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明式家具与现代家居的融合性

[日期:2020-08-31]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明式家具作为中国家具发展史上的巅峰之作,承载了文人士大夫们的审美意趣和精神寄托,让明式家具呈现了大道至简的造型感,明式家具的造型艺术已经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关键词:明式家具、传承、人文、空间

  中国硬木家具起源于唐代。中国家具发展史上有两个大的转折点,第一个即唐末五代十国到北宋时期:由繁入简。北宋时期的家具,神韵形式之美达到了一个绚烂耀眼的顶点。北宋的家具极少看到人工雕琢、扭捏作态。第二个转折点即出现于雍正时期,由简入繁,直接导致清式家具胡出现。致使我们至今仍在追求所谓的高大、厚重、繁复和极致的工艺。而明式家具正是第一个转折点:由繁入简这个阶段里,达到大道至简的“中国传统家具的黄金时代”的艺术巅峰。

  明式家具经过几百年的沉淀传承至今,仍经久不衰,但时过境迁,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居所与古时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明式家具在使用上的用途和方式也相应发生着变化,那么如何恰当有效地使用它们,让它们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呢?出发点无非是让它们不仅能够陶冶我们的情操,也能美化我们的家园,相信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需探讨的问题。

  一、古为今用,赋予其新的生命力

  由于时代的进步,我们不可能再像古人那样饮食起居了,同时也少了古人那么多的礼数,因此,只要是在不违背传统礼制的前提下,改变观念、让明式家具古为今用,可能也是一种新的思路和不错的选择。

  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家具珍赏》前言中有过这样一段话“研究古代家具和人的关系,看它们在往日生活中如何被陈置使用,是一个重要而有趣味的课题,但在专著中探讨、阐述较为适宜。”

  从无数的明清绘画可以看到明代的室内陈设朴素简单,家具疏落有致。入清以后,才日见重叠拥挤,而家具本身也越来越繁琐。在今天使用明式家具,应遵循宁少勿多的原则,一室之内,陈置三两件,四壁生辉,最见神采。倘贪多超量,便全无是处!

  1.大道至简、灵活配置

  “明及清前期家具陈置在我国传统的建筑中最为适宜,自不待言。不过出乎意料的是见到几处非常现代化的欧美住宅,陈置着明式家具,竟也十分协调。”

  不难设想,如将上述的情况倒转过来,把近二三百年来,豪华的西洋家具摆在我国的古建筑中,必然会感到不伦不类,而为什么明式家具和现代生活却能这样契合呢?

  思考一下似乎也不难理解,正是由于西方现代生活所追求的简练明快的格调在本质上和明式家具有相同之处的缘故。事实证明,明及清前期的家具造型艺术已经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家具陈置,前代多因室而异。厅堂上的器物讲求对称,固定而不免拘谨。书斋及居室则注重实用,灵活多变化。这样,在布置上会出现对称与不对称、固定与灵活的对比。有对比胜过没有对比,这可使相对的事物更加突出。而且出现对比,本身就意味着不是单一而是有变化。在现实生活中不能想象还会有三楹或五楹的厅堂,但这并不妨碍有意识地兼用对称与不对称、固定与灵活的两种布置方法。

  依照王世襄先生的这段话,不难解读出王老先生对于明式家具的情有独钟。对称与不对称、固定与灵活的对比陈置方式,使得居室更加灵活多样,以体现主人的品味、偏好与个性化,这一点对于现代人来说也尤为重要。

  1.以人为本,经世致用

  有收藏家说过这样的话:“欣赏明式家具,不仅需要对美的赏析能力,更需要人生阅历,只有经历过人生浮华起落,才能真正感受到这些经典家具的魅力与其中的哲学思想。”以儒释道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明式家具的发展,其中,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精神,在明式家具也有体现。无论是形制结构还是表现手法,明式家具浑身上下渗透着一种“以人为本”的思想观。

  明式家具最重要的精神就是人的精神。明式家具是精神层面的“以人为本,真正将人的精神融合进去,展现的是人的心情。明代有很多文人热衷于家具的设计和制作,他们把中国传统家具历史和艺术融会贯通,并将美学、力学、哲学、人体工程学以及礼教文化融入到家具制作当中,赋予家具更深、更大、更美的文化内涵,使家具更富有文化气息。

  其中在人体工程学方面,文人士大夫们非常关注人性、关注人的自然属性、关注人与自然的协调适应,在制作上极力将明式家具最美最精华的地方展现得淋漓尽致。例如明式椅凳类家具的座面,坐高一般都在480-520mm之间,除去管脚枨的高度,与现代国家标准的的400-440mm基本相同,与人的小腿高度几乎相等,符合人体工程学要求。坐高是功能合理与否以及坐姿舒适程度的重要因素。坐面过低或过高,时间久了,都会使人的腰部产生疲劳感。坐面过低,受压部分过于集中,为保持平衡,人体前倾,背部肌肉负荷增大,会造成腰部不适;坐面过高,两脚不能着地,长时间受压会导致肢体麻木。

  明式家具是世界家具史上的光辉,即使到现代依然有很多人痴迷、模仿,从中汲取设计灵感做提炼和改变,这也是北欧简洁风和新中式风格大行其道的原因之一。回溯到明代那个历史时期,家具也是在进行继承和改进的过程,也是当时的匠人在与定制家具的主人相切磋磨合的产物,在匠心结合时,人的审美才是一件符合时代的家具作品,新中式的大方向不可否认,是中式古典家具蜕变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式家具文化能够走向世界的大机遇。但是明式家具作为经典的古典款家具是不可替代的,作为古人审美的记录和符号,如同青铜文化永远不可磨灭一样,明式家具承载着实用和记录这两项历史功能。它记录的是文明的发展和历史的脉络,不仅仅是过去和现在,在遥远的未来,随着明式家具的世代流传,依然能在它身上看到文化的记忆。

  1.一椅一世界、一几一空间

  明式家具作为一种艺术表现载体,呈现了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与精神生产,这就决定了明式家具具有审美性、情感交流性、人本性等特点。在现代室内空间中的呈现不应该只专注于创造具象的家具,并让使用者对这个家具专注反应,而是要创造人与整个室内空间环境的新关系。在家具设计中,传统、现代及两者间交融共生都是我们一直关注的主题,因此在设计中应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一方面,明式家具在室内空间的呈现,可以尊重自己的文化传统,这是中国风格成为设计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明式家具在室内空间的呈现,也能更好的把握生活方式、创作思想、审美意识。

  1.结束语:

  “明及清前期家具陈置在我国传统的建筑中最为适宜,自不待言。不过出乎意料的是见到几处非常现代化的欧美住宅,陈置着明式家具,竟也十分协调。”

  依旧用王世襄先生的这段话作为结束语最合适不过了。器物载道,道在器中,明式家具承载着中华几千年的优秀文化,其大道至简,以人为本,经世致用,加上现代设计师造型者们灵活的配置,必定与现代家居和谐融合,美美与生。

  参考文献:《明式家具珍赏》,王世襄,文物出版社,2003.9

  作者:

  袁静

  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工业设计师

  ·品润艺术馆馆长

  ·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校外导师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产业教授

  ·致公党文化体育委员会委员

  ·南京市青年联合会委员

  ·2015年度江苏省工业设计十佳推进人物

  长期致力于中华器物文化的优秀传创,专注研究并推进中国明式家具与当代空间艺术的创意融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