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玉雕;工艺产业;发展
引言
《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必须放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创新贯穿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创新贯穿于全社会。因此,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大动力。要立足文化产业现状,敢于创新发展,找准文化产业创新之路。一、我国玉雕工艺产业发展现状SWOT分析
(一)我国玉雕工艺产业发展优势
1.玉石加工业历史悠久。它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玉雕生产始于宋元时期。明清以来,它已成为该地区的一大产业,文化积淀较好。
2.产业规模大,产业链完整。形成了完整的原料采购、教学培训、产品设计、生产、包装、宣传、销售、品牌创建等环节的垂直一体化产业链,在全国玉雕产业基地独树一帜。
3.玉雕产品品种齐全。世界上不仅有和田玉、俄罗斯白玉和阿富汗白玉,还有100多种优质玉料。饰品、摆件和实用的三大系统有1000多个品种。
4.玉雕的从业者很多。中国有工艺美术硕士1人,玉雕大师8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间艺术家”2人,省级工艺美术硕士23人,玉雕大师43人,高级工艺师100人,中级技术人员10000余人。越来越多的玉雕从业人员为玉雕的发展提供了后备力量。
(二)我国玉雕工艺产业发展劣势
1.员工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金贵玉贵”的理念在玉雕行业中引发了欺诈事件,严重影响了当地形象,也导致了当地玉雕工艺行业信誉的下降。
2.玉雕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创新能力不足。在生产过程中,同质化严重,缺少时代的必要元素。在主题、内容和品种上,几十年来一直是一个统一的体系,形式单调,没有新颖感,不能引起消费者的兴趣和爱好,必然影响产品的销售。
3.缺乏行业领导者,产业集群效应明显。虽然玉梅公司、玉神公司、开元玉业等企业已经成立,但规模相对较小,还没有形成足够的影响力。
4.生意负担沉重。目前,一些地方垄断了高档玉石原料,而我国的加工以小型民营企业为主,其中以个体为主。面对这种情况,统一讨价还价是不可能的,玉石原料价格大幅上涨,导致玉雕产品成本上升,从而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了企业负担。
(三)我国玉雕工艺产业发展机会
1.2008年奥运会后,镶金翡翠成为收藏热点。玉器逐渐进入普通百姓的家中,成为一种比较流行的消费品。它不仅具有突出持有者文化品味的审美价值,而且具有显著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它属于高层次的消费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据最新统计,2012年,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2.为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其他政府将玉雕产业引入当地,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且扩大了我国的影响,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3.玉雕业的不断发展引起了外商的关注。一些外商也在这里从事玉雕行业,为玉雕行业注入资金,给玉雕行业带来新的活力。
4.为了促进当地玉雕工艺产业的发展,县政府成立了当地玉雕工艺学校,培养玉雕人才,并成立了民间玉雕培训学校,极大地促进了玉雕工艺产业人才培养的系统化。
(四)我国玉雕工艺产业发展威胁
1玉雕原料不足,原料价格上涨。玉雕的原材料来自中国独山。后来,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原材料从外地采购,以满足生产需要。物价也在上涨。
2中国和腾冲也是中国玉雕业蓬勃发展的地方。近年来,我国玉雕产业集群发展迅速,这使得玉雕商更倾向于这些地方,在很大程度上占据了我国玉雕产业的市场份额。
二、我国玉雕工艺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从业者文化素质待提升
