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小庆与南京仿古牙雕的传承

[日期:2020-12-23]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南京工艺雕刻厂90年代初象牙制品已停止生产,至今近30年时间。南京仿古牙雕省级非遗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倪小庆,对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起到了不可或缺的纽带作用。追忆历史,展望当今,更多关注南京工艺三宝之一——仿古牙雕技艺的继承和传承。

【关键词】南京仿古牙雕,倪小庆,技艺传承

  南京仿古牙雕是南京市著名的工艺三宝之一,也是全国四大著名牙雕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南京的牙雕艺人就在上海等地从事象牙雕刻和文物修复。50年起,在文物鉴定专家陈新民的指导下,研制仿古牙雕,在设计专家刘道凡、朱至耀、陈凯等人精心设计下,在一大批一级技术工人的努力钻研工作下,取得了显著成果,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代表作品。

  《文成公主入藏》参加1978年全国工艺美术展览,评为优秀工艺美术作品。《秦王李世民》、《一路春风回神州》荣获1984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奖。《幽谷清泉》荣获1985年轻工部工艺美术百花奖、优秀产品奖。《少林僧人》荣获1987年中国工艺美术“珍品奖”。1988年《博古系列》、《唐马系列》还走进了国际舞台,声誉鹊起。

  还有《端午龙舟》、《打马球》、《福音》、《出诊》、《霓裳羽衣曲》等等,都是工艺美术仿古牙雕的力作。倪小庆就是这支雕刻团队的一员。

  倪小庆,1973年考入南京工艺雕刻厂,随省工艺美术大师朱至耀学艺,后进入工厂技校进一步学习,师从刘道凡大师,至70年代末已成为技术突出的牙雕骨干。1987年5月-7月随中国工艺美术代表团去日本作雕刻艺术交流和展演。其间同日本工艺美术专家互动,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深深体会到了日本艺术家对工艺美术技艺的挚著追求和职业精神,收获颇丰。

  1995年南京工艺雕刻厂解散,很多师傅出于生活所迫,纷纷改行,各谋其道,唯有倪小庆怀着对象牙雕刻的热爱,以骨代牙,对这一民间的、高深的传统技艺不断的研究、学习、磨炼、苦苦寻觅在民间工艺氛围中。他深知仿古只是自己牙雕生涯的一个阶段,以仿制和小幅改良为主,可以学习和领会大量古代牙雕人物、动物、器皿的造型与装饰风格,借以增加艺术造诣的积累,而以古为师,则更注重对传统技艺的理解与追求,需要用心去解读,古代牙器在特定条件下所表达的民族灵魂和时代精神,由此内化于心,融会贯通,才能成为自己创作的源泉,如果一味地囿于形与神的仿制和摹模,那么只是一个缺少灵魂的躯壳而已。

  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创作,2009年作品《佛诞瑞祥》完成,此作品在创作上突破了传统形式,首次采用圆雕人物镶嵌和整牙相结合的新构成,立体圆雕的主体人物观音,雍容、慈祥,端立于祥云之上,一左一右的红孩童子和花仙女子,围绕身旁。塑造了十六位婀娜多姿的飞天伎乐仕女,正在吹拉弹奏着各式乐器,轻盈曼舞地烘托着主题人物,以红木底座相依托,整件作品采用了圆雕、透雕、深浮雕、浅浮雕、浅刻等多种技法。雕刻精美,形象生动,为南京仿古牙雕近十多年来少见的大件作品。

  艺术作品创作中,他崇尚汉、唐雕饰的质朴大气,简洁有力的纹饰线条和传神的形象塑造,以及动中寓静,化繁为简的艺术思维和审美。尤钟情于唐代的造型丰满深厚,线条柔中带刚,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局部的夸张,形象健美却不失英雄气概。无论写实或写意,总能以高昂的精神状态,朴实雄浑的风格,显现出一种大气浩然的精神气质。

