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希望之晨》感悟

[日期:2020-12-29]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2017年创作刺绣《希望之晨》的过程


【关键词】刺绣 针法 色彩 感想


  苏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历史悠久,她以精细雅洁的艺术特色著称。在太湖之滨有一个苏绣刺绣之乡---镇湖,镇湖是以刺绣出名的,家家有绣绷,户户会刺绣,我就生在镇湖,长在镇湖,是个土生土长的苏绣人,从小就接触刺绣,耳濡目染,对刺绣有着特别的钟爱,小时候就跟着母亲做刺绣,从最简单的滚针绣云丝,柳条,到用打子针法绣和服腰带,再到用乱针绣,绣一些西方的油画和摄影作品,一点一点接触刺绣中的各种针法和技艺技法。

  在做刺绣的近三十年里,除了绣制一些客户定制的刺绣以外,自己也会去选择一些喜欢的画来把它们绣制成刺绣,每每在接触到一些画,自己的脑海里总会出现,如果把它们做成刺绣是什么样子的联想,因为喜欢,所以一直留意着自己可以接触到的画,前些年,一位东北客户在我这里定制了许多丹顶鹤的双面小绣品,在完成客户任务时他告诉我,丹顶鹤是他们那儿的一级保护动物,许多的人都非常喜欢和爱护它们,他们当地有一位摄影爱好者拍了许多有关于丹顶鹤的图片,还编成了画册出版,了解到我喜欢画,他很有心的推荐给我,并说如果喜欢,可以把摄影作品做成刺绣也会是个不错的选择哦,临走时,客户把那本有关于丹顶鹤的厚厚的图册送给了我,看着那些摄影作品,心里着实开心了许久。

  在每一位绣刺绣人的眼里,不管是什么样的画,只要客户喜欢,都是可以绣制出来的,但当你要把自己喜欢的画制作成绣品时,那选择是会很挑剔的,在要满足自己的喜好时,还要考虑到大众的眼光,这副画做成刺绣后,能不能突破它原有的价值,能否去被大家来认可和喜欢,因为不可能把每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做成刺绣后都留在自己手里,我们还要考虑的是他的市场,这是我们赖以生活的资本。

  在茶余饭后,做刺绣的闲暇之余,我会翻开客户送我的那本丹顶鹤的图册,慢慢的欣赏每一幅摄影作品给我带来的视觉享受,脑子里浮想联翩的勾画出她们做成刺绣的模样。在图册里,我最喜欢的一副是被作者取名为《希望之晨》的摄影作品。希望之晨,题目就带着一股年轻人的朝气蓬勃的劲儿,整幅画以嫩黄与翠绿的颜色居多,作品描绘的是初春的早晨一层薄薄的朝霞洒在一只展翅的丹顶鹤的羽翼上,就像打上了一层金黄色的浮光,朦胧中带着些许的清灵,鸟嘴里衔着一条小虫子,在大的丹顶鹤左下方有两只刚出生不久的幼鸟在清冷的河畔嗷嗷待哺,张开着小嘴等待着母亲带来属于它们的食物,一看到这副画面我就非常喜欢,动物与人类一样,母爱都是伟大的,给予生的希望,又给予爱的力量,画面非常的唯美,颜色又非常的清新亮丽,看了好多次,每次看到就有想把它绣出来的冲动,这次就下了决心要把这副作品绣出来。既然决定要把这副画以刺绣的形式表现出来,那就要开始着手去准备了,首先要确定的是作品绣制的尺寸大小,因为是自己喜欢的,又希望绣好后别人也喜欢她认可她,我确定用最常规的横幅40X60公分的画面尺寸,如果绣完之后装裱出来的尺寸大概在60X80公分,不小也不算太大,这是挂在家里比较合适的尺寸。尺幅大小确定后,开始着手准备工作,我选择用真丝绸缎作为刺绣用的底料,根据图稿总体色彩调子,所以我选用白色的绸缎底料,图稿上有留白的地方就可以借底;接着我把图稿拓印到织物上,再根据图稿进行配绣线,图稿的颜色非常丰富,我配的丝线颜色也非常的多,光白色就有漂白、本白、奶白、米白,黄色有浅黄、鹅黄、中黄橘色等多种,还有各种不同颜色不同深浅的绿色等……好多套好多种色的丝线,光看丝线就够丰富多彩,甚是清新又亮丽。

  摄影作品和油画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它们都是色彩非常丰富的,如果要制作成刺绣作品,我们一般都会采用乱针绣的方法来绣制,因为乱针绣法可以交叉重叠,可以反复叠加,各种颜色交叉在一起,才可以绣制出她丰富的色彩,才能有唯美的颜色感觉,还可以绣出她的立体感,突出浓墨重彩的特点。《希望之晨》这副作品我也选择用乱针绣来展现,她的色彩在我眼里是非常丰富且比较清新的,看着让人很舒服,丹顶鹤的羽毛本身就是雪白色的,她张开着双翅盘旋在河滩上空,低着头,准备投喂她衔着的食物。整个作品中,这只丹顶鹤是重点,翅膀羽毛部分我用奶白色、本白色丝线的八丝、六丝线进行打底,然后用浅蓝色丝线,用四丝施针来丰富她的层次感,再用浅黄色的二丝、一丝线进行润色,增加她的细腻感,这样整个翅膀在天空蓝与阳光黄色的色彩中交相辉映,甚是好看。翅膀和尾部的黑色羽毛,要体现出翅膀的光亮和力度,我用了套针、施针的针法进行了绣制,两只幼鸟颜色偏灰绿一些,软软的绒毛嫩嫩的感觉,用线就不能太粗了,用乱针三丝打底,二丝一丝稍微加密一些即可。整个河滩从远到近,水面上有些水生植物漂浮在水面上,这些就不能绣的太密了,太密的话会感觉很厚重,我用了虚实针的绣法来绣制,近处稍微用线粗一些,六丝,四丝处理,三丝,二丝线慢慢从近处推远,直至到远处的一丝线接洽,远处的用线特别的细,基本都是一丝线、有的用半丝也就是一根丝线的32份之一进行绣制,让人看后有一种水天相映,虚无缥缈的感觉,整幅画面以小乱针的针法绣制为主,结合用套针、施针、滚针等针法,作品乱而有形,颜色暖而不艳,当整幅画面绣出来后,由于刺绣丝线的美、针法运用的灵活,绣制的作品比摄影作品美多了,自己觉得比较满意,朋友们看了也非常的喜爱,它是自己心里想要的那个最后效果。

  结语:

  每一幅作品绣制的过程,就像一个小孩从步履蹒跚到稳步奔走的过度,其中的艰辛也只有绣娘自己知道,让我开心的是这副《希望之晨》在2017“艺博杯”江苏省工艺美术精品大奖赛中获得了金奖,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也再次鼓励我坚定的在刺绣这份职业中继续前行。

  【作者介绍】朱美芳,女,工艺美术师。一九七六年生于太湖之滨的镇湖,自幼就喜欢刺绣,从事刺绣工作近三十余年,经赵红育等大师的指导,其创作的人物肖像、动物、油画等作品用色丰富,形态逼真,针法精细,擅长细平绣与乱针绣相结合的刺绣技艺。作品《希望之晨》获得2017艺博杯江苏省工艺美术精品大奖赛金奖,作品《连年有余》获得2020艺博杯工艺美术精品大奖赛金奖。作品《未经》获得2020艺博杯工艺美术精品大奖赛的银奖。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