玉雕产品具有物质生产和艺术创造的双重属性。对于玉雕产品来说,其艺术效果对产品的经济影响和决定性作用很大。这对玉雕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从业者掌握玉雕技艺;另一方面,从业者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通俗易懂,不受阻碍,能够接受新思想、新文化、新事物,善于创新。中国拥有数万名员工,形成了一支由玉雕工匠、创意人才和大师组成的人才队伍。玉雕师是一名工作室学徒,在大量的实践中,逐渐提高了工艺,形成了一种风格。在这些人才中,能够脱颖而出的往往是有才华、聪明的人。他们对学习和艺术也有着刻苦朴素的态度,能够达到优秀的技术水平。玉雕创意人才具有艺术学习、知识储备好、文化素质高、思维前卫、创新能力强等特点,如王一卜、白奇同等。玉雕大师不仅接受现代艺术教育,而且具有程磊、瞿丽君、蒋曦、杨曦等优秀人才的艺术人格。我国玉雕行业虽然涌现出了一批技术精湛、受过良好教育的玉雕人才,但他们大多不仅文化水平低,而且许多玉雕人没有艺术技能。几年前,特别是2008年以前,玉雕市场持续火爆。由于玉雕行业的高收入,不少外行加入了淘金热。经过简单的学徒训练,虽然雕塑家很穷,但成品仍在市场上销售。近年来,市场的变化打击了许多学习能力较差的员工。许多薄弱的小企业或小作坊濒临破产。
(二)传承模式有待升级
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玉雕业发展的需要。中国玉雕传统的传承模式主要有家族传承、学徒传承和“职教”师生传承。目前,玉雕企业员工的培训方式主要是家庭传承和学徒传承。单亲遗传已不能适应产业的发展。大多数外籍员工都是由自己的家庭培养出来的,或者是从艺术职业学院毕业后来到中国的。但这种学徒制相对狭窄,大多局限于亲友关系,受训人数少,知识缺乏专业性和系统性。建国初期,职业教育的传承模式为玉雕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2013年至2015年,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举办的工艺美术精品班对玉雕人才的培养和提升非常有帮助,但在培训人数和人才水平上存在局限性。
(三)产品同质化严重
中国玉雕以其精美、细腻、精巧、典雅、灵动的特点而闻名。虽然玉雕的工艺、礼品或小件都是用精美的工艺制作的,但玉雕题材的同质性却相当严重。玉雕工作室大多是个体经营。玉雕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它们大多在创意设计能力、技能水平和文化素养等方面存在不足。为解决生计,或受急功近利的影响,在题材内容等方面较多,“老题材老做,老做老题材”比较普遍,相互模仿,甚至抄袭照搬,难以形成独具个性的风格特色。在香王路的玉器店,大部分产品都是具有传统主题的古董、花鸟,其中观音、弥勒佛是必不可少的。此外,我国中低端玉雕企业依靠电脑雕刻(或“机雕”),通过电脑三维制版,再利用机床自动雕刻产品,机雕产品刚性造型,虽然产量有所增加,但技术水平也能满足东北地区的需求。但玉雕产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正在逐渐丧失。
玉雕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从原材料的选择、行业品牌的维护到终端的销售,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玉雕企业的发展很难逾越资本入口。对于小规模玉雕店,贷款资金有一定压力,周转速度无法保证。这种贷款服务的效果对于解决玉雕企业的资金周转问题并不明显。
三、加快我国玉雕工艺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在从业人员管理方面
1.与国际国内大学合作,建立玉雕培训机构,培养具有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的玉雕人才,弥补玉雕从业人员素质低下、产品同质化严重的问题。美的艺术特征触动人心,激发消费者的需求。
2.完善地方教育普及教育理念,强化我国中学普及教育理念,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和家长共同关注教育。
3.政府应建立玉雕从业人员准人员标准,定期对其进行培训,学习Airbnb的用户信息管理办法,完善店主信息,建立诚信档案,加强对交易中欺诈行为的监督。
(二)在玉雕加工生产环节
1.改进粗放型生产方式,引进先进技术。同时,突破传统玉雕主题的狭义表现方式,如宗教人物、山水、器物等。在中国绘画、雕塑、石雕等创作技术领域的帮助下,在表现的内容和形式上要大力创新。在生产过程中,要抵制劣质产品的出现,生产出更多的优质产品。凭借它的辉煌,我们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利润。
2.建立玉雕生产标准责任制。工作完成后,附上工作的二维代码,详细说明工作的处理地点、工人姓名和其他信息。一方面规范工人行为,防止工人在生产过程中追求速度而注重质量,促进玉雕产品从经济增长方式的延伸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产品质量,同时保证产品质量的提高。使消费者能够通过二维码了解产品,消除消费者的后遗症。担心。
(三)在玉雕销售环节
1.以龙头企业的建立为促进,诚信经营,在行业中发挥示范作用。和田玉全国闻名,但不知其加工基地主要在石佛寺。由此可见,中国应进一步加强自身品牌推广,建立龙头企业将有助于提升自身影响力。
