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刺绣作品《夏日缤纷》的艺术创作

[日期:2021-04-20]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在苏绣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创新与工艺是密不可分的,既要有传承,也要有发展,苏绣艺术必然会随着审美潮流的更新产生新的变化,苏绣从业者应在创作过程中磨练刺绣技艺,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审美水平。2016年,笔者绣制的《夏日缤纷》获得了“苏艺杯”国际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本文以此作品为例,浅谈对现代刺绣稿件设计与绣制的思考。

【关键词】苏绣 刺绣 虚实乱针绣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苏绣题材不断推陈出新,苏绣艺人根据审美潮流的变化,结合时代的发展将画稿进行艺术再创作,对画稿的选择方面也更为广泛。画稿的选择不再局限于传统绘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抽象画、照片等形式的稿件也成为苏绣作品的重要题材,在色彩上较为浓厚鲜丽。2016年11月,笔者绣制的《夏日缤纷》获得了2016中国(苏州)“启迪·苏艺杯”国际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本文以笔者的苏绣作品《夏日缤纷》为例,浅谈对现代刺绣稿件设计与绣制的思考。

  一、对画稿的解读

  画家如果要创作一幅受大众欢迎的作品,不仅仅要深入自然生活,更需要深入社会生活,要了解大众对审美的需求,摸清大众的爱好。人们对艺术基本都持有“喜新厌旧”的规律,人们通常喜欢新鲜的题材和新颖的构图,因此审美潮流是不断在更替变化的。同理,在选择已有绣稿,或者是原创设计绘制绣稿时,作为现代刺绣从业者,我们要跟上时代的节拍,选择具有现代情调趣味的绘画稿件,或者是创作出具有现代审美意识的作品。

  对画稿的解读非常重要,要做好一幅刺绣艺术品,使作品达到一定的艺术境界,首先要做到充分理解画意。在绣制前一定要对画稿中的物象图案进行细心解读,这就要求刺绣从业者要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自身对新事物的敏锐观察力,并且要学习绘画知识和艺术鉴赏能力,才能在拿画稿时看透自然花鸟人物的意义,并且对物象的细节进行再塑造。《夏日缤纷》是一幅具有抽象风格的画作,物象为荷花、荷叶和水珠,妍丽娇嫩的荷花花苞掩映于碧叶之中,荷花为夏日的代表,整画基调为冷色调,有宁静悠远之意。画面中水珠飞溅上荷花与荷叶,营造出抽象的朦胧感,同时水花的动态以及水珠的活力和力量,使画面具有极强的张力和动感,整个画面就因此“活”了起来,静中有动,令人心生清凉之感。

  二、前期准备

  绘画强调用笔墨颜料体现出物体的固有颜色,重视对作品意境的营造。同样地,刺绣也强调通过针线塑造物象色彩,对作品设色的把控会直接影响到成品的效果,因此在色线的选择上尽量要多。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能影响人们心情和心理的作用,在刺绣中,色彩体现了其物质性与精神性,丝线的色彩、走势的结合,构成了不同的刺绣作品风格,决定了作品的成败。

  由于整幅画面的色彩偏向于冷色调,而荷花作为暖色对整幅作品进行提亮,因此在配线方面要注意色彩的过渡。笔者经过深思熟虑,绣面颜色选择以灰绿色为主,、让荷塘以绿色为基底,突出青翠欲滴的效果。配线以蓝色和绿色为主,从较浅的绿色慢慢过渡至蓝色,从浅至深,暗色中点缀着亮色,画面的色彩虽然以冷色调为主,实则过渡色多,整体色调轻松,散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同时,透过水珠看到的物象轮廓和细节是扭曲的,颜色也有变化,边缘色彩会减淡,要有渐变的效果,因此在配色方面要求逐步加深或者变淡,保证色彩的丰富多样。《夏日缤纷》前后将近需要配一百多种颜色的丝线,有的线仅用到一两针,但再少的色彩都会对作品的整体效果产生影响,从细节处影响整体。

