两者完美衔接。

  4.《鹿鹤同春》创作过程之雕刻手法解析

  玉不琢不成器。只有通过匠人的匠心巧思和高超工艺,璞玉才能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诗经》中有一句话,“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一般来说,其制作过程分为选材、挖脏去绺、设计、琢磨(粗雕、细雕、修整)、抛光等几步骤。“鹿鹤同春”玉牌,鹿牌选用和田籽料,鹤牌选用碧玉,从画稿至定稿,经粗雕后细雕,并结合圆雕与透雕技法。

  透雕,在浮雕的基础上,镂空其底纹,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在浮雕的基础上,镂空其底纹,有的为单面雕刻,有的为双面雕刻。有框架被称为“镂空花板”。另一种是介于圆雕和浮雕之间的雕塑形式,也称为凹雕、镂空雕刻或浮雕。透雕,因其高难度的技艺,被视为玉雕中重要的技法之一,从材料的选择、作品的布局、工具设备到雕刻程序和普通的雕刻方法都是不同的。在浮雕的基础上局部运用镂空,突出作品的空间感,多层次的镂空组合,可以让作品立体感强,图形风景上下交错,远近不同。

  经打磨抛光后,精心创作的《鹿鹤同春》便完工了。该作品获得了第十届中国(苏州)“子冈杯”玉石雕精品博览会银奖。

  玉雕艺术是一种注重留白的艺术。它形式简单,却可容纳万千。一个人物便是一段历史,一方景色却能贯穿古今,一树一叶皆是菩提。

  苏工玉雕,因姑苏韵味的加持更具内涵,姑苏城外,寒山寺内,流传千古的诗句给予苏工玉雕创作极肥厚的思想沃土,沉淀千年的悠悠岁月让苏工玉雕成为了见证历史与岁月更迭的记录者,从繁荣中走来,历久弥新。

  作者简介:

  杨斌,男,生于1969年,苏州人,工艺美术师,苏州民间工艺家。秉承苏州玉雕的传统,多年来潜心于创作,代表作品有《龙翔凤翥》、《玄武》、《禅莲净心》、《如是观》、《鹿鹤同春》等。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