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油画题材刺绣的创作——以《金色的秋天》为例

[日期:2021-01-18]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苏绣中欣赏类绣品题材众多,画稿除了采用我国传统名家书画,还有西方油画、素描、摄影等。油画题材的绣制不仅是对画作中物象的再塑造,更是将刺绣的绣理与油画的画理融合起来进行的二次创作。笔者于2020年采用虚实乱针绣创作了以《金色的秋天》为画稿的刺绣作品,该画作者为俄国著名风景画大师列维坦,画中描绘的秋日之景色彩鲜丽,景色优美,富有诗意。在此简要谈谈这幅作品的创作心得和绣制的过程,浅谈笔者对油画题材作品的绣制看法。

【关键词】苏绣虚实乱针绣

  苏绣作品针法灵活、题材多样,自我国刺绣家杨守玉创立乱针绣出现以来,灵活的刺绣针法改变了传统刺绣的传统题材,让刺绣的艺术层次发展更为广阔。如今,苏绣中欣赏类绣品多用乱针绣针法,画稿除了采用我国传统名家书画,还有西方油画、素描、摄影等,题材多样。虚实乱针绣是著名刺绣艺术家任嘒閒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基于乱针绣创造出的苏绣针法,其绣理与油画的画理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笔者于2020年采用虚实乱针绣创作了以《金色的秋天》为画稿的刺绣作品,该画作者为俄国著名风景画大师列维坦,画中描绘的秋日之景色彩鲜丽,景色优美,富有诗意。在此简要谈谈这幅作品的创作心得和绣制的过程,浅谈笔者对油画题材作品的绣制看法。

  一、画稿解读

  选择画稿并进行绣制,就是将画中所传达出的思维以刺绣技艺表现出来的过程,因此前期对画稿解读的步骤尤为重要。想要绣制出一副优秀的作品,那么在绣制作品、翻稿之前必须要对画稿有深刻的解读,要知道画稿画了什么,表达出一种什么样的情感,要在情感上达成共鸣,才能带着对画稿的认同感和审美的目光去绣制。对于画稿的解读分为两部分,即对画稿内容和情感的理解和画稿绘制过程的理解。

  《金色的秋天》由俄国现实主义风景画大师列维坦于1895年完成,描绘的是秋日的自然美景,极富有诗意。秋日里湛蓝的天空,漂浮的薄云,金色的树叶,由绿变黄的草坪,映照出蓝天的清澈小溪缓缓流淌过一望无际的原野……作者描绘了金黄色秋天悠闲恬淡的自然景象,充满自然之美的审美意趣。虽然说绣娘不一定能做到对画家及作品的情感完全感同身受,但在绣制时,运针的走向和疏密有时会受到心境的影响产生细微的变化,这与画作的创作是一样的,每日在绣制前不妨凝视画作以重新调整心情,再投入绣制中。

  在了解作品内容和作者传达出情感的之后,要对画稿的笔触走势以及色块堆叠规律有所观察,研究出如何排针,选择何种刺绣针法进行绣制,才能还原画作的神韵。运针需要顺着油画的笔触逐步绣制色块,才能做到如画笔般逐步层层渲染,由于虚实乱针绣借鉴了西方绘画的理论技巧,可以利用丝线塑造不同疏密交叉、疏密交替的效果,因此能更具有层次感和立体感。乱针绣虽包含一个“乱”字,放大作品观察看似线条杂乱无章,实则是有规律的“乱”,有一定的规律排列,具有很强的层次感。

  二、前期设计工作

  翻稿、设色、选择色线等前期准备工作至关重要,决定作品的色彩与意境,能直接影响到作品质量。一方面在翻稿时,要让原稿尺寸和清晰度符合刺绣形式。我们对的原稿了解来源于照片,如果只是将照片放大至要求尺寸,细节处就会变得模糊,不利于后续刺绣步骤,更无法体现出油画的意境和美感。这就要求在翻稿时,绣娘需要有一定的油画基础,要了解油画的画理,并对原稿的意境有深刻理解,才能在设计翻稿时按油画的画理补全原图细节,让绣稿细节清晰,同时要让图案符合刺绣的机理,才能在后续绣制时让线条走势更好地营造油画的笔触效果。在进行《金色的秋天》绣制之前,笔者先利用现代科技对原画作的相片进行了处理,之后再利用速写先大致将画作的大致轮廓绘制在图纸上,对模糊之处进行笔触和线条的补全。

