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苏绣是中国工艺美术行业中的核心品类,拥有悠久的历史传承、丰富的文化题材以及深厚的群众基础,但是不得不说目前的苏绣产品中,优秀的文化创意鲜得一见。文创+传统行业正为很多行业带来生机与活力,本文将以文创与传统行业结合的具体案例为出发点,探讨传统苏绣产品形态的推陈出新方式,大苏绣文化互动体验园区的概念提出,以及用文创为苏绣的传承与创新赋能的可能性及可行思路,供各位同行参考。
【关键词】文创;融合发展;苏绣;赋能;传承;创新。
文创与传统纺织行业的结合,其实已经悄然发生且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其中不乏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意和独到见解。
当我们提到苏绣文创的时候,很多人的想法还停留在把苏绣做小的阶段,这是把文创等同于文创产品的直观表现。其实文创的表达方式已经丰富到一定数量,并不仅仅局限在产品形态的更新迭代、推陈出新,一场苏绣文创行业的质变,呼之欲出。谁能准确命中苏绣文创行业的下一个关口,谁就能为苏绣文创定义新形式,开拓新市场,完成自身的跨越式发展。
苏绣文创行业的领航员已经在路上,我们在一位青年艺术家的工作室看到,琳琅满目的文传产品,充斥着工作室的空间,丝绸上的刺绣绝对是时间的艺术,描模画形之间,生灵惟妙惟肖跃然丝上……这大概是传统纺织行业用文创出圈的第一次尝试,青年艺术家和新锐设计师的强强联手,让艺术、创新、传统工艺的结合相映成辉。这些产品不仅在传统苏绣引起了关注,更是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圈粉无数。“高定”绝不是苏绣寻求破圈诉求的唯一表达方式,但只要资源契合、时机成熟,我认为传统苏绣行业也不应拒绝此类机会。而市场的反馈往往是最直接的,单款爆品7000条的数据,也是市场给予苏绣文创的莫大肯定。可以合理预测,未来将会有更多企业和个人,寻求品牌、IP的苏绣表达范式,此种流行趋势一旦出现,势必会倒逼苏绣行业加速转型升级。
文创与苏绣的跨界融合,会让苏绣产品面貌一新,传统苏绣产品形态以装饰品为主,功能上缺乏创新,而产品功能性的更新迭代、推陈出新也成为苏绣产品发展的重要抓手。文创本身也在更新迭代,产品形态从最初的书签、笔记本、笔、圆扇为代表的文具和小装饰品,开始向更多具备使用功能的重设计重文化的形态发展。其中,尤其以IP授权和文创品牌打造尤为如火如荼。文创并不是一个封闭领域,而是为各种形态的产品提供了充足的接口,传统文化的文创表达范式,已经让众多消费者沉醉其中,例如故宫文创。而2019年以来,我们也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表达方式如雨后春笋,层不出穷,其中科教性质内容的轻量化表达方式、文学名著的再创作、展现地方山水特色等,其实都是苏绣文创的内容再创作,也极大地丰富了苏绣文创的内涵和广度。
文创行业其实不是新兴行业,它一直存在,只不过在传统苏绣产品亟需现代表达范式的关口,被推到了风口浪尖,“连锁效应”以磅礴之势入场,势必引发一波苏绣行业文创化的进程。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合理预测,产品的形态将以IP为主轴,苏绣的宣传将以品牌为抓手,整个行业将会因为引入大量优秀文创人才而面貌一新。
在此进程中,苏绣文化创意互动体验园区,是苏绣行业寻求发展新路径的新形式。利用旧工业厂区,经过文创设计,充分利用现有硬件及空间,设置互动体验动线,可以以个人品牌集群为主轴,也可以以工作室集群为主轴,打造不同风格、不同绣法、不同产品形态的强互动体验,同时引入大文创产业,集成新锐设计、文创IP孵化、动漫影视、艺术论坛。传统苏绣行业也可以借鉴这种模式,将传统苏绣产业与文创产业结合,打造苏绣主题的文化创意商业休闲综合体。
传统的苏绣工作室只是作为设计、生产及部分展示功能场所,通过光影、人工智能、AR、VR等科技手段,深挖文化资源,用全新理念和技术讲述苏绣产业的“文创故事”,成为年轻游客的新晋网红打卡地。工作室群应该全力搭建重点发展平台,推进文创产业的拓展延伸,抓住苏绣产业升级转型的契机。
而真正点燃足以燎原的星星之火的契机,正式故宫文创,凭借对年轻族群消费需求的敏锐洞见,故宫真正做到了文创化,甚至一度出现只要是与故宫相关的产品总能获得人们的喜爱的现象。实际上,苏绣也同样具备成为下一个文创爆款IP的机会,悠久有序的历史传承,身后的文化底蕴,精致的表达方式,优秀的表现效果,只要找到传统苏绣行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连接者”,或者说是“融合者”,前有O2O方兴未艾,现有OMO如火如荼,“连接者”可以很好地协助传统苏绣行业与品牌IP进行跨界合作。
无论是个人、工作室还是企业,当业态问题得到解决,随之而来最重要的难题,是苏绣文创人才的培养。苏绣文创人才不仅要对苏绣文化有成熟且完整的见解,还要有比一般文创策划人更加敏锐的市场嗅觉与潮流审美,与此同时,如果对于文创行业没有独到的见解,无论是产品还是活动,都将无法打动人心,而无法打动人心的策划都只能感动自己,触达不了消费者的内心诉求,都是对苏绣文创IP的极大浪费。因此,苏绣文创人才的培养,是需要全行业团结起来共同解决的难题。
回到产业运作模式,传统苏绣产业的闭环尚未完善,大部分从业者仍然处于产业链的下游,设计、制作、少量销售,是传统的稳态发展模式。苏绣的文创发展,也许会给传统苏绣行业带来一股清流,以一种不蚕食现有产业规模的方式,逐渐打开苏绣行业文创化开口,提供苏绣文创人才就业岗位,促进苏绣文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打造一条苏绣传承与创新的新道路。
从文化传承到国际推广,从知识普及到质感生活,传统苏绣的“大文创”生态环境土壤愈加丰沃,苏绣的文创IP呼之欲出,苏绣行业的强互动强体验综合体已然成型,苏绣文创人才的可持续培养,苏绣大文创产业的正向循环,谁能保持对年轻族群消费诉求的敏锐洞见,对传统苏绣行业的现代表达方式的不懈探索,谁先打响第一枪,谁就能成为制定标准的人,无论是品牌理念和形象,还是发布品牌矩阵,以及随后的泛长三角地区签约设计师及签约工作室,都将成为苏绣文创IP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江南崛起须突出文化优势江苏启动文化产业工程,2010.
[2]江苏是中国的缩影,江苏日报,2011.
[3]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力文化是效———卢展工在省文化文艺单位调研,江苏日报,2010.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