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设计装饰与现代审美

[日期:2020-12-10]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兴盛、科技发展也日新月异,艺术作品也越来越融入生活,我们陶艺工作者如何在传统的基础上紧紧抓住时代的脉搏,走在时代审美的前沿创造出更具时代气息的作品,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继承发展现代审美结合

  人类的审美是在实践的活动中形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现代审美随着当代科学技术不断更新,当技术相对于设计装饰来说已经不成为主要问题的时候,拥有符合时代甚至超越时代的审美观,审美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陶瓷艺术的设计装饰不仅要跟上现代审美标准的发展,还必须赶上科技的进步,这要求设计师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创新,对新技术有很强的接受能力,时刻关注新的领域,在结合传统的技艺技能基础上,不断创新出具有自己风貌的作品,这就需要我们对以下几个方面做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一:传统陶艺设计装饰的继承

  任何一件工艺美术作品,都必须具备两大要素:装饰和造型,陶瓷艺术作品将二者紧密结合在一起,其目的是美化陶瓷艺术作品,使作品更加完美。传统的陶艺作品主要考虑实用为主,因此生活器皿占据绝大多数,小部分装饰点缀用具和古代礼仪用品,主要在实用的基础上,适当加以装饰,达到美观大方。装饰是陶艺作品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陶瓷装饰上,在传统的陶艺产品表面或坯体上运用刻、划、彩绘等多种技法进行加工,在我国几千年的陶瓷生产过程中,形成了各种装饰技法和工艺,包括胎装饰、釉装饰和彩绘装饰,在装饰手法上,传统的“吉祥图案”表现“吉祥寓意”为目的的图案。大多数是藉事物名称与吉祥寓意的读音相谐来表现的,入“蝙蝠”的“蝠”与“福气”的“福”两音相谐,设计者在画面上“蝙蝠”图案来表达“福”的意思。用“鹿”图案来装饰,表达“福禄寿”的吉祥寓意。一种是“文字嵌入法”如“青鸾献寿”、“延年益寿”等有吉祥寓意的汉字,另外还有符号运用,如“八卦”、“太极图”的纹样组合,吉祥物的图案如“八宝”、“如意”“梅兰竹菊”等等。

  二:传统设计装饰的发展

  提到传统装饰的发展,就不得不提现代科技了,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减轻了劳动者的体力负担,特别是很多工艺美术的大师们从许多沉重繁琐工艺流程解脱出来,同样借助高科技加快了作品的生产速度,许多当年不敢想不敢做的都可以做出来,通过科技辅助产品的运用,传统的装饰也通过各种不同的材质进行组合,也可以是不同门类的产品进行组合,把传统的图案进行再创新在设计,赋予更具时代感的作品来供人们欣赏。借助高科技我们可以重视每一根线,每一个纹样,每一个色块多次重新组合排列,反复推敲,可以在陶艺设计中多种型制多重设计,反复修正,将装饰和造型完美结合起来,形成完美的艺术整体,在传统的基础上,给予作品新的内涵,给人以时代的感受。

  三:现代艺术设计的审美需求

  艺术家的设计既是精神生产劳动,又是物质生产劳动,艺术设计师独立的、创造性的艺术活动,现代艺术设计不仅与审美和视觉造型形式有关,更强调设计对象的功能和创造方式,也就是艺术家更加注重视觉造型形式和审美效果,更加注重“形式美”、“功能美”、“科学美”。

  “形式美”是一种抽象的形态,通过整齐、均衡、比例、对比、节奏、和谐这些形式美法则的灵活运用来表达作品。

  “功能美”作为人类在生产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实体的美,是一种最基本的、最普遍的审美形态,也是一种比较初级的审美形态。借助于功能美,艺术设计作品可以再现其材料和结构,突出其实用功能,给人以身心愉悦。

  “科学美”科学活动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一种高级形式,人类的审美意识水平也在科学活动中的到充分的体现,同时也给艺术设计全新的血液,更强大的推动力。

  四:现代审美与传统设计装饰的结合与发展

  当今社会,个性化设计越来越受到欢迎,人们总是对新奇、变化甚至陌生的东西有某种心理渴求。阿道夫·格勒提出“审美疲劳”的解释:熟悉的东西比不熟悉的东西较少引起人们的注意,因而人们总是要求更强烈的刺激。这要求我们作为陶艺工作者要敢于思考,敢于独树一帜,在陶艺设计和陶艺装饰的时候,多一点个性,少一些共性,多一些独创性,才能引得受众的青睐,同时也是艺术家脱颖而出的重要条件之一。通过“以人为本”将功能与审美有机结合在一起,把艺术家的思想和理念通过作品的不同设计装饰手法表达出来。

  任何一门艺术形式都会拥有自身固有特性,陶艺作品也是一样,陶艺作品把造型当第一位,装饰是为造型服务的,目的是美化艺术作品,使作品更加完美。陶瓷艺术家只有充分掌握材料的各种性能,以及了解各种装饰手法之后,通过不断的在生活中提炼素材,再加上科学的审美观,甚至超前的意识,才能做出更加强烈的表现力的陶瓷艺术作品,使作品更加情意交融,让欣赏者产生共鸣、产生联想。

  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要充分抓住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向传统学习,向时代学习,让艺术与时代科学技术和审美结合,让艺术与设计相结合,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越来越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

  参考文献:

  [1]潘鲁生:《设计艺术原理》、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

  [2]韩晨平:室内设计与社会风尚[J]、装饰、2004、(3)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