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绣对现代摄影的表现

[日期:2021-03-01]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摄影作为记录生活的技术手段发明后,在相机硬件和成像技术软件的提升下逐渐发展成为艺术表达形式的一种。而苏绣通过对于刺绣技艺中针法运用的进一步探索,以丝线质感再现摄影作品中的物与像,光和影,经过苏绣语言再创作,丰富其内涵,产生立体裸眼3D效果。


【关键词】苏绣 摄影


  一、苏绣历史,表现传统书画

  苏绣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期(前770-476年)就有‘绣衣而豹裘者’的记载。到宋代,苏州日用刺绣品已能运用多种针法与三色晕线的技巧。随着刺绣技巧的进步和绘画艺术的影响,出现了刺绣观赏品。据明代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苏州人张应文所著《清秘藏》一书中说,“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绒止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远近之趣,楼阁具深邃之体,人物具瞻眺生动之情,花鸟极绰约馋唼之态,佳者较画更胜。”

  可见宋代开始,苏绣欣赏品多以书画为绣稿。明嘉靖年间上海露香园顾绣的崛起,使绘画与刺绣相互结合,相得益彰,从而提高了刺绣艺术的内涵,不但在江南一带享有盛誉,对全国各地的刺绣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宋朝至今,传统书画题材一直是苏绣欣赏品的重要题材来源。明代吴门画派等文化艺术的崛起,特别是文人画家参与苏绣欣赏品的创作与评估,使得在宋代已经兴起的以传统书画为蓝本的苏绣观赏品得到发展和繁荣。

  苏州刺绣研究所从1954年建立以来,以传统书画为蓝本创作苏绣是重要的创作手段之一,尤其以明清时期画作为多。从明代画家傅青,徐渭,到清代花鸟画家恽寿平,华喦,山水花鸟都以苏绣的艺术形式进行表现,尤其是明代吴门画派四大家的唐寅,文征明,沈周和仇英,其画作极具江南吴门文化风格,融合苏绣进行创作表现,更能体现意境风格。

  二、苏绣突破传统,表现摄影题材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师从著名画家和艺术教育家吕凤子先生的杨守玉,在丹阳正则女子职业学校任教期间,不断创新,在传统针法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绘画中素描和钢笔画笔触的技法,一改过去“密接其针,排比其线”的技法,运用长短交叉的线条,分层加色的手法来表现画面,从而首创了“乱针绣”。乱针绣表现方式与细绣大相径庭,线条交叉重叠,似乱而极富韵律,远观则神形兼备,色级丰富,特别是光和色的运用,突破了苏绣传统的表达方式,将其艺术语言延伸至素描,油画,雕塑等多种西方艺术形式。

  作为杨守玉的学生,苏州刺绣研究所首任艺术总监,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任嚖娴,在乱针绣原有的基础上,又首创虚实乱针绣法,达到艺术上“以少许胜多许”的境界,为乱针绣开辟了一条新的蹊径。也正是这一创新,为苏绣更多地表现不同题材的作品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1、与罗伯特合作,摄影题材的大胆尝试

  一九八七年,来自美国加州大学的著名自然摄影艺术家罗伯特先生与苏州刺绣研究所合作。任嘒娴先生与弟子张美芳(时任苏州刺绣研究所所长)带领弟子黄春娅、梅桂英、赵丽亚、季绍平,以罗伯特先生提供的摄影作品为蓝本创作了刺绣艺术品——《雪松》、《冒气的池塘》《三棵松》三幅作品,她指导学生用虚实乱针绣的技法,将绣面的朦胧、迷漓、虚幻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使罗伯特先生激动万分、特赞叹不己,罗伯特先生激动地说“中国刺绣完全可以表达西方的艺术,受西方美术界的忽视是可惜的,简直是莫奈的再现!将空气的颜色都绣出来了!”作品被罗伯特先生在美国设立的艺术馆收藏。这也是苏州刺绣研究所首次尝试以苏绣语言来表现自然摄影作品。

  2、《长城》独特艺术表现

  作品《长城》根据摄影稿绣制而成。广袤大地,长城巍峨耸立云海之中,曲折绵延。构图以长城斜向将画面区分,主要色彩结构较复杂,冷暖色调对比强烈。整体采用乱针绣手法,耗费2年时间,以扎实的针法铺陈展现长城遗迹壮阔之美。

  作品采用乱针绣方式进行绣制,对于针法的运用,线条长短的选择和变化,运针角度的不同,表现摄影作品中光与影的强烈对比。通过实验尝试,相比于苏绣中常用的丝线整齐排列产生镜面效果,采用较短的三角针堆叠产生磨砂效果,同时借鉴传统苏绣针法中滚针,打籽针,接针等针法。远山的部分多采用小三角针,隐约的树林则用滚针和接针勾勒。云层线条排列紧密,和远山融合,冷暖色调过度自然。在绣制过程中,以块面衔接进行光影表现,展现摄影作品的光影特点。覆雪的山峦中残缺的长城和留存的碉堡是画面的重点,多层乱针重叠凸显山峦及残砖的立体感,小乱针的灵活运用清晰勾勒出石块的层叠轮廓,光影的对比在刺绣的手法中表现出强烈的立体视觉效果。

  摄影作品的广袤巍峨,经过苏绣语言再创作,丰富其内涵,产生立体裸眼3D效果。为表现长城墙砖的厚重感,在绣制时采用分层加重的方式,以多达4-5层的丝线,产生堆叠的立体感。丝线颜色的选择和过渡比传统书画具有更高要求,除了底色和主色,还需使用大量的中间色对光线效果进行过渡,辅以提亮色修饰。

  三、苏绣对于不同艺术形式表现的探索

  刺绣产生最初,用于服饰等生活日用品,其功能性和实用性大于艺术性。后从生活日用品中提炼对于美的表达,融入传统书画的笔触,构图,意境表达,通过刺绣语言进行再创作,彰显“精、细、雅、洁”的苏绣特点,是苏绣在发展过程中对于艺术表达的内涵提升。油画艺术通过西学东渐传入中国后,杨守玉、任嚖娴等大师在刺绣艺术表现中,通过乱针绣和虚实乱针绣的创作融合了油画中对光影和色彩叠加的表现,拓展了苏绣的艺术表现外延。

  摄影作为记录生活的技术手段发明后,在相机硬件和成像技术软件的提升下逐渐发展成为艺术表达形式的一种。其对于图像的记录更加真实,内容涵盖广泛,而苏绣通过对于刺绣技艺中针法运用的进一步探索,如何以丝线质感再现摄影作品中的物与像,光和影,何处增加立体感,何处减略以留白平衡画面结构,都需要刺绣技艺人员对摄影作品本身进行深入的理解感受,并不断在创作中探索和表达。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