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针绣的艺术特征分析

[日期:2020-08-24]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乱针绣作为传统手工艺传承的杰出代表之一,属于一种新兴的刺绣手工艺术创作方式,得到了良好的传承。如今只有了解乱针绣的艺术特征,才能对其有深入的理解,在实践中表现出乱针绣真正的特点,迎合时代发展所需。

  关键词:乱针绣;针法;艺术

  刺绣工艺跟随社会的发展而持续进步。乱针绣作为一种全新的艺术样式,其掌握了西方传统绘画的基本特征,制作者基本上都将现实生活作为依据,然后配合对应的特征分析,将具象的写实与装饰相互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其最为直接的艺术创作理念——“乱”。

  一、乱针绣技法的基本针法与结构

  乱针绣的技术形式直接注定了其拥有刺绣的工艺属性,同时兼顾了美术属性。其针法运用灵活、简单,画面主要是选择针针交叉构成长短交叉线条的粗细、疏密特点,丝线光泽以及层层加色形成色彩组合效果,能很好地表现出绣面丰富的明暗层次,同时表现出色感原理。乱针绣的基本刺绣过程见图1所示。

  从针法结构上分析,乱针绣技法主要包含:第一,小乱针,也称之为“三角针”。其针线方向是朝着四面散开的,没有具体的规律,并且线条走向可以随便发挥,不会受到光线变化的影响,一般是在背景绣制中使用。第二,大乱针,在运针方向上运用大乱针结构的时候,刺绣线条相互交叉角度是基本保持一致的,可以是横斜,也可以是直斜,设计特定倾向角度的交叉绣线。其刺绣本身的丝理是相对活络的,并且质感表现非常丰富,一般主要是在人物刺绣、花鸟刺绣等题材中使用。

  除开基本刺绣针法,对于乱针绣作品往往可以选择三步绣制:第一,铺色,可以选择长线条、粗线条,按照绣稿轮廓线,色块直接满刺一层底色。第二,做细,一般是按照先简单后繁琐,先绣衬托或者远景图案,而引人注目的图案是在后面的过程中完善的。第三,精细艺术加工。这一步主要是刺绣纹样在线条上的变化,纹样光纤和其余色彩环境等变化、关联,通过灵活选取绣线的方式,就可以从整体绣面上实现光纤明暗、色彩的协调统一,最终通过渲染呈现出一派和谐的色调感和艺术光感[1]。

  二、乱针绣的艺术特征分析

  对乱针绣艺术特征的分析主要是从视觉体验、乱之特色、素材广泛、色彩变换、三维立体感这几个方面进行。通过这样的分析,可以从不同层面上对乱针绣有更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并且通过简要分析乱针绣艺术特征在作品之中的表现,让大众接受、认可乱针绣这一技法。

  (一)视觉体验

  乱针绣作品主要是从西方油画之中汲取养料,然后使用油画之中点线面结合的方式进行创作,可以表达出创作者内心的情感,然后利用空间组合的方式将乱针绣的色彩层次表现出来。

  乱针绣无论是在创作技法上还是在创作题材上都要比传统的刺绣工艺更加优秀。这种技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乱针绣的视觉表现力,也能表现出作者的真实想法。一幅视觉表现力较强的乱针绣艺术作品不仅仅拥有精巧的构思与生动的形象,同时需要合理的颜色搭配。通过这一系列的处理之后,就可以让人拥有留白的想象空间,传递出作者的喜怒哀乐,这是普通刺绣无法表现出来的艺术特征。

  (二)乱之特色

  乱针绣工艺最主要的艺术表现就在于“乱”,但是这和以往人们对于“乱”的理解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乱”的刺绣技法拥有一定的规则,实现了整体与局部的统一,并且让刺绣作品拥有灵动的乱。刺绣的人往往就是通过自己的思维变化来创作乱针绣作品,然后配合长短不一、线条粗细、紧密程度的变化来表现出感染力。

