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江苏地处长三角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历史的发展中广泛融合了吴越文化、江淮文化和中原文化,取各家之长,加之江苏深厚的文化、历史和经济底蕴,形成鲜明的地域特色,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传承、创新
确立理念和商业模式,积累运作经验,建设江苏工美供应链集成系统,将江苏工美乃至全国工美产业推进到数字化时代。
推动优秀作品的平台,打造工美殿堂级展览和世界级巡展,提升工美文化文化的认同与信任度,突出江苏特色、全国影响,可以走出世界的工艺美术种类,青年人才精准培养、系统培训、长远规划、以有效推广,加强对现有人员分层逐次培训,与院校共同推进后背人才资源建设,其中包括工艺技术、理论教育、完善师徒传承、大师非遗进校园。
一.相关背景
1、世界
(1)工艺美术运动的起源(莫里斯工艺美术革命)
(2)工艺文化与艺术的两大属性:
a历史属性:如中国的古人和古文明已经是世界文化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
b现代属性:如当代中国人必须创造符合时宜的世界文化和文明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形成一种进步的力量。
2、1979年改革开放之后三大时期的工艺美术社会特征
1997年5月,为促进传统工艺美术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国务院颁布《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此后,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事业逐步迈入新阶段。让我们更加珍惜“振兴传统工艺”的时代浪潮,明确未来工艺之路的发展方向。进入新世纪,国家启动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传统手工艺及从业者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保护对象,被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从而得到多方保障,中国传统手工艺重获新生。
近年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持续开展,全国80余所高校举办研修、研习、培训390余期,超1.8万人次接受培训。一些地方开始尝试现代学徒制,一些职业院校开始招收传统手工艺传承人群,帮助他们提高学历水平。这些举措使中国传统手工艺重要性得到强化,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保护工作中,为有效传承传统手工艺探索出新路径。
一些高校已经开设传统手工艺相关专业和课程,设立传统手工艺研究基地、重点实验室等机构,培养传统手工艺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理论研究人才。一些具备条件的职业院校持续加强传统手工艺专业建设,聘请代表性传承人参与到教育、教学和研究中来。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正在建设中,大批传统手工艺相关专著和译著得到出版。各级公共文化机构还通过开展传统工艺展演、体验、传习、讲座、培训等各类活动,成为普及、推广传统手工艺的重要阵地,丰富了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增强了社会对传统手工艺的文化认同。
3、江苏工美的生态(相对全国其他省份,江苏工美资源丰富、人才济济、经济发达,组织体系较完善。)江苏地处长三角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历史的发展中广泛融合了吴越文化、江淮文化和中原文化,取各家之长,加之江苏深厚的文化、历史和经济底蕴,形成鲜明的地域特色,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人才价值体系的重新定义(重塑)
1、工美人才的价值体系:
(1)工艺价值:
正确认知手工与机械制作的关系,如何建立机械文明下的手工意义?建立科技让工艺更自由、更美好的观念。
(2)商业价值:
使用与欣赏,满足生活的多样性和创造性。
(3)人文价值:
重视人的文化(工艺美术原本只是材料转换下的,因其制作手段的独特性而形成的造型艺术门类。当代的工艺美术受现代美学思潮、技术革新和组织结构等因素的介入冲击...材质的属性和重复的技艺曾经主导了工美行业的整体局面,这种现象中的制作者无一例外都属于“匠”的范畴。二十一世纪的工美领域,人以及人的思想和观念应在作品中得到更多关注!!!只有当材质的属性回归到载体层面,因此材质而进行的艺术活动才有可能产生具有思想和灵魂的艺术家)
(4)学术价值:
发掘新问题,作出新论证,构建新理论等等。
三.江苏工美的创新发展新思路
守正创新
