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书面修复工作不同于其他工作,具有艺术性的特点。在实际的修复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修复要求,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尤其是在进行复古字画的修复时,需要考虑到艺术作品的材料、保存的实际情况以及残损的状况,并且要有专人进行研究,作出相应的分析和判断,从作品的本质出发,在了解作品的详细信息以及内涵之后,从而制定出科学性、针对性的修复计划。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传统装裱艺术在书画修复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传统装裱艺术;书画修复;应用策略
引文:对于古书画的装裱修复,需要修复者需要较强的审美能力,以作品的内在美为基础,通过装裱修复使作品能够呈现出原有的艺术风采。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需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通过分析了解书画作品损毁的原因,然后对于不同程度的损毁运用针对性的修复措施。在社会不断发展的新时期,科学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出现了新的修复材料以及修复方式,为传统装裱艺术在书画修复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书画修复装裱的重要性
我国具有悠久的文化发展历史,在社会的发展中,文化也得到了相应的继承和发展。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装裱艺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地位,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装裱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书画装裱艺术与其他工艺不同,主要是通过工具和材料的运用,经过一系列的程序,从而达到书画装裱修复的目的。由于传统书画的年代较久,因此不可避免的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书画原有的装裱较差,导致出现空壳脱落的现象;还有一些书画由于储存不当,造成书画表面受潮出现断裂、发霉等;或者书画在长期的转传过程中出现的磨损、损伤等等。不管是什么因素造成的书画问题,都需要运用传统的裱画技巧,通过对书画的修复,使书画能够具有更久的保存年限。书画修复工作是一项难度较大、程度较多且比较复杂的工作。对于传统书画的修复以及保护,需要将科学性、规范性融入到修复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从而使珍贵的书画能够得到最大程度上的保护,为人们后代留下不可估量的文化财富[1]。
二、书画修复装裱方法
(一)对质地比较牢固,老化程度较轻的书画进行修复装裱
对于质地比较牢固的书画修复,在进行操作前,需要仔细观察书画的颜色。对于笔墨字迹比较重的地方,可以先进行初步的测试,具体的做法为:先用水湿润中指,然后在书画中墨迹比较重的地方轻轻按压,观察手指所沾的颜色深浅程度。如果颜色过于深,可以涂上两次胶矾水;如果颜色较浅,涂一次胶矾水即可。在具体的操作中,要避免颜色过重,浓度比较高,就难以渗透到颜色中。在沾水的地方变干后,可以在重复一次以上的操作,如果还会出现掉色的情况,可以多用一次胶矾水。要持续以上步骤,直到达到固色的目的。
(二)对绢丝纤维拉力较弱,画面模糊不清的书画进行修复装裱
具体的做法为:准备好大小合适的画案,将书画向上进行平铺,用玻璃隔离器罩上。一般来说,在玻璃隔离器上会留有两孔,主要是为了方便修复时的操作。然后要准备好清水,用一定浓度的双氧水先在上面刷上一次。要及时画面的状态,从以往的修复经验来看,最短在五分钟左右,最长在十分钟左右,在棉签上蘸上氨水,然后要注意控制好力度,在画面上慢慢移动。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不能将棉签碰到画绢。在经过一定的时间之后,墨线和铅白逐渐被复原。与此同时,可以将隔离器拿开。再用清水进行清洗,大概在一次或者两次左右,能够使墨线和铅白更加清楚的显现出来。在经过一定的晾晒之后,需要再次轻轻涂上一层轻矾水。最后,在书画彻底干了之后,就可以进行最后的装裱操作。
(三)对绢丝酥松易裂的书画进行修复装裱
这类书画的操作比较复杂,并且难度更大。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最好使书画不要接触到空气。首先,需要事先准备好塑料薄膜,在将书画取出之后,需要在第一时间密封好,并且快速带到修复所在地;其次,拿出高丽纸,将书画打开后平铺到画案上,再次过程要有足够的耐心,多一点细心,在一些细小的褶皱或者重叠的地方,要小心翼翼的打开,避免损害书画,将其平铺在干衬纸之上;然后,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不能马上进行修复工作。需要在已经破裂的地方放上脱脂棉,防止裂口的进一步断裂;最后,要将其小心放置在已经消过毒的袋子中,运用相应的设备将空气完全排出来,充入适量的氮气,保证袋子的完全密封,最后可以放在木质箱子中。为了避免运输过程中对书画造成的损伤,需要在木箱中垫好棉花[2]。