2.品牌店的建立采用从线下到线上的020模式。玉雕产品可以通过互联网作为媒介,通过文字、图片、声音等渠道向消费者提供产品的具体信息,使消费者更真实地感受到玉雕产品,同时也扩大了玉雕产品的销售渠道。
3.结合互联网思维开展网络营销。相比电视和短信的营销方式,微博和微信的营销方式更容易被客户通过自己的关注而接受,而不是对客户进行强有力的营销,网络营销在时间和地点上更为多元化。同时,网络营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四、我国玉雕工艺产业展望
(一)增强质量意识,确保技术竞争力
努力打造具有行业特色的管理品牌和质量品牌。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大力实施质量工程。以质量为生命,以创新为灵魂,创造“每件产品都是精品”的产品理念。大力推进技术研发投入,发展和提高我国玉雕技术水平,确保技术竞争力。
(二)赋予产业发展新内涵
玉雕产品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见证了科技的发展水平。针对我国玉雕产业发展的现状,按照“科技升级、文化注入、内涵丰富、产业升级”的发展战略,将现代科技、传统文化、现代文化转化为现实产品。打造中国玉雕产品的活力和核心竞争力。”在科技推广中,引导和鼓励企业用现代工艺嫁接改造传统工艺,以科技含量高、艺术价值高、投入产出率高的产品为重点,引进现代新技术,提高技术水平。在文化注入方面,以中国玉器文化中心和玉器文化博物馆的地位,成立了玉器文化研究会。加强与国家玉器和珍贵社会的沟通。邀请国内外精英、技术娴熟的工匠、文人定期举办玉石文化研讨会,全面开展和加强玉石文化发掘、整理和发展的研究工作,以期在行业中树立一种文化。工业的新概念。随着观念的转变,企业的积极参与,工匠与文人的合作,我国玉雕产品已由传统的简单人物、禽兽、花卉、山水、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类别向同等重视的方向转变。其他传统和现代文化,兼顾东方和西方文化。科技文化的注入,增加了玉雕的厚度,丰富了玉雕的内涵,提高了玉雕在中国的知名度。
(三)以玉为链条,加强相关产业的发展
玉雕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石雕、骨雕、铜制品、礼品包装、旅游、交通等产业的发展和繁荣,并进一步扩大了特色产业。可以说,玉雕业繁荣了玉器文化市场,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相信中国玉雕工艺产业将进一步增强中国玉雕的品牌优势,实现普及推广的相互促进,进而大力促进中国经济、文化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鹏飞,张德广.熄灭琢玉灯,一身都是月——我国县工艺美术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纪略[J].河南教育(职成教),2019(02):6-10.
[2]剡晓旭.肇庆市四会玉器与玉雕工艺产业发展前景与人才培养探讨[J].美与时代(上),2018(11):32-34.
[3]杨光昭.中国画在玉雕专业教学中的运用及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8(16):159.
[4]吴立刚.开发“玉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价值[J].小学教学研究,2018(17):4-5.
[5]林沁心.现代玉雕工艺产业存在问题与创新发展思路——以莆田玉雕工艺产业为例[J].莆田学院学报,2018,25(01):39-42.
[6]戴有山.如何用创新驱动玉雕工艺产业发展[N].中国文化报,2017-12-02(004).
[7]陈琥.广东玉雕工艺产业集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A].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中国国际珠宝首饰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7)[C].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国土资源部珠宝玉石首饰管理中心,2017:6.
[8]初秀,杨宇.消费者视角下阳美玉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基于阳美玉器市场问卷调研分析报告[J].美与时代(上),2017(08):33-36.
[9]王海.关于我国玉雕工艺产业发展状况的若干思考[J].戏剧之家,2017(10):281.
[10]董莉萍.浅谈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N].科学导报,2017-05-19(C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