新时代,江苏工美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期。肩负传承江苏工美辉煌历史、创造江苏工美艺术创作新高峰、推动江苏工美产业升级、服务“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新使命、新担当、新重任。守正创新。在深入挖掘工艺美术文化内涵、充分阐释工艺美术美学意蕴的基础上,按照新时代指导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思想,全力提升工美产业的发展层次,推进工艺美术产业向特色化、品牌化、生活化方向发展,推动工艺美术产业全面转型升级,服务人民群众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新需要。
融汇贯通
首先是融汇古今。以古培今,以今释古,运用当代符号传达历史积淀,使用时代语言阐释古典美学元素,促进工美艺术美学内涵在当下的可读性、可感性和欣赏愉悦。其次是贯通左右。打通工艺美术与文化、艺术、旅游、商贸、家居、社交等的门类藩篱、产业边界,再次是融合众长。工艺美术创作生产的基本要素是敬天惜物、精益求精,在材料和工艺上独步其他艺术门类,更适合博采众长、综合运用和推陈出新。当前尤其需要注重使用高科技新材料,进而促进高科技新材料助推工美产业转型升级。
品牌引领
江苏工美产业目前堪称群山环伺(拥有全部11大门类)、各善其美(各市产品大多独具风格),在全国处于第一方阵,可谓产业基础丰厚。但与大文化产业一样,工美产业目前处于有高地无高峰状态,产业集约化程度相对较低,各门类、各流派、各市域之间缺乏整合,省级产业集群尚待培育,省级产业规模有待放大。亟需整合品牌资源,培育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行销度。考虑工美产品的特殊性和文化底蕴、历史积淀等因素,协会可以采用特许经营、授权经营、鉴证经营等方式,培育“一峰独秀”品牌和“一门一品”品牌,争取用五到十年的时间,在“十五五”期间,形成协会拥有、全国领先的一个或一批品牌,引领全省工美产业规模升级、业态升级和双效升级(社会形象升级和经济效益升级)。
平台驱动
目前而言,工美产品行销的渠道主要有三:展会、店铺和摊点。这为现代营销奠定了基础,也为产业升级带来局限。省协会可以发挥行业引导、政策扶持、官宣推广、品牌加持、园区孵化等功能,推动全省工美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议平台建设注重引入供应链理念和物联网技术,打造统一的省级“互联网+”平台,搭上5G时代数字经济高速列车。
市场举措
确立理念和商业模式,积累运作经验,建设江苏工美供应链集成系统,将江苏工美乃至全国工美产业推进到数字化时代。以政策为纽带,以创意为动力,以新材料新技术为资源,建成协会自有或控股(或秘书处挂靠企业或会长单位出资,并争取省级文化产业引导资金扶持),集创意设计生产营销于一体的艺术生产基地。基地功能为:初期作为自有旗舰店的产品基地;中期学习“自贸区”模式,发挥“头雁效应”,为江苏工美建设现代企业探路,争取形成可复制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后期争取作为“孵化器”,建设工美创意产业园区。
最后,江苏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创新呼唤顺应时代要求和时代特征的工美人才:
(1)要求
站得稳:过硬的技艺(先传承)。看得远:通过不断的学习,建立正确的工美观。走得出:综合能力下的工美格局。
(2)特征:
推动优秀作品的平台,打造工美殿堂级展览‘世界级巡展,提升工美文化文化的认同与信任度,突出江苏特色、全国影响,可以走出世界的工艺美术种类,青年人才精准培养、系统培训、长远规划、以有效推广,加强对现有人员分层逐次培训,与院校共同推进后背人才资源建设,其中包括工艺技术、理论教育、完善师徒传承、大师非遗进校园。
寻找本土与国际、艺术与生活的切实关联,一方面与时代嫁接,使传承能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独有的力量与视角,将文化价值具体化;另一方面通过人才计划使工美的传统文化与世界对话,让世界分享一个具有鲜明个性、开放的现代中国工艺美术生态。
作者简介:
孙建平
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
常州市工艺美术大师
清华美院高研班助教
1972年生,江苏金坛人。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萧剑波和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吕俊杰。醉心于陶艺,担当多家大型企业的总工艺师,技艺的全面性、杰出性在中国当代陶瓷从业人员中比较突出。2013年6月,作品《春秋时代》入选法国凡尔赛宫艺术交流展并由史蒂文·洛克菲勒艺术机构收藏。其作品秉承当代紫砂领袖人物吕俊杰的艺术理念,强调原创性,以新锐的艺术表现突破了传统审美理念的束缚,造型独特、线条灵动、意境深邃,被业界认为新生代紫砂思想之子、紫砂艺术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