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通过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发展的叙述,讲述了剪纸的发展历史,剪纸的内容,剪纸的特征,剪纸要反映时代,体现时代特色等。延安文艺座谈会,是中国剪纸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剪纸拓展了表现形式,剪纸与劳动人民的生活紧密相连。历经新中国建立、改革开放、新时代,剪纸已成为艺术工作者表现祖国人民建设成就的重要艺术形式,笔墨当随时代,剪纸要有现实性,体现时代脉搏。
【关键词】剪纸历史剪纸内容剪纸现实性
中国剪纸历史渊源流长,是研究中国民俗文化的活化石。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影像元素是它的特征,在诸多的原始社会彩陶、岩画、骨制装饰品、周青铜器中,都有影像元素的特征。中国剪纸在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中国剪纸项目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剪纸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特征,北方的粗犷豪放,块面为主,南方的玲珑细腻,线条为主。从郭沫若的诗“曾见北国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浑厚。今见南方之刻纸,玲珑剔透得未有,一剪之巧夺神功,美在人间永不朽。”中可见一斑。纵观古今,剪纸的大都以民俗内容为主,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西周的“剪桐”封弟,汉代的“剪纸为幡”,唐代杜甫《彭衙行》的“暖汤濯我足,剪纸招吾魂”,剪纸到唐宋时期才得到普及,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剪纸的内容表现多以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理想愿望、风俗习惯、田间生活、宗教文化为主,鲜少体现时代特征的剪纸艺术。
延安文艺。1942年毛泽东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方针。在此文艺方针指导下,艺术家们开始创作现实剪纸。延安鲁艺的艺术家张仃、古元、夏风等人学习当地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民间剪纸,对民间剪纸进行了搜集、发掘、整理和研究,并创作出了一大批反映边区人民生产、生活、战斗的新剪纸。作品运用了民间传统的样式,描写了抗日战争和边区建设的新内容,可以说延安的剪纸开创了中国剪纸的新纪元。
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建设社会主义的滚滚热潮,涌现出了大量表现社会主义新人新事的新剪纸,开拓了剪纸创作的道路。更多的民间剪纸艺术工作者和艺术家,他们用剪纸形式表现新题材,歌颂新人新气象,歌颂社会主义建设者。剪纸工具简单,制作方便,基本语言符号是装饰化的点线面,且形象生动,黑白效果分明,在很多报刊插图、电影内容等都用上了剪纸,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生产的《人参娃娃》、《金色的海螺》等剪纸动画片,在国际电影节上屡屡获奖,诠释了“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道理,也丰富了中国民间装饰美术的形式和内容。在新社会建设大潮中,培养出了像滕凤谦、林曦明等能创作出具有时代气息剪纸艺术家。他们创作出了很多享誉全国,反映劳动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活的剪纸作品。
改革开放后。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的春风吹遍中国大地,中国走进了重知识、重文化时代,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艺方针的指导下,艺术家们创作又进入了一个春天。剪纸的表现形式不仅多样化,在剪纸的内容上也紧跟时代,在新剪纸的创作中除了表现各行各业新气象的剪纸外,儿童、体育、杂技、歌舞等也成为剪纸最常见的题材。不少反映时代特色的剪纸作品被创作出来。如林载华的反映生产承包责任制的《下地》,反映八十年代青年学知识种田的《科学种田》场景;
走进新时代。在近代,甚至当代,我们的民族文化也经历了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在迎接这场文化上的挑战之后,我们逐渐地意识到:一个民族的文化,只有不追随他人,自己方能取得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对本民族文化的重新认识,成了一个十分迫切的课题。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习总书记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笔墨当随时代,在走进新时代以后,中国文化发展迎来了更强劲的生命力,剪纸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也迎来了它发展的机遇期。
一、剪纸装裱呈现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是镜框装裱,有的是镜片装裱,有的是挂轴装裱,有的是摆件装裱等。
二、剪纸运用范围很广泛。有的作为窗花贴在窗户上,有的作为书签夹在书里,有的作为室内装饰画挂在墙上,有的剪纸作为图书出版发行,有的作为非遗特色与文创产品相结合等等。
三、剪纸的表现内容丰富多彩。有的内容反映对美好生活的愿望,有的内容反映对宗教的崇拜,有的内容反映社会建设成就,有的反映田园生活,有的反映地方文化等等。
四、剪纸的技法继承创新亮点多多。艺术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对剪纸技法的研究又有了新的突破,有的从国画中汲取元素,有的从版画中汲取元素,有的从明暗素描中汲取元素,有的从色彩中得到启发,有的从图案构成骨式中得到启发等。
以上几点是我对中国剪纸“笔墨当随时代”现实性的粗陋见识。剪纸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研究中国民俗文化的活化石,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与人民的生活紧密相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剪纸更爆发了新的生命力,更多的艺术者加入剪纸创作中。“笔墨当随时代”逐渐成为人们创作剪纸的指导思想,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剪纸正绽放新的魅力,这个传统艺术之花越开越艳,在国内国际艺术舞台上发出耀眼的光芒。
参考文献:
《中国现代剪纸》仉凤皋仉坤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年8月
《中华传统文化书系剪纸文化》王光敏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年3月
作者简介:孙洪香,女,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正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江苏省民协理事,江苏省海外交流协会理事,入选《中国民间文艺家大辞典》,连云港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群众文化“百千万”工程优秀群文骨干,江苏省“333人才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首批乡土人才“三带名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