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晶俏雕之创意

[日期:2020-12-23]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俏雕是俏色巧雕的简称,又称为俏色雕、巧色玉、巧作玉等,是玉雕艺人利用玉石的颜色、皮色、纹理,使作品的造型与颜色融入创作题材之中,达到完美艺术效果的创作技法。是玉石雕刻创作中工艺独特的表现形式。俏色巧雕创作增加了作品的观赏性、艺术性。

  【关键词】俏色巧雕 创作 观赏性 艺术性

  我国的玉石雕刻具有八千年的悠久历史,早在殷商时期俏色巧雕创作技法就已得到炉火纯青的应用。

  俏雕是更为高级的雕刻艺术创作,对玉雕师的专业素养有着更高的要求。

  首先是工,即工艺手法要精湛,达到精致、细腻的程度,将表现题材的点、线、面细致融合,形神兼备。在此基础之上的俏色巧雕才能产生更为完美、巧夺天工的艺术效果。

  其次是度,就是恰到好处的设计。需要长时间艺术修养的积累才能使俏雕作品做到不刚不柔、不急不缓、不崎不平,不轻不重,达到“机出自然,宛若天成”的境界。巧用料形,巧用颜色,巧施技艺,巧的是手法,是构思、是前提,只有“巧”得恰如其分,相得益彰,作品才有艺术感染力,才能令观者心领神会,回味无穷。达到“俏”的结果。

  最后是意,玉雕创作不仅是一种体力劳动,更是一种投入灵魂和思想的精神活动,玉雕师要具备浓厚的文化底蕴,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俏雕作品才会表达出独特的意境和精神,形神兼备,将外在美感与内在心灵感触完美融合、升华。

  俏雕技法在传统玉石材料如和田玉、翡翠等雕刻创作中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创作理念。如充分利用玉石天然形成的各色各样、深浅不一的皮色,在皮色天然之美或处理杂色的“化腐朽为神奇”的基础上,通过巧妙构思,将皮色或杂色融为作品的组成部分,从而为作品增添色彩变化,使其在视觉上更为丰富,达到“既是天赐,亦是人为”的艺术效果。

  俏色巧雕的创作基于对原料的充分观察、思考、判断,遵循“因形就势,由色施艺”的原则。这个“形”和“势”既指玉料的立体形状和脉络走向,又指皮色的几何形状和深浅浓淡;“色”则包含了玉料本身的颜色和其上的皮色。

  如果遇到具有特定形状的皮色的玉料时,特别是俏色与所表现对象的色调基本相似或相近,在充分观察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联想、设计,“顺色”取材,根据少而精和恰到好处的原则,保留原皮形状的基础上尽量将俏色安排在作品的主要位置。

  “十玉九瑕”,在玉雕创作的前期工作中,经常会遇到需要处理玉料瑕疵的问题。如何“反败为胜”,这时“审”玉定策就要大胆地反向思维,出奇制胜。在去除瑕疵的同时运用俏色思维以达到巧雕效果也常会得到意想不到作品,即“抛脏俏色法”,通过独到的构思,实现化腐朽为神奇的转换。在创作的过程中,尽可能保留玉石的本来颜色,巧妙的遮住瑕疵,或者将其表达出来,突显其独特的美感,使其不但不会成为瑕疵,还会因为独具一格的色彩表现,让自身更加生动起来。

  如果玉料的色彩与生活中趣味性花鸟鱼虫等十分相近,就可以因色而宜,创作出生活气息十分浓郁的作品。这样的作品往往特别惹人喜爱,不仅雅俗共赏,而且充满生活情趣。

  还有一种运用玉料厚薄的俏色巧雕,这种俏色最突出的特点是运用皮色的厚薄变化,以及多层不同颜色来进行创作。

  多层皮色的使用可以通过明显的色差突出层次的效果,且在不同的层次上可以表现出不同或者相关的主题,使之更加生动。

  以上几种情况对传统玉材更有针对性,而晶莹剔透的水晶,颜色丰富,皮色多样,包裹体种类繁多,给雕刻创作增加了更多的难度,但为俏色巧雕也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水晶单从颜色来区分就有无色、茶色、粉色、紫色、黄色、紫黄双色等等,因包裹体致色还有不同颜色的发晶、幽灵类水晶,各种包裹着不同矿物晶体的水晶,水胆水晶,幻影水晶等等。

  水晶与其它玉材最大的不同是其透明性,这是短处也是长处。透明澄澈的水晶袒露胸怀不掩瑕疵,光影折射迷离惑目,雕刻创作具有极大的挑战性。

  首先,可以根据雕刻题材来选择不同颜色的水晶,如关公形象较适宜茶晶来创作,各种色彩丰富的幽灵类水晶更适合创作花鸟鱼虫、海底世界等。当然这样的材料与题材的对应都是较为初级的,更多的时候,面对有着特别颜色或包裹体的水晶原料,如何巧妙构思,“俏”出高度。下面就一些水晶俏雕实例展示一下水晶材料与其它玉材在俏雕创作中的不同。

  一:多色水晶的俏色运用

  多色水晶顾名思义就是一块石头上面有两种或者多种颜色.最常见的是皮景利用,皮景是在水晶形成的时候受环境影响与各种矿元素,比如铬、锰、铜、铁等离子而造成折射产生多种颜色,这样的颜色往往很突出,虽然有的只有浅浅的一层,但应用在花鸟作品中就可以是红花配绿叶,更有的是起到画龙点睛作用。还有的颜色占了近一半或多半的应用在人物雕刻或者动物雕刻与大自然的自然景观色差做强烈对比,有着极佳的视角效果。

  二:幻影水晶的俏雕运用

  幻影水晶又称“银山水晶”、“金字塔水晶”,指水晶晶体中山形或金字塔形包裹体如同水晶幻化出的影子而得名,幻影现象是其它矿物沿水晶结晶层面析出而形成,是水晶层生长理论的直接证据。我们拿代表性的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翁祝红先生的作品《转山》堪称“俏”用水晶幻影现象来讲,整件作品晶体通透,白色幻影包裹体典型而清晰,如同水晶中矗立的一座佛教神山。而转山是藏传佛教信众一项重要的信仰活动。作者巧妙地将这一活动融入特殊包裹体水晶创作中,因材施艺,主要采用浅浮雕、线刻以及抛光与磨砂相结合的工艺,信徒或虔诚跪拜或合掌立直,真实再现了转山景象,线条流畅自然,结构大气合理,是一件非常成功的水晶俏雕巧雕代表作品。

  三:内雕水晶的俏色运用

  内雕是在透明的材料内部进行的雕刻艺术创作行为和方式。又称为阴刻、阴雕、反雕。都是与传统雕刻技艺相反,从背面构图,雕刻出凹槽,形成图案,正面欣赏。内雕特指凹槽较深,达到玉材内部,工艺更为复杂的创作。对于包裹于水晶晶体内部的包裹体,可以根据包裹体形态和颜色设计出各种背景巧妙地利用,在内雕技法上面俏色使用更为得心应手。

  都充分体现了“七分蕴成,三分工就”的俏色巧雕的无穷魅力。

  1什么是俏雕2俏雕的特点3传统玉石材料俏雕技法4水晶俏雕的独特性,颜色更丰富、结构更复杂、包裹体繁多

       作者简介:包勤锁,男   1979年   江苏连云港东海县 从事水晶雕刻设计二十余年  擅长花鸟件俏色应用,多次获得省级、国家级奖项,先后荣获连云港市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江苏省高级工艺美术师。多年来创作出众多优秀的作品,深受广大爱好者的一致好评与收藏。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