  乱针绣的另一个“乱”则是体现在色彩的变化上。刺绣作者利用色和光的变化实现对乱针绣作品颜色的不断调整,通过颜色多变体现出乱针绣的线条美,这样就可以让相应的作品线条变得更加明晰,虽然看似表现得杂乱无章,但又合情合理,让乱针绣作品拥有不一样的真实感和动感。就如对乱针绣的创始人杨守玉女士的画像,保持了乱中有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其温润如玉的性格特点,也表现出乱针绣的艺术特征[2]。

  (三)素材广泛

  对于民间的手工艺,其传承都是采用师徒传承的方式。刺绣手工艺作品一方面是需要师傅口传心授,再配合技法的指导,可以形成方程式的手工制作流程;另一方面,部分家庭妇女在闲暇时光创作艺术作品,这部分作品有的是来源于神话传说,或是以梅兰竹菊等具有幸福含义、吉祥含义为题材进行乱针绣作品的创作。所以乱针绣被群众所接受,基本符合人们以物寓情的基本心理特征。

  大部分乱针绣的创作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创作者从大自然与社会之中寻找创作灵感,通过乱针绣作品表现出自己内心的情感。创作作品要满足人民的审美观点,同时贴近于大众的需求。乱针绣的创作题材相对广泛,创作产品也包含了城市文明、自然景观、人物画像、田园农舍等。所以,乱针绣作品具有鲜明的真实感,同时表现出现实生活,拥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从最近几年的实际情况来看,乱针绣能在家居装饰之中加以应用,为室内装饰增添一笔亮丽的色彩,这样全新的概念、崭新的潮流可以让乱针绣作品成为人们审美中的视野创新点,让大众逐渐接受乱针绣。

  (四)色彩变换

  对于乱针绣的色彩表现,其明显多余其他的刺绣作品。在进行乱针绣的刺绣中,基于不同多方位使用对应的丝线,通过这种变换的丝线,堆厚乱针绣作品的色彩,其浓厚的色彩可以让原本的乱针绣作品变得更有灵动性,利用丝线本身光泽的也可以在不同方向、不同时间的光线下让乱针绣作品具有鲜明的颜色变化,使乱针绣作品具有更强的表现力。

  乱针绣色彩效果来源于西方油画作品,乱针绣作品创作主要是中西方结合的产物,只不过乱针绣之中对于色彩的运用效果表现要明显高于油画的色彩效果。油画作品主要是利用颜料之间的合成,呈现出油画的色彩之感,但是颜料合成之后的颜色只有一种,无法让作品的色彩更加艳丽,而乱针绣的出现就能弥补这一不足之处。因此,乱针绣能真正被时代所认可,被人们所接受。

  (五)三维立体感

  传统的民间刺绣是利用平面方式进行展示,虽然可以将花鸟鱼虫等表现得淋漓尽致,但也仅仅是排列深浅存在差异,无法将刺绣作品的灵动性完美呈现出来。乱针绣则可以利用素描之中的明暗变化法则,通过针线之间的相互重叠与交错,甚至利用重新排列的模式,让创作作品拥有空间感、立体感,从而将物体的变化与质感真正体现出来。

  乱针绣作品本身带有极强的表现力,并且作品创作的造型也非常逼真,以现代油画色彩理论为创作基础,通过使用不同的针法技巧,创作出物体从远到近的一种变化过程,并且色彩也是重叠的,非常清晰。色彩之间拥有强烈的对比效果,进一步加深空间立体感,将创作作品的美感真正体现出来[3]。

  三、结束语

  作为民间刺绣工艺的一种突破,乱针绣正是新潮艺术和传统艺术的结合,也是刺绣语言与油画语言结合的一种潮流装饰刺绣艺术。通过本文对乱针绣艺术特征的分析、探讨,希望能满足研究需求,推动乱针绣技艺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姚紫薇,狄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传统手工艺的创新——以乱针绣为例[J].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2):101-106.

  [2]谢佳敏,刘雨.色彩的空间混合原理在乱针绣中的应用[J].工业设计,2018(08):115-116.

  [3]杨克微,孙正兴.物像空间依赖的乱针绣针法定义与风格生成[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18(05):778-790.

  作者简介:

  房国霞,女,生于1975年12月,扬州市宝应县人,民间工艺美术师,现为黎明绣庄的技术指导导师,本人从艺25年来绣艺越来越精湛,特别擅长人物刺绣,先后带徒近百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