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牙雕的历史与现状

[日期:2020-12-10]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苏州牙雕历史悠久,唐宋时期便初露端倪,明清以来达到鼎盛,1949年以后经一代代传承,保留了一支基本技艺人员队伍。当今,苏州祥韵牙雕有限公司建立了祥韵牙雕艺术馆,通过传承和传播使苏州牙雕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较好的保护。

【关键词】苏州牙雕历史现状

  牙雕是一种传统民间美术、民间工艺,它是指以大象的牙为基础材料,经人工精雕细刻而成的工艺品或艺术收藏品,或造型优美、或玲珑剔透,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我国的象牙雕刻早在唐宋时期就初露端倪,它吸收竹雕、绘画等传统艺术,形成了典雅醇厚的雕刻艺术风格。宋代朝廷已从国外大量进口牙雕原材料制作工艺品。

  明清时期,我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扩大,象牙原料也随之大量引进,使各具地域风格特色的牙雕工艺得到很大发展,小到扇骨、香薰、花插、笔筒,大至花卉盆景、山水人物、巨型龙舟、连幅围屏等,且技法完备,工艺高超,如镂雕、透雕等。尤其是清代中叶以后,受西方艺术的影响,高浮雕的方法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刀法硬朗、图案繁复,雕镂精细,并出现了象牙染色、镶嵌珠宝,以及象牙拉丝工艺等。此时,全国陆续形成了若干个相对集中的生产地,主要以广州、北京、苏州等地为代表。

  自宋代起,苏州就是一个手工业发达的城市,不但各类手工艺门类产品齐备,而且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影响力,这种影响力甚至可以直达宫廷。《宋史纪事本末》卷II记述,北宋崇宁年间(1102~1106年),朝廷在苏州设立造作局,主要职责是“造作器用,诸牙角、犀玉、金银、竹藤、装画、糊抹、雕刻、织绣之工”。其中所说“诸牙角”就包含了牙雕。

  明清时,苏州牙雕工艺达到鼎盛,应用十分广泛,有用于装饰摆置的、有用于文房雅玩的,也有作为大众日用品的,大致可分为文玩杂件类、圆雕人物类和宫廷用品类。文玩杂件品种众多,包括笔筒、臂搁、挂屏、插屏、笔架、笔洗、笔、鼻烟壶、装饰瓶、香筒、虫罐、如意、针筒,各类碗、盘、盏、碟、盒、杯、壶、镜背、镜框、挂件等。圆雕人物数量众多,题材多样,其中大型的用整支象牙雕的人物多是乾隆朝以后的作品。宫廷用品类也非常丰富,除圆雕人物、文玩杂件外,还有专门为朝廷制作的牙雕制品,如明代的牙笏均由宫廷“御用监”制作,为一品官到五品官朝见时所执,现存世不少。

  清代中期,苏州牙雕更为精湛,高浮雕的流行带动了雕刻艺术水平的提升,形式多样、雕镂精细,且从业者增多,许多从事竹、木、牙、角雕的艺人纷纷转入牙雕行业。此时的牙雕制品多运用浅浮雕、阴刻等技法表现诗情画意,精致细微、秀丽典雅,涉及人物、花草、鸟兽、山水等,主要品种有牙雕浮雕笔筒、臂搁,浅刻台屏、插屏等,题材多样、用刀简洁、风格古朴,形象生动传神,打磨圆润光滑。

  至晚清,这种势头依然不改,《古今文艺丛书》云,“雕工随处有之,宁国徽州苏州最盛,亦最巧。高宗皇帝六次南巡,江浙各处名胜,俱造行宫,俱列陈设,所雕象牙、紫檀、花梨屏座,并铜器、玉器架垫,有龙凤、水云汉纹,雷纹洋花、洋莲之奇,至每件有费千百工者,自此雕工日益盛云。”