在进行修复时,如果发现书画已经变色,很有可能是出现了氧化的现象。在霉菌或者铅质材料的作用下,会使书画呈现出灰色,可以用双氧水进行处理,将书画的颜色进行复原处理。如果书画有残缺的地方,就可以先用相同的颜料补好。在实际的补色过程中,基本上已经很难找到相同的颜色材料,则可以用比较相似的材料代替。在新绢染色覆托之后,可以再用化学溶剂处理。如果直接用清水淋洗,很容易将纤维冲散。在进行化学处理之后,需要将托纸拿掉,重脱染色纸之后,最后可以进行装裱工作。
(四)对炭化纸本的装裱修复
一些纸本书画文物,由于在储存过程中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炭化的现象。上面的文字虽然不容易被看出来,但是在红外线的作用下,能够将上面文字清晰的显示出来。但是纸本书画在经过炭化之后,已经失去了原有的色泽,并且表面变得不平、卷曲,需要将其托平后再进行照相。在脱平时,首先要用到竹启子,控制好挑纸灰的力度,将其摆在塑料薄膜上,下面可以放上一块大小合适的玻璃板,用羊毫毛笔蘸上一定浓度的甘油,从中间开始逐渐向两边推平,使其保持平整状态;其次,一些纸本书面上的卷曲比较严重,如果在处理时稍有不慎,可能会将纸灰重叠在一起。因此,不能强制性的将其推开,可以多加入一些水分,用毛笔笔尖将上层挑起,再用毛尖将其处理回原来的位置之后,然后再慢慢推平;然后,将底板的一端缓慢提起,保证多余的水分可以流出去。再采用覆托法,将其托在净皮宣纸上;然后,要注意浆糊的稀稠,浆糊不能过于稀或者过于稠。如果过于稀,就无法黏住纸灰;如果过于稠,就会影响摄像的效果。因此,要稀稠得当;最后,在进行上托纸操作时,要避免用力过大,用排刷一边的尖头轻刷就可以,避免用力过大而压散纸灰,从而影响摄影的整体效果。上好托纸后,可以和塑料薄膜一起全部翻在干纸上,然后慢慢将塑料薄膜去掉,上墙后抚平,待其干了之后可以进行摄像。
(五)稀绢稀布的装裱修复
为了能够将㓊眼有效填平,稀绢、稀布在进行写字或者绘画前,都会先涂上浆糊或者胶矾水。在修复这类文物时,需要做好洗霉以及洗污工作。在实际清洗工作中,水的温度十分重要,需要严格控制好水的温度,并且注意清洗时间的长短。如果时间较长,或者水温过于高,就会造成浆糊、胶矾的溶解,从而导致书画中的颜色消退。在进行具体的修复时,需要将画面平铺在画案上。一旦发现画面出现变化,比如墨线、颜色的改变,需要立即停止淋水工作。在经过一定的时间,保证画面干了之后,可以采用其他方法处理,比如用双氧水处理,除去画面中的污渍。在画面的清洗工作完成之后,可以涂上适量的请胶矾水,主要是为了加固处理,最后可以进行装裱工作[3]。
三、对于书画修复装裱的思考
书画修复工作中的各个程序都十分重要,不允许出现一丝一毫的差错,是一项责任重大的工作。第一,在进行具体的修复工作时,需要端正自己的文化态度,最大程度上的继承前人的经验,并且在不断的实践中勇于进行创新;第二,对待优秀的书画作品,要深入了解其创作背景、作者信息以及其中深层次的含义,通过研究设计修复方案,最大程度上保证书画作品可以被永久的留存下来,将其文化内涵进行发扬,从而向后人传达其中的艺术本质;第三,修复工作的进行,与修复工作者的文化素养息息相关。修复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境界,通过修复呈现出作品的神韵,使优秀的书画作品能够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第四,要坚持对症下药的修复原则。对于书画来说,修复者就像是医生一样,只有尽可能的了解损毁原因,才能够科学的判断之后,做出可行性的修复措施,从而保证修复工作的质量。
结语:综上所述,传统装裱艺术在书画修复中的应用十分重要。对此,修复者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借助先进信息技术的优势,运用新的修复材料,积极采纳新的修复手段,从而不断提高书画文化修复的质量,完善书画文物修复的技术工艺。
参考文献:
[1]周昱君.装裱书画纸绢材料干燥变形病害及悬挂变形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2]陈逸斐.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与融合:中国书画修复“全色”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8.
[3]何伟俊,郑冬青,陈潇俐,于书大,张诺.我国书画文物装裱修复的理念转变与实践[J].东南文化,2017(05):6-11+127-128.
作者简介:
韩长宝,1968年2月生于江苏省常熟市。1993年在常熟博物馆、常熟文物商店学习古书画装裱。1999年、2007年在常熟文博书刊发表作品有谢时臣、董其昌等。2015年创办馀耕堂工艺美术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