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苏绣长盛不衰,历经千年,离不开一代代刺绣从业者的传承与发展,保持了苏绣具有的独特地域特征及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作为一种发展至今的传统工艺美术,苏绣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美学价值、艺术手段,刺绣笔者结合多年的刺绣从业经验,在此浅谈苏绣作品的艺术价值特征。
【关键词】苏绣
刺绣是我国古老的手工技艺,千百年来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服装日用品到欣赏品摆件,都能见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不同地域的刺绣技艺有着不同的工艺特征,起源于苏州的苏绣有着两千多年的发展史,是我国的四大名绣之一。苏绣长盛不衰,历经千年,离不开一代代刺绣从业者的传承与发展,保持了苏绣具有的独特地域特征及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作为一种发展至今的传统工艺美术,苏绣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美学价值、艺术手段,刺绣笔者结合多年的刺绣从业经验,在此浅谈苏绣作品的艺术价值特征。
一、苏绣的发展历史和物质基础
苏绣作为一种民间工艺,唯有不断发展才能保持自身独有的活力。苏绣的起源和发展与吴地文化息息相关,数千年前,吴地肥沃的土地以及温和的气候使得蚕桑业极为发达,让苏绣的发展有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同时,由于受到吴地文化环境的熏陶与影响,苏绣在风格上形成了图案秀丽、色彩淡雅、针法活泼、绣工精细的特点,以“精、细、雅、洁”的艺术特征而闻名天下。
根据西汉时期《说苑》中的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吴国已经在服饰上运用到刺绣技艺。到了明代,随着江南地区手工业的繁荣和发展,吴地在绘画艺术方面涌现了以唐伯虎、沈周为代表的吴门画派,优秀的书画艺术为刺绣行业带来了更优质的绣稿,从而推动了刺绣的发展,使得苏绣艺术在题材、色彩、针法、色彩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清代皇家绣品许多出自苏绣,随着江南地区的经济日益昌盛以及文化发展的繁荣,刺绣工艺达到了高度的艺术技巧。再加上当时的社会风气发生了很大变化,封建统治阶级更追求奢华,对绣品的需求也随之增大,对刺绣工艺的品质也愈发趋于完美。皇家御绣更偏向于豪华富丽的风格,这使得苏绣技艺更为细致、繁琐。清末民初,著名刺绣大师沈寿开创了“仿真绣”,在理念上吸收了西洋绘画的原理,使油画、摄影作品也能成为绣稿,让苏绣在传统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变化,作品的题材也更具多样性。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政府对传统工艺的保护和支持,提高了刺绣从业者的生产积极性,镇湖地区成为苏州绣娘的聚集地,几乎“家家有绣绷、户户有绣娘”,具有良好的生产和销售基础。同时,高度发展的丝织技术和染色技术让丝线和绣布质量更好,色彩也更为多样性。精湛的传统苏绣技艺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刺绣从业者创作出一件件符合现代审美的作品,为苏绣的价值特征奠定基础。
二、视觉空间艺术
苏绣的种类非常丰富,大致分为实用性刺绣和欣赏性刺绣,均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构筑成一种视觉空间艺术。古时欣赏品刺绣一般为上层社会所用,题材有书画、佛像等。普遍的刺绣品为实用性刺绣,是上层社会闺阁小姐用于陶冶情操、寄托情感的闺阁情趣,是民间普通女性用于谋生或补贴家用的手段,但更加注重于实用性,并且在题材上大多源自民间艺术,图案纹样多为花鸟鱼虫瑞兽等具有祥瑞意义的动植物,色彩也较为明丽,图案的表现形式以平面表象为主。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审美潮流的多元化发展,具有视觉空间艺术特征成为苏绣的艺术价值中重要的特征之一。一方面,视觉空间艺术体现在欣赏性苏绣作品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方面。近年来,欣赏性刺绣为越来越多工艺美术爱好者所喜爱,挂画、台屏、空间隔断等多种形式的装饰品上也采用了苏绣工艺,并且伴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追求,对家装的需求也逐渐增大,要求装饰品不仅要环保,还要体现文化内涵,因此用刺绣作品来装点生活空间成为许多刺绣爱好者家装的首选。苏绣多样化的视觉空间艺术形式丰富了家庭装潢装饰的多样性,这一视觉空间艺术特征极大地扩充了苏绣的艺术价值。另一方面,苏绣作品的工艺提升也让作品本身的视觉艺术得到空间化发展。例如乱针绣常用于苏绣欣赏品创作,不仅可以绣制传统书画题材,还可以绣制写实性的油画、素描、摄影等题材,乱针绣创作具有多元化的倾向,通过笔触的交叉、重叠、疏密排列来体现所绣事物的透视关系和质感,在平面的绘画艺术中加入立体感,用多元化的艺术倾向将单纯的工艺制作转为艺术再创造,带来极高的视觉艺术价值。
三、广泛的题材和丰富的艺术语言
苏绣具有其独特的艺术语言,特别是多样的针法和用色,例如绣线颜色的丰富运用、绣线走势方向的多变,更能体现丝线光泽的富丽,丝线的长短、粗细不同能表现出不同的纹理效果,并且在色彩重组叠加后能形成空间混色的效果,给欣赏者带来全新的视觉美感体验。
苏绣艺术题材多样,作为一种源于民间的手工技艺,必然具有许多民间的装饰艺术语言。以前,实用性刺绣的图案纹样基本取材于民间神话传说,或是喜庆的瑞兽、花鸟纹样,以表达延寿、吉祥的美好寓意,与民间习俗有密切关系,满足人们以物寄情的生活祝愿。这些题材的灵感基本源于自然生活,融合了自然景观和社会事件,在塑造时以现实生活为依据,结合了刺绣者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意趣,由作品抒发思想感情。并且这种艺术语言更贴近群众,取悦于大众的审美需求。
如今,随着欣赏类刺绣成为人们的审美新趋向,苏绣题材越发多样化,作品所表达的艺术语言也更加多样化。绣布如同画布,绘画艺术的参与促进了苏绣艺术的发展,许多画家参与了刺绣图案的设计工作,绣娘们也在不断学习艺术理论知识,扩充作品的设计元素,刺绣从业者根据这些画稿,运用精湛的刺绣技艺制作出风格多样的刺绣杰作,大自然景观、人物肖像、花卉植物、飞禽走兽、器皿金石等,都能被作为刺绣题材,作品形成了一种符合当代审美潮流的艺术风格,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多样的题材充实了市场,同时使得苏绣的装饰艺术语言更为丰富。
四、结语
经过世世代代苏绣从业者的努力,苏绣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不断丰富。以丝线与多样的针法构成事物的肌理和材料质感,如同绘画所用的笔和颜料,将平面绘画绣制成带有立体视觉效果的刺绣作品,针线通过刺绣从业者的不断创作和自由发挥,让苏绣富有艺术价值,充斥活力,体现出苏绣的艺术价值特征,为大众所喜爱,才能至今长盛不衰。
参考文献:
[1]仇美兰,蒋怡:关于苏绣的艺术特点及文化内涵,艺术科技,2015年
[2]林锡旦:苏州刺绣,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
作者简介:
陆燕绪,工艺美术师,苏州绣裳花刺绣艺术创始人,多年来带领团队一直致力于传统服饰技艺及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作品在全国各大展览中荣获多次奖项,带领公司制作的手工刺绣旗袍项目获苏州市巾帼创业创新大赛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