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本文简要记述了苏州玉雕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并从三个方面举例说明当今苏州玉雕创意创新的主要变化,观点鲜明,内容翔实,为人们了解当今苏州玉雕及其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引子。
【关键词】苏州玉雕创意创新
明清时期,苏州玉雕成为全国翘楚,“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脍炙人口。尤其是清乾隆年间,苏州的玉雕引领了全国玉雕创新发展的潮流,挡时清宫中一些具有创新性的藏品大都出自苏州玉工之手。有一件很出名的作品“桐荫仕女图”就是突出一例。苏州的薄胎器皿在乾隆时期也很出色,胎壁可以做得最薄。乾隆皇帝命人仿制痕都斯坦玉器,只有苏州专诸巷的玉工可以做得最好,连细小部位都处理得十分周到。
得益于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快速的社会经济发展,浓郁的文化氛围和世代相传的手工技艺,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玉雕得到良好发展,各地包括江苏、浙江、河南、福建、安徽、新疆等地的玉雕从业者、创业者纷纷落户苏州,古城区的相王弄、南石皮弄以及园林路、齐门路等街巷,光福、东诸等乡镇集聚了数千家玉雕工作室,最兴旺时有三万余人在苏州从事玉雕。19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苏州玉雕的形式与内容开始发生变化,从仿古为主逐渐转向创新创意为主,经多年实践积累,形成了古典元素与现代审美相结合的时代风貌。
当今苏州玉雕沿袭明清以来传统,多采用和田白玉、青玉,品类有器皿、人物、仿古、山子、玉牌和佩饰件等,题材内容丰富,制作工艺精巧,称“苏州工”。“苏州工”继承“乾隆工”精髓,构思设计缜密,雕琢精致细腻,器皿可将材质处置得薄如蝉翼,且表面纹饰非常精美;俏色巧雕因材施艺,做到材尽其用、物尽其美;挂饰件、摆件、仿古件均崇尚创意为先,不仅注重形象的刻画和手感的圆润,而且制作精良,内涵丰富,并在行业内逐步蔚成风气。
以现代设计理念与审美改造传统的形式与内容是当代苏州玉雕创意创新发展的一个突出之处。
杨曦的挂饰件、摆件从形式到内容均面目一新。他创作的一系列反映江南风情题材的作品既体现出苏州玉雕传统技艺的精湛与灵巧,又显现出苏式文化内涵的雅致与细腻。如白玉籽料《秋语江南》,青玉《印象园林》等,前者刻画出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典型情态,民居依河而建,一座小桥、一叶小舟,深秋的银杏叶徐徐飘落,描绘出诗一般的江南景色,妙就妙在将远处房屋的轮廓镂空,并间以飘飞的银杏叶,这样的表现手法不仅增强了虚实感,更体现出灵动感;后者表现的是苏州园林的一角,花墙、太湖石、竹林、芭蕉、月洞门,有序分布、相互映衬,手执团扇的江南女子亭亭玉立,富有诗情画意,突出的是艺术处理的破边、破形,是使技艺成为配合形式与内容的最出彩的手段。
赵显志擅长因材施艺,俏色巧雕。他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俄白籽料《水城三阙》,由上阕、中阕、下阕三块玉牌组成,上阕刻画的是乡野的自然风光,田野阡陌、水牛凫水、鸡犬相闻;中阕表现的是苏州古典园林的一角,曲廊、花墙、月洞门,以及越过花墙的花树和院墙内的亭台楼阁;下阕描绘的是水乡集镇的情态,舟楫在小桥流水人家中穿行。最出彩的是材质皮色的运用,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房屋、田野水牛、鸡犬、舟楫、灯笼、花树的缤纷色彩,逼真而生动。
既具古代神韵、又富现代审美,是当代苏州玉雕创意创新的又一显著标志。
蒋喜通过对高古玉器的研究,擅长将古玉的形制及其元素与现代审美相融合,作品既能彰显古代大气、浑厚的形制又能体现其深邃的文化寓意。如白玉籽料《美石三宝》刻画的玉翁仲、玉蝉,体现出“汉八刀”古朴、简洁、凝练、大气的神韵。他的白玉龙凤对牌从古代文化元素中提炼精华,不断推存出新,变化出多种形式与内涵的结合,古典元素与现代时尚相融的系列玉牌,深受年青群体的欢迎。
葛洪的玉雕创作呈现出融古弥新的个性特征。从白玉籽料《龙凤四瑞》到《天龙至尊》,无不以现代的审美将古代的琮、璧、圭、璜和传统龙凤纹饰有机组合,并巧妙采用立雕、浮雕、镂雕、磨沙等工艺,通过点、线、面结合,虚与实的对比、近与远的层次,传递出古玉文化的意蕴和现代审美的交融。
马洪伟通过对古代青铜器的造型、工艺、纹饰及其文化内涵的研究与探索,以青玉仿制青铜器型类。他从青铜器的造型、装饰等构成中抽绎要素,做到仿中有变化,仿中有创造。至今已形成酒器类、兵器类、食器类、水器类、乐器类、杂器类等近百件,具有代表性的玉制青铜器有《象尊》《四羊方尊》《立鸟壶》《莲鹤方壶》《凤纹羊觥》《鸟兽纹觥》《母子匜》《粣方鼎》《兽面纹龙流盉》等。
薄胎器皿经提炼发展,器型不断变化,纹饰更为精细、胎壁薄如蝉翼,成为当代苏州玉雕精细造物和创意创新的一个代表。
俞挺专攻薄胎器皿,从青玉《天官双耳炉》到青玉《团花对碗》《梅瓶(对)》,再到青玉《迎春宝相花纹瓶》,作品涉及炉、瓶、茶具、餐具、文具等,无论型制变化,也无论纹饰简约或繁复,均器型端庄工整、胎体薄而均匀,纹饰优美流畅,碾琢一丝不苟,体现出晶莹轻巧,玲珑剔透的品相与美感。
茹月峰的薄胎器皿别具一格,他的作品在装饰上植入江南人文元素,如青玉《和谐瓶》和青玉三件套《梦·太湖》,前者一高一低,相互依偎,瓶体饰对应缠枝莲纹,造型优雅,纹饰工整秀丽,胎壁薄如蝉翼。后者分取三种不同的瓶体造型,器身纹饰取姑苏古典园林中的三种漏窗框架造型,框边均镂空,并分别在扇形、长方形和六边形窗内浅雕太湖三景,鱼儿游弋、小鸟鸣唱、渔帆点点,在光影下分外迷人。
诚然,能够体现苏州玉雕创创意面貌的远不止上述几例,当今苏州玉雕行业内已形成工艺形式和艺术风格多样化发展的新格局,创作思维活跃、新品佳作不断,人才持续涌现,使苏州玉雕的创意创新站在了全国同行业的前列。
参考书籍
1、《古方讲古玉》,作者:古方,金城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
2、《苏州玉器》第13期《苏作玉雕的创新性时代特征》,作者:单存德,2020年11月印刷。
作者简介
茹月峰,男,高级工艺美术师、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1976年出生于苏州,1992年从事玉雕,至今三十多年,擅长薄胎器皿,先后以青玉为材创制了一批形式新颖、寓意美好的新品佳作,如《和谐瓶》《影·随·形》《梦·太湖》《门》《六月里》等,获得各级各类专业评比金、银奖,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个性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