  要将这种精神气质融化到自己的作品里,使之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必须经过深入的研究与磨练,经过精心的思索与考量,并在布局琢磨过程中善于提炼,才能集小成与大成,积涓流成江河,从而形成自己的牙雕艺术个性。

  唐人,特别唐美人,都是脸型丰满,体态丰腴,以胖为美,丰腴雍容中的雅致,正是盛唐美人所独有的,帝国的繁荣,绽开在那些花样的面容上,流光溢彩,令人颠倒沉醉,三位乐女,骑着骏马,吹、弹、击打着乐器,迎着灿烂的春光,蹄踏着肥美的开满鲜花的沃土,奔跑着,嬉戏着,淋漓尽致地传出这一盛世的声色风貌。这种充满繁荣自信、满足、大气的风貌,充分体现了一个时代的精神状态。

  《踏花归来马蹄香》就此完成。

  马上的唐女动态自然,弹奏手势生动、娴熟,眼睛传神迷人,衣纹流畅、舒缓、装接巧妙,合理。作品展出深得专家好评,喜获2014年江苏省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

  作品《唐韵》题材来源敦煌壁画,通过艺术家的设计,倪小庆“量料取材”、“借势出形”,充分合理利用象牙材质的优点,又突破象牙材料的局限,特别巧妙的装接,展现出伎乐天伴随着仙乐翩翩起舞,举足旋身,使出了“反弹琵琶”绝技,霎那间的动势,作品里伎乐天神态悠闲、大方、手持琵琶、半裸着上身翩翩翻飞,如游龙惊凤、摇曳生资、项饰臂钏则在飞动中叮当作响,线条、衣纹明快,流畅飞动,一气呵成,天衣飘飓,飞花点缀,更显劲健而舒展,迅疾而和谐,是大唐永恒的符号,再现了唐代佛教文化兴盛的民族化特点。从艺术行为上,把佛教文化的精神,融入到了高档工艺美术作品之中,让人们在欣赏之余思想得到升华。此作品荣获2014中国原创“百花杯”工艺美术作品优秀奖。

  《踏花归来马蹄香》、《唐韵》两件作品重新展现了南京仿古牙雕的风采,复活了南京仿古牙雕独特神韵,显现出设计者和制作者深厚的艺术素养和厚重的历史情怀,是不可多得的佳作,也充分体现了倪小庆仿古而不泥古的艺术风格。

  2001年,有幸结识倪小庆,言谈甚欢,拜为师,从此受其艺术风格之影响。

  在艺术实践,师傅对牙雕仿古工艺的基本要求概括为“象”、“逼真”。即造型的时代艺术风格要像,文物效果和色彩要逼真,但并不要求仿古作品和各个历史时代的文物一模拓出,也不拘泥于各个时代的艺术流派。

  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师傅常教诲我,仿古牙雕的题材很重要,作品人物,动物等造型是第一要素,其次是装饰风格和精细至微的工艺。他常说:南京仿古牙雕即吸收北派牙雕圆润、高雅、大气风格,又接纳南派精细、工整、玲珑华丽之特点,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题材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思想深邃,要求我多读些古籍,了解历史人物和故事情节,以拓宽创作思路,赋予牙雕创作的新意。

  2019年在师傅的关心下,我独自完成了猛犸牙雕作品《八千里路云和月》,荣获2019年“艺博杯”金奖;“百花杯”银奖;江苏省文艺大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三项大奖,甚感欣慰。

  思前想后,没有师傅的教诲,鞭策与传承,哪有我的今天。仿古牙雕在这近三十年间,虽是涓涓细流,但始终不断,师傅起到了继承、传承的关键纽带作用。

  在师傅的语气里,虽有担忧,但猛犸材料的出现,给南京仿古牙雕的传承带来了福音,有理由相信,在倪小庆这位手艺人的引领传承下,南京仿古牙雕定会再创辉煌。

  作者:王中帮 江苏省非物资文化遗产 南京仿古牙雕代表性传承人 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