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针为笔,以丝为丹青——乱针绣艺术的思考

[日期:2020-09-07]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刺绣,历史源远流长,《尚书》中曾提到:“衣画而裳绣”,周代则有“绣缋共职”的相关记载,古人云:“家家养蚕,户户刺绣”,江苏被称之为“锦绣之乡”,孕育了绚丽的刺绣文化。乱针绣是其中之一,其以针为笔,以丝为丹青,刺出了诸多色彩协调、质感突出、厚实透气的作品,经过多年的传承,乱针绣这项技术已经在现代社会焕发着活力和生机。文章从乱针绣的艺术特征入手,对乱针绣艺术作品进行了鉴赏,并提出了乱针绣艺术传承路径。

  关键词;乱针绣;艺术;特征

  乱针绣打破了传统刺绣图案工整绢秀、针法丰富、密接其针、排比其线的平面锈法,乱针绣有效将锈理和画理契合在一起,针脚纵横交叉,一层一层的进行加色,整个锈面深厚,因此乱针绣刺出来的作品立体感强、层次分明、色彩丰富,较传统刺绣面平、针齐、工细更加洒脱自由、活泼奔放,在题材选择方面也非常的广泛,当前已经列入江苏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可见乱针绣的价值意义。

  1.乱针绣的针法和绣法

  乱针绣是中国第五大名绣,作为一种中国刺绣工艺,乱针绣因为锈法自成一格,主要采用长短交叉线条,一层一层的加色手法来表现画面,色彩丰富、风格独特、层次感强、线条流畅、针线活泼、擅长锈制摄影、素描、油画等稿本作品,要想让画面视觉效得到生动、栩栩如生,不同的图案需要采用不同的针法来锈制,常见的针法主要抢针、平针、直针、盘针、长短针、散错针、散整针、编绣、饶绣、施针辅助针等[1]。乱针绣继承了传统刺绣工艺精细,细腻的特征。作者在刺绣的时候,第一层需要做好打底,具体主要指在锈制图案的表面上平整的一层具有一定长度且较为粗糙的丝线,目的就是上了底色,只有上好了底色,才能为之后的刺绣加工分层添丝线奠定良好基础。第二步在铺设底色的时候,比画稿的颜色较丝线的颜色要深一些,倘若作者在铺设的丝线颜色过深,在之后的刺绣调整深浅色的时候就会形成较大的色差,导致整个作品的观赏性受到影响。铺设底色是乱针锈的基础,只有做好了这一步,才能全面彰显乱针绣[2]。第三步,刻画阶段,作者根据画稿先锈大面积的部分,比如,作品的背景,之后在慢慢的刻画小面积部分。在乱针绣的刻画过程中需注意作品整体画面与小物体之间的协调感,从而确保作品生动、灵活,给人一种栩栩如生的画面感,整幅绣品的点睛阶段,作者在这个阶段,要经精雕细琢作品中细小部分,比如,花朵的花蕊、树叶的纹路、人的五官,通过刻画细调,让作品中的人物、动物之神态逼真,微妙微肖,风景之自然秀美,如诗如画。

  二、乱针绣艺术特征

  1.“乱”

  乱针绣之所有取名为乱针绣,主要在于乱的刺绣针法,但是乱针绣的乱是有规则和情理的乱,这种乱主要是为了追求刺绣的的活泼和整体统一的变化。对于刺绣人来说,手中的锈针就是画笔,丝线就是窗畔斗,以针代笔,以线代色,在刺绣中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情感,通过变化多端、纵横交叉的线条组织实现对各种物体光色透视效果的表达[3]。刺绣作品中,长短不一,粗细不同,方向不一致、色彩丰富的线条灵活多变、自由奔放的堆砌重叠,给人一种乱中有序,有动感,有活力的感觉,充分体现了“实以虚推之,明以暗相衬”。另外乱针绣还要刺绣作者感觉在刺绣中深刻领会并践行绘画原理中的远近、虚实、明暗、冷暖等对比关系,并将这些原来有效地运用到刺绣中,给人一种远看色彩丰富、层次分明、近看针法紊乱,无拘无束。作者借助色和光的变化规律淋漓尽致的将作品极富立体质感的整体美给展现出来。

  2.“色”

  这种艺术特征也就是丝线,毋庸置疑,乱针绣对色彩效果是非常重视的,追本溯源,乱针绣较传统刺绣而言,层次非常丰富,色彩堆厚,因此呈现出与众不同的色彩效果,作品具有一种油画的感觉,但是比油画更加栩栩如生,富有质感,线条所富有的光泽,加之锈面长短不一,方向不同的的线条在阳光下,色彩效果有着极大地变化[4]。众所周知,油画颜料不同的颜料经过调后就会改变原有色相,与之相反的,丝线则不同,两种色线交重合后,不仅原来的色彩存在,还会得到第三种色相,所以乱针锈的画面色彩比油画色彩更加艳丽明快。

