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我国的牙雕具有悠久的历史,清中期以后陆续形成了若干个相对集中的牙雕产地,主要以广州、北京、上海、南京、苏州为代表。这些产地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从品类、题材、雕刻技法等方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本文简要介绍了各地牙雕的主要特点,为广大爱好者了解中国牙雕打开了一扇窗户。
【关键词】苏州牙雕历史现状
象牙雕刻是指以珍贵而稀有的大象牙为基础材料,在坚实细密、色泽柔润的质地上精雕细刻,形成优美造型和玲珑剔透视觉感的传统工艺。
象牙雕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虽然象牙最早什么时候传入中国难以确定,但《史记·微子世家》却有明确记载:“纣始为象簪。”至宋代,以象牙为材料制作的雕刻品已相当多。《宋史·食貨志》载:“天圣以来,象犀、珠玉、香药、宝貨充牣库府……”,“皇祐中,总岁象犀、珠玉、香药之类”。成书于明代洪武二十一年的《格古要论》说:“尝有象牙圆球一个,中直通窍,内车二重,皆可转动,谓之鬼工球。或云宋内院作者。”文中所指的内院即指宋代朝廷“掌金银、犀玉工巧及彩绘装细之饰”的文思院,其下设象牙作,专门为宫廷制作象牙工艺品。元时的象牙雕刻已具有较高技艺水平,那时普遍使用透雕技法,即在平板材料上按设计图样进行拉花镂刻,再结合浮雕进行雕刻,形成了剔透玲珑之美。
明清时期,随着竹、木雕刻艺术的高度发展,以象牙为材料的牙雕工艺也日益丰富,雕刻艺人在融入竹木角雕风格时,注重保留象牙的自身特点,以洁白玲珑、温润典雅的风貌取胜。其时,象牙雕刻工艺应用已十分广泛,有用于装饰摆置的、有用于文房雅玩的,也有作为大众日用品的,雕刻工艺细腻繁复,人物、花鸟纹饰多仿照绘画笔意,着色填彩均有一定章法。
明清时期的象牙雕刻注重意境表达,山水图案中的人物,仅是一种轮廓,而着力表现的主题则是深远幽静的山川沟壑。尤其清中叶以后,受西方艺术的影响,高浮雕的方法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刀法硬朗、图案繁复,雕镂精细,并出现了象牙染色、镶嵌珠宝,以及象牙拉丝工艺等,还有用象牙拉出来的细丝编织成的凉席。
明清时期,我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扩大,象牙原料也随之大量引进中国,使各具地域风格特色的牙雕工艺得到很大发展,大至花卉盆景、山水人物、巨型龙舟、连幅围屏,小到扇骨、香薰、花插、笔筒等,丰富而多彩。清代中期以后,全国陆续形成了若干个相对集中的牙雕产地,主要以广州、北京、上海、南京、苏州为代表。
广州牙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清康熙海禁以后,广州成为对外贸易的唯一港口,东南亚等地的象牙得以大量输入广州,为牙雕工艺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从而促使广州成为全国牙雕之冠,并对其他地方的牙雕工艺产生了重要影响。广州牙雕有雕刻、镶嵌、编织三大类,以富有装饰性,精细工整、玲珑剔透而闻名于世。广州气候温暖湿润,象牙不易脆裂,宜于雕凿钻镂与透雕,主要品种有象牙球、画舫、人物、笔筒、插屏、鸟兽等以及一些日用品。其中以象牙球、亭台大花舫最为著名。如象牙球的镂雕工艺极其复杂,需要具备高超的技艺,先要锯工开料,再车成圆球及里外自由转动的若干层,并在“板面”的牙球最外一层雕刻花纹,再逐层凿成精细的图案,最后打磨光亮。乾隆时期的象牙球就能镂雕到十三层,被称为“鬼工球”。广州牙雕还与其他多种材料,如紫檀、犀角、玳瑁、翠羽等巧妙镶嵌于一器之上,增加了图案的层次,使之更富有立体化。广州牙雕风格趋向写实,并且吸收了大卷叶、写实花卉等外国图案的长处,又以染色、螺旋状的连接部件为特色,以适应外销的需要。
