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近年来,由于传统手工艺行业体力消耗大、难度高、社会认可度不够、市场需求有限等原因,很多年轻人不愿从事传统手工艺行业,导致传统手艺后继无人。核雕行业虽然近年来势头较足,但也存在这种情况,如何在新形势下完善好核雕行业人才的梯队建设,
【关键词】核雕人才传承
香山街道舟山村作为远近驰名的核雕村,现有各类陈列室、工作室520家,核雕从业者3200人。其中国家级、省市区各级非遗传承人18名,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4名,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11名,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14名。同时拥有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9人,高级工艺美术师46人,中级工艺美术师70人。有4名核雕大师获得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
一、目前核雕人才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工匠地位,注重“组织+宣传”,突出核雕人才在经济社会建设的先导作用。一是领导重视合力推进。政府落实人才工作例会、联席会议等制度,充分发挥人才专员作用,将年度技能人才培养数作为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及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统一部署推进。同时专门成立核雕行业管理委员会及核雕行业党支部,对接中国核雕专业委员会、苏州市核雕艺术家协会等专业组织力量,形成推动合力。二是积极组织项目申报。鼓励、服务核雕人才参与各级人才项目申报,多名艺人在江苏省首届乡土人才传统技艺技能大赛、苏州民间工艺家、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三带”新秀中评选中展露头角。三是宣传发动以点带面。通过网络自媒体、宣传展板等形式,结合先进典型评选等活动,对优秀核雕人才进行宣传报道,提升广大群众对“香山工匠”的认知度和认同感。近年来成功吸引1300多名外来户籍人员从事核雕产业,约占从业人员总数的一半。
(二)强化名匠引领,注重“传承+示范”,突出抓好核雕人才引育工作。一是开门收徒育良才。政府搭台每年开展免费技能培训,受益人数达60人,同时强化引智工作的社会化参与,发挥国家级、省级工艺大师“传帮带”作用,众多大师共带徒550多人,培养了15位高级工艺美术师。其中有部分作为江苏省残疾人文化创业基地,帮助了多位来自全省的残疾人士接受了专业核雕培训。二是走进校园带新人。与苏大艺术学院、苏州工艺美院、吴中区旅游职校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中小学校开设核雕课堂,组织核雕大师定期走进校园传授核雕知识、技艺。三是先锋传递正能量。开展“核心价值”领航工程,评选10名“党员先锋岗、巾帼创业岗、青年创优岗”,表彰诚信、敬业经营者,注重形成先进典型品牌示范效应,实现社会正能量的传递。
(三)强化匠师提升,注重“匠心+创新”,突出抓好平台载体建设。一是“互联网+”线上创新驱动,引入星映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金子盛电子商务平台等专业电商资源,搭建“核创汇·众创空间”平台,为传统工艺插上互联网“翅膀”,核雕大师成功签定网络销售合作协议。舟山核雕村获评首个“中国商旅文产业发展示范村”“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村”,国内第一只核雕艺术众筹股在金陵文化产权交易中心挂牌上市,实现传统工艺与资本有效融合。二是“文创+”线下融合发展,创建了例如“青·匠心”的文创品牌,让传统工艺更接“地气”,与苏州博物馆等优势资源对接,将核雕制作表演、作品巡展等深入博物馆、学校、企业及各地文化活动中心,推广核雕作品、集聚产业人气。三是搭建平台交流提升,组织核雕艺人参加“艺博杯”“苏艺杯”等工艺美术博览会,选拔优秀核雕艺人参加3次全国、全省研习班和培训班,聘请各地核雕大师、工美专家来舟山交流,促进不同艺术之间的融合发展。