  (三)“题”

  作为我国工艺艺术中的一颗明珠,乱针绣,在我国工艺艺术美术史上熠熠生辉,独树一帜。其题材不单单局限于花卉、人物、中国山水方面,题材丰富,或写实、或梦幻、或唯美、或浪漫。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持续深入推进,世界呈现多元化的局限,中西文化、艺术兼容并蓄,中华文化、艺术作品走出国门的时候,西方艺术也被国人吸纳,接受,二者在碰撞和交融的过程中,乱针绣在荒芜存菁中吸收并借鉴西方的素描、油画特征,对其题材范围进行了拓展,打破了传统刺绣范围的局限,将针绣推上了划时代意义的艺术宝座。

  三、乱针绣艺术赏析

  “三针定乾坤,各显春秋情。”单银娣的这一席话可见他对乱针绣钟爱,单银娣是杨守玉第二代传人,将乱针绣创作过程中铺针、复针和收针三种核心技法,将西洋油画的光色理论融入乱针绣通过运用线条的长短粗细、疏密深浅、分层搀色的技艺,以线代色、以针代笔绣出层次分明、生动活泼的静物、动物人物、风景等。单银娣《抱羊女》、《戴安娜王妃》、《幢憬》、《金秋》《阳光女孩》等作品,一方面将全面展现了单银娣耕耘乱针绣的累累硕果和追求历程,另一方面还将把乱针绣作品推向新的艺术境界,对此画家刘海粟层曾这种评价其作品,以针为笔,以丝为丹青,夺苏绣之先声,登刺绣艺术之高峰。比如,图1的《抱羊女》的人物创作,单银娣以“情”指挥针,以“线”表达意,通过自己的想法,结合色和光的变化规律,凭针作画,以线达意,通变化多端的针线淋漓尽致的将人物服饰的质感和容颜肤色人物的精气神,作品的立体质感和线条美给彰显出来,从表面来看作品虽乱,但是这种乱是符合法则和情理,且色彩协调、厚实透气、质感突出观赏者可以从乱中感受动感,感受到活力。

  图1《抱羊女》

  孙燕云,乱针绣传承人,三十余载醉心于锦“绣”情怀。以针为笔,以丝为丹青,为传统非遗赋予了新的生命力。作品远销海内外,极具珍藏价值。其中《钱学森》《山地风》《仕女图》《荷花》《占领总统府》、《汶川的烛光》等作品先后获得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金奖,其中《钱学森》如图2所示:其乱针绣肖像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此奖项代表中国工艺美术界的最高奖项其背景部分的针迹纵横交错、头部及面部绣得绵密细腻,画面协调,恣意奔放,将铿锵激越的人物形态,表现得十分传神。

  图2钱学森

  作品《山地风》以著名画家陈逸飞西藏题材中的扛鼎之作为蓝本。在创作过程中,孙燕云以绣花针为画笔、以丝线为颜料,乱针有据,乱绣亦美,生动再现中藏区人民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人物神态,服饰上的的质感,肌肤的纹理。

  图3《山地风》

  1.结语

  总之,乱针锈是我们工艺美术史一朵奇葩,留下了意义深远的时代烙印,时代在更迭,传统技艺逐渐销声匿迹,要想传承和发展,让我们优秀文化走出国门,一方面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精力,另一方面还要将乱针绣与创新结合,年轻一代还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重新审视乱针绣,保护和传承这一艺术瑰宝,为中国传统刺绣艺术打开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宋恩妹.不是油画胜似油画——论乱针绣艺术[J].美术教育研究,2016,000(014):40-40.

  [2]莫元花.绘画和刺绣的交融——乱针绣艺术特点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6,000(014):39-39.

  [3]吕元.非物质文化遗产苏绣艺术之——乱针绣[J].纺织报告,2015(7).

  [4]王淑华,曾红,黄莉.乱针绣艺术大师单银娣[J].江苏丝绸,2012,000(005):18-21.

  作者简介:刘夏氏,女,1970出生于扬州市宝应县,从事刺绣行业近20年,作品多次获奖,《花卉》与《唐卡》获得2015年“艺博杯”铜奖;《玉佛》获得2015年“百花杯”优秀奖;《猫》获得2018年“艺博杯”银奖;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