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背景下苏绣技艺传承路径研究—以苏州雲裳绣艺有限公司为例

[日期:2021-03-29]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提要】近年来,苏州市着力打造区域特色产业,“镇湖刺绣”得以其独特的区域优势及工艺特色,成为苏州的名片,闪耀世界。随着工业化生产的冲击,面对苏绣的产业化越来越发达,但部分题材单一、传承乏力、市场鱼目混珠、审美创新不足等问题,以“现代学徒制”的管理模式,结合个人发展规划,打破壁垒分工协作、因材施教定向培养的传习模式,打造全新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促进了传统苏绣技艺的传承创新发展,加速传统工艺走入现代生活。
  
  关键词:苏绣   创意产业   产教融合
  
  苏州刺绣,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历史上留有着浓墨重彩一笔,是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工艺,以银针蚕丝线为笔墨在丝绸上绣制而成,在汉代主要用来制作服装的装饰图案,到了隋唐时期开始成为日用品及佛教用品上的装饰纹样,至明清时期已然开始成为皇家贵族日常生活中的主要用度,并开始成为东西方贸易置换的主要产品。在刺绣工艺发展演变的过程中,根据地域特色与材料工艺的迥异,顾绣、发绣、锡绣、苗绣等不同绣种应运而生,但苏绣、湘绣、粤绣、蜀绣凭借其优美的工艺与审美,并列为中国“四大名绣”。
  
  近年来,苏州市着力打造区域特色产业,在苏州市镇湖地区,刺绣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约4万余人,拥有前店后坊的店面300余间,有家家户户做刺绣之势,“镇湖刺绣”得以其独特的区域优势及工艺特色,成为苏州的名片,闪耀世界。随着工业化生产的冲击,苏绣的产业化越来越发达,但是也面临着题材单一、技艺传承乏力、市场鱼目混珠、审美创新不足等诸多问题亟需解决。
  
  苏州雲裳绣艺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主要从事研发设计、生产加工、销售刺绣艺术品,以艺术类高校为骨干,组建产品设计团队,开展苏绣的传承与创新工作,多年来,企业坚持创新创意为基调,以“苏式生活”为IP,打造系列文创产品,积极开拓市场,获得较好的市场认同。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紧跟传统工艺美术行业发展步伐,汲取创新“现代学徒制”传习精髓,在界内取得了较好的口碑。
  
  现代学徒制,起源于20世纪末的欧洲的德、英、法等国家,是相对于传统的学徒制度而形成的。在21世纪初,我国教育职能部门在学习西方现代学徒制实践的成果上,结合国内的校企合作现状及传统师徒制,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高校、学生三方为目标对象,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确立“入学即就业、教学即生产、实践即上岗”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以“德国双元制”为代表的西方职业教育体系中,职业资格、就业、教育三者被巧妙的整合在一起,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而在中国的职教改革大潮中,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也获得了高校与企业的高度认同,仅仅在2015年8月,在教育部公布的首批试点单位中就有包括全国17个地方城市、数百所中高职院校、8家企业、13个行业参与了试点工作,至于2020年底全国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已经完成验收,并取得较好的成效。以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与东海县至善坊水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开展的雕刻艺术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为例,双方针对东海县水晶雕刻产业水晶雕刻、水晶镶嵌、水晶切割等工艺门类人才紧缺的现状,着重培养原料切割工、雕刻工、3D建模师、导模师、执模师、镶石师、抛光师等方向的技师,经过开展模块化教学、进阶式培养,3年时间获得了“学历证书”+“职业资格”的1+X培养成果,不仅仅促进了学生的就业,更解决了地方产业人才紧缺的困境,对提高区域经济有着显著效果。
  
  2018年初,面对苏绣技艺传承发展的需要,也为了打破技能提升的困局,更是为了解决企业发展的需要,苏州雲裳绣艺有限公司定向招收艺术类高职刺绣专业毕业生,以“现代学徒制”的模式,结合新入职员工的专业方向及个人发展规划,协调至企业一线岗位,以师傅带徒弟互相提高、打破壁垒分工协作、因材施教定向培养的传习模式,打造全新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促进了传统苏绣技艺的传承创新发展,加速传统工艺走入现代生活。在开展这一转型的过程中,企业在以下几个方面都获得了实质性的转变:
  
  一、以“现代学徒制”传习模式,变革传统技艺传承形式;
  
