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凤匜”的设计原则

[日期:2020-03-20]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和田玉籽“龙凤匜”是笔者设计制作的一件大型玉雕器皿类作品,该作品获得2015年中国玉石雕刻天工奖金奖。这件作品原料存在大的绺裂、造型借鉴远古陶器、设计充分考虑中国传统中庸思想,题材以龙凤为主,寓意龙凤呈祥福到。技术上采用活轴、链条等技法,既充分利用材料,又体现中国文化的寓意,并体现了极高的工艺难度。现就这件作品的设计原则做进一步说明,以供讨论借鉴。

  【关键字】龙凤匜中庸玉雕设计原则

  【正文】

  和田玉籽“龙凤匜”是笔者设计制作的一件大型玉雕器皿类作品,该作品获得2015年中国玉石雕刻天工奖金奖。这件作品原料存在大的绺裂、造型借鉴远古陶器、设计充分考虑中国传统中庸思想,题材以龙凤为主,寓意龙凤呈祥福到。技术上采用活轴、链条等技法,既充分利用材料,又体现中国文化的寓意,并体现了极高的工艺难度。现就这件作品的设计原则做进一步说明,以供讨论借鉴。

  (一)道在器中

  天地间凡事物皆有其法则与规律。这里的事物包含世间一切。《庄子》说:“夫造物者为人”,阐明了造物是人的活动,而人的行为必定体现着人的思想意识。

  玉器是人与传统社会的产物,自远古时代起,在华夏民族诞生,直至现在,玉器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必然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

  孔子说,“君子比德与玉”。而“君子道中庸”。中庸原则亦是治玉的最高原则。古人认为“孤阳不生、孤阴不长,阴阳和合,生生不息”,因此中庸之道也可称之为“中道”,也可理解为不走极端。玉器设计的核心也在“和合”二字。

  实事求是,因材施艺是中庸。

  “瑕不掩瑜”、包容,是中庸。

  “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协调”是中庸。

  “对称平衡、虚实相间、阴阳相得,中正调和”是中庸。

  “在传承中创新,而非抛弃传统,为创新而创新”是中庸。

  这些原则是指导玉器设计的根本原则,以上原则在“龙凤匜”创作过程中均有运用。

  (二)在传承中创新

  玉雕创作要有出处。所谓传统工艺,一定要延续和继承传统这根龙脉,以此作为出发点再寻求突破和创新。

  古代,“匜”是盛水洗手的器物。最早出现是瓦匜,是由陶工烧制的。到了西周晚期和春秋时期,其形制有点类似于现在的瓢。前有流,后有鋬。由三足或者四足放置起稳定作用。

  传统匜的器型有一道匜口线,从鋬到流是一条非常美的"S"型线条。这根线条给了我创作的灵感。在国粹匜器皿的熏陶下,我巧用了这条匜口线创作了自己匜系——匜杯,贵妃匜,子孙匜,把玩匜。当然最得意的就要数”龙凤匜”。

  (三)因材施艺

  “龙凤匜”原身是一块很漂亮的和田白玉。这块材料到了我的手上,它脂白,极其细腻,而且有红皮。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有一条绺裂。挖脏去绺是做玉雕的基本法则。这条裂纹很长,差不多到了这块料的四分之三,但是这条裂纹并不是平直的,他有点”S“型,这让我想到了匜口。于是便决定做匜,主题就定下来了。

  看到这块材料,正常的思维方式都是顺着裂纹切开,作一身一盖。但我这时停了下来,开始思考怎样让其不分离开,却又能利用这道裂纹使其做到最大化。

  我想到了活轴,链条这样的炉瓶技巧。活轴可以让这块材料在四分之一处连接在一起,而且盖子盖回来又能让盖子和身子的口边衔接。大型敲定完了,我就开始着手题材了。匜和”宜“是谐音。我又结合我国传统的龙和凤图腾,使其寓意龙凤相宜。我把匜的把手部位做成了一条龙,而匜盖则做成了凤首的造型。让两个图腾在同一个匜杯上交融相宜,也就有了””龙凤匜”“这个题材。

  但是光有活轴,我觉得这件产品还未达到很高的工艺难度,我再次将目光放在了红皮上。最好的红皮在这块玉料的盖顶位置,如果直接做成巧雕,那趣味性和难度都并不强烈了。这时我想到了链条工艺。链条能把两块最好的红皮变得灵活,不局限于盖顶部位。但是这还没有做到极致。我又用匜身两侧仅有的多肉做了一对环,使链条能从中穿过悬挂下来。两块红皮巧雕成两只红蝙蝠伴于匜身两侧,因为蝙蝠谐音“福”,这两只垂挂而下的蝙蝠寓意“福到”。当匜口打开,链接于盖子的链条便从一对环中节节攀升,直至末端蝙蝠为止,使得盖子所能打开的最大角度有所控制。整个”龙凤匜”的设计雕刻过程将工艺的繁复性和技巧性都提到了很高的高度,这件作品获得了“2015年中国玉石雕刻天工奖金奖”。

  (四)总结

  中庸思想是中国人几千年来总结出来的一套思想方法和价值观体系,影响了玉器、家具、建筑、绘画等众多艺术门类的形成和发展。

  从“龙凤匜”的创作过程中可以明显看出,作品随材料而定,必须尊重材料的天然属性,又必须发挥创作者的能动性,在材料绺裂、形状、大小、皮色等各种限制条件下做出符合“对称、庄重、灵动、保大、比例协调”等玉雕器皿创作要求的作品。所谓“玉不琢不成器”,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遵循在传统中求变化,不能放弃传统,让作品与传统完全割裂。玉雕的发展是一个连续、渐进的过程,每个时代总是传统与创新共存、融合的过程。

  “龙凤匜”的创作原则便是中庸思想的具体运用。

  (配图:龙凤匜把玩匜)

  【参考文献】:

  1、米鸿宾.《道在器中——传统家具与中国文化》,故宫出版社,2012

  2、张甲子.《中国儒家通识》,陕西人民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杨光,扬州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上海玉石雕刻大师,中国玉雕艺术大师,中国玉石雕刻大师。1986年与玉结缘,1999年创办“阳光玉器厂”,师从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刘筱华先生,擅琢器皿件,为扬州玉器器皿件代表人物

  “乘变化而御大器”,杨光玉雕器皿作品,既有传统器皿端庄厚重的特点,亦灵巧细腻,兼有“北方之雄,南方之秀”的艺术特点,其多件作品获得“天工奖”、“百花奖”等全国性评比金奖。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