  民国时期,由于连年战乱,百业萧条,苏州牙雕亦是举步维艰。当时的雕刻艺人往往兼有木雕和牙雕多种雕刻手艺。如吴麟昆既善于雕刻红木小件,又善于牙雕,作品富有古意而别具一格,在行业内有“雕刻状元”之称。陆涵生也是如此,民国时期曾拜吴麟昆为师,经几十年积累,他不仅成为一代红木雕刻大师,而且对象牙雕刻、金石印纽、砚刻等样样熟谙精通。他制作的象牙雕刻《田园寄乐图》是一件精镂细雕作品,山石、树木、花草,房屋,小桥、流水无不栩栩如生。梁肖友则善于平面浅刻,他制作的象牙台屏、插屏大都以中国画为蓝本,山水、人物仕女、花鸟等都有涉及,他培养的学生徐松元在象牙浅刻上造诣很深,后成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

  1949年以后,牙雕作为特种工艺,成为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1960年代,苏州工艺研究所成立,在老艺人周福民的带领下恢复了象牙产品生产,制作的象牙立雕仕女通过上海外贸出口。1970年代初,苏州工艺美术厂将制作象牙浅刻的艺人集中归队,有徐松元、舒兆松,以及徐松元的学生郑丽娟、徐勤等。同期,吴县东山雕刻厂也恢复了牙雕产品生产,产品主要用于出口。1970年代以来,苏州檀香扇厂将牙雕和檀香扇拉花工艺结合起来,创制了象牙扇,形成了宫扇、折扇两大类多种规格,成为苏州牙雕特有的工艺。它将象牙开成薄片,以细拉花工艺刻画山水、花鸟、人物图案,凸显出“精、险、奇、巧”的工艺特色。

  本世纪初,苏州的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改制以后,牙雕产品的生产则以民营企业或个体为主。他们发挥各自特长,制作了众多具有苏州特色的牙雕制品,如姑苏区的殷淑萍、顾惠芬擅长制作浮雕,姑苏区的潘裕果、钱惠华、吴中区的陈伟、吴江区的沈一方等善于制作牙雕微刻、浅刻,姑苏区的董兰生善于制作牙雕小件,吴中区的顾菊忠兼有浮雕和圆雕,姑苏区的张强、虞健擅长制作象牙扇,等等。近十多年来,苏州祥韵牙雕有限公司在获得国家林业局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批准颁发的《象牙指定加工场所》和《象牙制品指定销售场所》许可证后,承制了一些牙雕制品,这些作品连续获得各级工艺美术专业评比奖项,如牙雕“四季争艳”“嵌珊瑚手镯”“玉兰笔筒”等。

  2017年12月31日以来,我国全面停止商业性加工销售象牙及制品活动。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使凝聚着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苏州牙雕技艺不致湮灭遂成为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苏州祥韵牙雕有限公司适时建立了祥韵牙雕艺术馆,于2018年8月正式开馆,并通过申报使苏州牙雕列入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苏州祥韵牙雕有限公司被认定为保护单位。同时组织起一支牙雕技艺人才基本队伍,积极开展牙雕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工作。通过扩大苏州牙雕文化传播,使广大民众更直观地感受苏派牙雕技艺,关注这门古老的传统手艺。同时,以猛犸牙代替象牙,通过组织牙雕艺人口传心授,能够使素具优秀传统的牙雕技艺不失传。

  参考资料

  1、《苏州手工艺生态区域结构的历史变迁》,作者:诸葛凯、单存德、冷坚,南京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2007年第4期。

  2、《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陆涵生卷》,单存德著,江苏美术出版社,2011年12月出版。

  作者简介

  丁学芳,女,工艺美术师,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1972年10月出生,1998年从事工艺美术,长期从事传统工艺品的制作和销售,擅长象牙雕刻技艺,作品多次获全国、省、市工艺美术博览会金奖,代表作品有牙雕《竹兰花》《观音》《宝蓝馨香折扇》《花开富贵》等,现为苏州祥韵象牙雕刻有限公司总经理。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