  进入21世纪后,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提速,工业化进程让年轻一代对传统工艺的理解与认同有一个短暂的空转期。在这个阶段,特别是经济发展快速、教育发达的地区,就业导向不可避免的选择了高收入的高科技产业,对传统型的工艺美术行业基本处于门庭冷落的状态,甚至知名手艺人的后代也没有继承衣钵的计划,粗放型、低产能的传统工艺逐渐被淘汰,刺绣产业在这个阶段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曾几何时,绣庄里绣娘都以45岁以上的中老年妇女为主要从业者,偶尔能碰到几个年轻人,也是从经济欠发达地区过来学一门赖以谋生的手艺。
  
  到了2015年,国家相关部委开始启动“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开始启动“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开始启动“乡村振兴计划”,一系列的政策举措,从国家层面给传统工艺注入了新的自信,以苏州镇湖绣品街为例,林立的绣庄已经成为了独具特色的旅游观光风景线,工坊里不再是仅仅由老年人在操持,更多的大学生甚至留学生回来,用全新的经营理念来传承苏绣的未来。
  
  企业成立之初,面对绣工不足,而年轻人不愿意坐下来学习刺绣的局面,明显感受到了发展的紧迫性,在迎来变革的良机时,通过招收艺术类高职专业的刺绣专业毕业生,借力高职院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能力的优势,迅速扩大企业的生产能力,通过“拜师”,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变革传统技艺传承的形式,改“被动学”为“主动学”,让技艺传承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落实在具体的实施上来。通过传习模式的变革,年轻人感受到了未来可期,在工作中“赶超争先”成为了常态,也成了一种良性竞争的典型案例。
  
  二、以“现代学徒制”传习模式,提升职业技艺技能水平;
  
  2018年始,苏州市人社部及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启动了各层次技能大赛及乡土人才评比,2019年国家部委启动1+X职业技能等级试点,2020年全国第一个技能大赛在广州顺利召开……接踵地方政策给予了企业特别的红利,有效带动企业人才培养及技术变革,提升员工的职业技能水平。
  
  5年来,企业通过选拔骨干人才,邀请行业内国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进行定点委托,开展技艺技能大比武,提升企业生产竞争力,并通过组织选送员工参加技能大赛,参加技能评级、职称评定,在提升个人荣誉感、社会认同感的同时,也提高了员工对自身价值的肯定和对企业的认可,有效促进企业发展进入上升通道。
  
  三、以“现代学徒制”传习模式,赋能产品创新设计能力;
  
  传统工艺发展的瓶颈除了产业化进程带来的桎梏,也免不了受到消费人群伴随着经济发展带来的审美提高、物质要求提高的影响。在苏州镇湖地区,林立的商铺内不乏产品雷同、设计单一等普及性的问题,这对于以刺绣为主营产业的地区,是亟需改变的问题。近年来,由于国家大力发展文创产业,推崇双创活动,对于年轻创业者的我们,无异于赶上了最好的时机。
  
  曾经刺绣是用来在服饰上装饰,现在可以来装饰共同空间与日用品;曾经刺绣都是在丝绸上绣制,现在可以绣制在牛皮上;曾经刺绣只能束之高阁怕一不留声沾污了她,现在刺绣可以通过科技的处理用清水进行洗涤……一切过往的不可能,通过新鲜血液的融入,在与帮带师傅的激情碰撞下,他们敢于发愤图强,他们敢于为人先,他们敢于用创意改变生活,用知识改变命运,让刺绣传承不仅仅是传统工艺的传播,更是创意产业的腾飞。
  
  四、以“现代学徒制”传习模式,规范企业管理标准举措;
  
  企业在引入创新“现代学徒制”传习模式之后,从技术、职称、生产营销等多个方面都带来了全新的变化,也给企业带来了更高的行业标准与考核规范,员工与企业都在这个模式下获得了认同感,实现了彼此的自我价值,对未来也拥有了明确的职业规划,促使双方都愿意为苏绣的发展继续付出。
  
  结语
  
  苏绣的传承与发展,不仅仅是几个人在付出努力,更是一大群人,一个团队,一个行业在为此奔波呐喊,中华民族文化的灵魂是我们的根,只有继续负重前行,才能让我们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享誉国际。
  
  参考文献:
  
  [1] 徐珊.注意力经济视角下大运河江苏段传统工艺美术振兴战略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10):183-184.
  
  [2] 孙平.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艺术类高职实训教学管理的实践性应用——以现代学徒制雕刻艺术设计专业试点工作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58):90-91.
  
  作者简介:吴昊僖,女,出生于苏绣世家,工艺美术师,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多年来致力于让拥有两千五百余年历史的中国苏绣艺术融入现代人的生活美学中,用新鲜灵动的原创设计和精细雅洁的手工刺绣,来挖掘苏绣历史文化中所蕴含的时代美,传承民族文化,传递匠心精神,开创当代苏绣生活新美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