  另一方面,绣制前的设色对作品整体的色调与意境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翻稿时必须要对原稿的色彩有所掌握,要加强对色彩理论的学习。由于油画是采用油画颜料进行调色、上色的,不同的色彩可以根据不同的比例互相调和配成新的色彩,所以油画的色彩堆叠能力非常强,整画色彩丰富。而刺绣由于使用的是丝线,丝线无法如颜料那样互相融合,因此无法调配新的色彩,只能利用数十种甚至百余种色线交叉来丰富色彩,形成视觉上的色彩过渡。《金色的秋天》整体偏向于暖色,作品约三分之二的画面是金色和黄绿色组成的树叶及原野,在选择绣线时也应该多选用暖色,要选择在黄色和绿色之间过渡的色线以体现由绿变黄的秋日原野。笔者在选择绣线时,黄色及绿色相关颜色的丝线就选择了十余种,按照明暗和饱和度进行筛选,初步进行丝线色彩的搭配。

  三、绣制过程

  乱针绣改变了塑造平面的传统刺绣技法,带来一种能塑造真实世界的三维空间感。这种空间感在绣制摄影和油画题材的作品时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因为乱针绣不仅仅是表现某一物的立体感,更多的是对多个物件空间感的塑造。《金色的秋天》中,笔者利用虚实乱针绣成段交叉的线条分层塑造树叶和原野,按照空间布局排布线条长短和多线条的粗细,并利用绣线重叠的方式对物体进行造型。

  虚实乱针绣与传统刺绣的平面铺排以显色彩的方式不同,而是在刺绣过程中慢慢添加色线,如同颜料缓慢堆积,可以营造一种颜料的厚重质感。但在营造这种厚重感时,要注意不能打破画作本身的协调感。《金色的秋天》为风景画,近处实,远处虚,虚实结合,又产生了一种虚实对比的关系,远近空间感层次分明,近处色块明显较多,草与树叶更为细致,在绣制要注意在物象的连接处要处理好线条之间的过渡,不能让物象脱离彼此间的关系,一定要体现出空间感。由于丝线会反射出丝光,与画稿色彩相同的丝线在光线中也会产生不同的色彩,如果缺乏刺绣经验,不注意丝线的排列,则会因为丝光问题产生色彩差异。笔者在绣制时,首先进行了第一层的铺色工作,将树木、原野、小溪先简单地进行轮廓绣制,分清物象之间的主次关系和色彩变化关系;其次再着重进行绣制具体内容,将由绿转黄的荒野和树木进行处理,层层绣制,将各个物象的轮廓按照色彩的过渡进行塑造;最后再进行深层次的加工,绣制细节处,将作品进一步细化。

  但在绣制时,还要注意油画的光线的问题。由于西方油画着重于光影色块的描绘,因此在绣制时对光照强烈的程度要有所把控,色彩与色彩之间的过渡色塑造尤其重要,由于丝线并不像颜料那般可以相互融合产生过渡色,因此除了以不同色彩的色线进行过渡之外,还要用粗细线条进行有机结合,符合物象纹路走势,又不可喧宾夺主,将色彩体现得过于浓重。

  四、结语

  风景油画的绣制不仅是对画作中景物的再塑造,更是将刺绣的绣理与油画的画理融合起来进行的二次创作,在要求作品还原原作物象的同时,要利用丝线的走势和堆叠,利用其立体特征,将油画的笔触和明暗进行突出,再加上色彩的选择和过渡,才能将原作的神韵凸显出来,成功地表现油画的意境和内涵。如今,许多绣娘不再只是绣制作品,而是提升自我,发展成为设计绣稿兼刺绣的全能型人才。不得不说,要绣制出一副还原度高的作品,不仅要求我们绣娘有精湛的刺绣技艺,更要求我们自身具备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对原作有了解,才能身临其境,用心去感受画作传达出的意境,绣制出优质的作品。

  参考文献:

  [1]任嘒閒、周巽先、张美芳,《乱针绣技法》,轻工业出版社,1982年

  [2]赵喜伦,《用心灵与大自然对话的伟大风景画家列维坦》,城乡建设,2006年

  [3]吴澄,《浅谈乱针绣与油画》,名家名作,2019年

  作者简介:

  姚勤芳,高级工艺美术师,苏州市民间工艺家,擅长乱针绣、虚实乱针绣,先后受到任嘒閒大师、中国刺绣艺术大师管佩英、梅桂英等老师传授技艺,创作了多幅形神具备的艺术精品,多年来积极参加由国家和省市各级政府组织举办的国内外文化交流活动,作品在国内外艺术展中获得奖项。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