北京牙雕兴起于清早中期,皇家之地及富官显贵的聚居,为牙雕的市场发展提供了土壤;全国各地牙雕工匠大量涌入,为牙雕工艺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北京牙雕以刻制人物、花卉、草虫见长,尤以刻制人物最为闻名,艺匠能充分利用象牙质地细腻坚韧的特点,精确地表达人物的动态和神态,人物比例协调,生动传神,并善于局部加彩,与象牙本色形成鲜明对比,使之生动多姿。如清代乾隆年间的牙雕“月曼清游”,由乾隆年间牙雕艺人陈祖章等人根据画家陈政的
12幅画稿雕刻而成,反映出一年12个月里自然景色的变化和宫闱中嫔妃、宫女们的生活情景。作品还辅之以玉石等珍贵材料,构思巧妙,技艺纯熟,人物呼之欲出,景色斑斓协调,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北京牙雕大都应皇家的要求制作,一般由工匠出样稿,经皇帝亲自审阅后方能雕琢。在雕刻过程中,工匠须小心翼翼,一方面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另一方面又要按照皇帝的旨意一一表达,风格上追求精致、华丽,造型上追求古朴、典雅,工艺上追求精细、润滑,可谓集各家之长。
上海牙雕以空灵剔透,工艺细巧驰名。上海牙雕的主要品种有镂雕细花、皮雕和圆雕人物三类,其中以镂雕细花最具特色,有船、灯、花卉、瓜果、山景、蚌景、鱼景、蟹景等,其中鱼景最为奇特,以鱼、鸟或藕节等作外形,以镂空透雕出各种鸟兽、人物花草和风景,形成花中套花,景中有景,使内景与外景融为一体,充满着江南地域的风情。其代表作品有“白螺姑娘”“蚌景”“十八罗汉斗大鹏”“琵琶行”“江南风光”等。如牙雕镂雕“花果山水帘洞蚌景”刻画了孙悟空从天宫归花果山后的热闹场景。大型牙雕组件“西厢记”撷取了戏剧中十个情节形成10件组合,展现出一幅幅悲欢离合、哀婉动人的画卷。
南京以仿古牙雕著名,在全国首创独一无二的仿古作旧牙雕,丰富了我国牙雕艺术宝库的种类,并于1983年被国家定为部级保密项目。南京牙雕在技艺上融南北两派风格为一体,既有体现北派特色的圆雕人物作品,也有呈现南派特征的透雕、深浮雕和龙舟制品。如大型仿古牙雕“文成公主入藏”“端午龙舟”“霓裳羽衣曲”等。
苏州牙雕(包括南京、嘉定、杭州、扬州等地)在唐宋时期形成一定风格。明清时期,苏州牙雕吸收竹雕、绘画等传统特色,反映山水画题材的作品具有国画风格,刻画的妇女和儿童仿效工笔画,而花卉又有清初恽南田流派的气质,古色古香,清淡明朗、秀丽野逸,书、诗、画融为一体。苏州牙雕受吴门画派影响,充溢浓郁的文化气息,艺匠善于运用隐起手法雕刻,布局疏朗,形象生动,意境幽远,风格典雅醇厚,细节处理纯熟,刀法一般采用流畅自如的浅浮雕、阴刻、圆雕、高浮雕,用刀简洁,打磨圆润,有人物、花草、鸟兽、山水、神话传说等。
岁月悠悠,时过境迁。自1989年瑞士洛桑召开“国际濒危野生动植物贸易协议”以后,我国作为缔约国于1990年初停止了进口象牙。从此,中国牙雕就一直在争议中艰难地探寻着出路。
参考资料
1、《苏州手工艺生态区域结构的历史变迁》,作者:诸葛凯、单存德、冷坚,南京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2007年第4期。
2、《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陆涵生卷》,单存德著,江苏美术出版社,2011年12月出版。
作者简介:丁学芳,女,工艺美术师,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1972年10月出生,1998年从事工艺美术,长期从事传统工艺品的制作和销售,擅长象牙雕刻技艺,作品多次获全国、省、市工艺美术博览会金奖,代表作品有牙雕《竹兰花》《观音》《宝蓝馨香折扇》《花开富贵》等,现为苏州祥韵象牙雕刻有限公司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