二、目前人才培养的困境
(一)市场的影响
近年来,核雕市场在突然爆红后转入过渡期,开始了“大浪淘沙”式的螺旋前进步伐。一些技术不佳的手艺人势必在“看不见的手”的操控下被淘汰出局。加之2020年新冠疫情的影响,整个经济市场低靡,消费力减弱。核雕这类非刚需用品势必低走。市场的不景气和对从业要求的提高,导致很多人放弃了核雕行业,年轻人对核雕的从业意愿也一度达到低谷。
(二)缺乏创新意识
“没有创新意识”最终导致核雕村宝贵的财富“手工艺匠人”能力缺失。由于传统的核雕题材作品在各级评委中已审美疲劳,手工艺人所去评选需要获得职称的作品需紧跟时代,不断创新,而市场上热销的作品仍以传统题材为主,为了追求经济效率,大多数手工艺人成为重复制作的操作工。匠人不再以工艺精进为追求,而是以每天出量为宗旨。核雕属于美术类非遗,其本质需要美术功底,需要创新和设计能力,其次才是工艺。目前舟山村绝大部分匠人学历不高,不具备这类能力,所以导致手艺人能力水平一直停滞不前,处在被市场淘汰的边缘。
(三)诚信经营问题
“纯手工”的艺术品被“机雕手修”工艺品冒充,导致艺术品价值被压低,不断下探的终端价格,导致匠人没有办法花更长时间去创作、纯手工雕刻某件作品。最终导致纯手工匠人为了生存沦为机雕修工。“机雕手修”和“纯手工”分不清楚,花了纯手工的钱买了机雕的产品,受伤的不止是消费者,更是整个市场对核雕产业的信心和信任。
(四)艺人间缺乏沟通和合作
舟山核雕作为传统手工艺,从民国传承至今,主要是通过师父带徒弟的形式一代传一代,多年来逐步形成了各自派系,自己只管自己的事情,相互之间缺少沟通,缺乏合作。甚至还有相互倾轧,相互诋毁等不良现象发生,不仅严重影响行业形象,而且也不利于扬长避短、相互进步。
三、如何进一步促进传统手艺人才队伍的培养
以“工匠精神”为引领,紧紧围绕核雕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创新,全面抓好核雕人才队伍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以核雕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助力经济发展转型升级。
(一)提升素质,推进核雕人才发展战略。一是加强人才工作队伍建设,建议政府部门配备核雕工艺人才专员,并通过参加培训逐步提高人才专员业务能力。二是强化“一线思维”,充分发挥人才工作联络站的作用,确保人才工作机制有效传导、同频共振。三是进一步把核雕人才工作作为重点、特色工作来抓,围绕“六有”要求,激发核雕人才引育和创新创业活力。
(二)创新引领,加强核雕人才梯队建设。一是结合度假区新兴服务业高地建设和香山文旅商特色小镇定位,进一步完善核雕工艺人才信息库,建立梯队化培养机制。二是充分发挥香山传统工艺多的特色优势,着力培育“三带”乡土工艺文化人才,以点到面,实现核雕等传统工艺与辖区创新驱动、富民增收、特色发展融合并进。三是不断探索实践“互联网+”新思维,打造“线上”舟山核雕村,在天猫、淘宝、东家上开设“舟山村”品牌旗舰店和大师门店,帮助更多核雕人才、尤其是年轻艺人拓展销售渠道、提升知名度。
(三)配优服务,强化核雕人才政策配套。一是充分发挥舟山核雕孵化基地的带动作用,推进完善“定制式”、“保姆式”服务制度,提供企业注册及人才申报等全程代办或全程陪同协助办理服务,积极落实优惠政策和争取配套资金。二是充分发挥核雕党支部“核创汇·众创空间”作用,加强对符合条件的核雕创新创业团队或个人的创业补助,争取社会资本对核雕创新创业者的投融资支持。推进建立市场主导、政府支持的公共服务体系,为从业者提供创业培训、技术咨询、产品展示、法律维权等服务。三是积极筹办全国舟山杯核雕艺术节、各类专题讲座及核雕技能比赛,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不断提高核雕人才的雕刻技艺和相关业务知识,为推进核雕产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