  三、绣制过程

  刺绣在绣制时要结合绘画的画理,就是我们俗称的“以针代笔,以线代色”。但绘画与刺绣是有明显区别的,刺绣是以丝线逐步叠加出立体感的过程,以尺寸、精细程度来衡量作品的质量。在效果上刺绣与绘画也是不同的,刺绣带来的立体感和层次感,是利用不同色彩的丝线打造的一种立于平面的空间感,绘画作品中的一笔色彩线条,很可能在刺绣中要绣制一整天,甚至需要几天才能完成,要绣好这一笔,则与针法、刺绣功底有关,因此针法的选择和运用,也是刺绣作品成败的重要因素。

  多年来,笔者在作品的题材与形式的创新上作出了许多新的尝试,在通过绣制传统国画、油画、素描、摄影等不同艺术形式中,发现运用苏绣的传统针法不能完美地表达一些新的艺术形式的艺术稿,但是运用虚实乱针绣针法,则可以在某些细节上取得较好的艺术效果。在经过深思熟虑后,笔者决定使用虚实乱针绣法绣制《夏日缤纷》这幅作品,虚实乱针绣具有“虚实结合、疏密有致、借底留白、简洁洗练”的特点,可以运用虚实排列、粗细结合的手法,表达线条的疏密远近,使之具有立体的线条感和空间感。一方面,在作品中运用虚实乱针绣的借底留白来表现出荷塘的底色。虚实乱针绣的借底留白与传统平绣有不同之处,这空白也是背景的一部分,再适度地叠加一点交叉的丝线,底料的适度留空可以营造一定的想象空间。另一方面,虚实乱针绣运针洒脱,表现力强。运用粗细不一、长短不同、交叉重叠的线条表达荷花的远近层次和明暗光亮。以虚实针交叉错落的线条塑造荷叶与花苞,通过明暗的过渡和虚实的变化,可以创造植物的质感和厚度感,将其形状轮廓表达出来,同时塑造出虚实和疏密的变化,适度留空的色彩线条,隐隐约约地绣出花朵的具象痕迹,营造出层次感,同时采用交叉的线条层层加色,在色彩方面更有循序渐进的过渡感,体现画面物象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交叉的线条加上对背景的借底留白,夏日荷塘的水影相接与宁静的朦胧美感由此体现。

  由于《夏日缤纷》设色较多,且整体画面必须要塑造层次感,在每绣制一个部分之后,需要竖绷立放进行整体画面的审视,要看所绣部分的色度和光洁度是否符合原稿,根据对比进行加光修改或者直接拆除重新绣制,直到与原画稿完全神似,并非只是局部的色块堆积的不协调感,而是在整体上要有一气呵成的效果。

  四、结语

  《夏日缤纷》的制作时间约为一年多,将画意运用虚实乱针绣的针法特点体现出来,将绣理与画理相结合,运用针线表达出审美理念与艺术思考,是苏绣的魅力所在。笔者认为,在苏绣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创新与工艺是密不可分的,既要有传承,也要有发展,苏绣艺术必然会随着审美潮流的更新产生新的变化,苏绣从业者应在创作过程中磨练刺绣技艺,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审美水平,同时也要培养创新意识,创作新的题材,选择新艺术形式的绣稿,从而将苏绣技艺向着新方向推进,继承并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徐文瑛:苏绣艺术的审美特征与传承保护研究,名家名作,2018

  [2]刘明来,浅析色彩文化与色彩运用,美术大观,2007

  作者简介:

  徐文瑛,女,1966年出生于苏州刺绣之乡镇湖,正高级工艺美术师、,正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苏州第三届工艺美术大师、苏州市民间工艺家、江苏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苏州市工艺美术学会会员,镇湖刺绣协会会员。从小耳濡目染,跟随前辈学习刺绣。后来到苏州刺绣研究所以及杭州工艺美术研究所深造学习,并多次受邀到苏州刺绣博物馆和苏州民族博物馆参加刺绣研讨,擅长仿真绣、乱针绣等几十种针法,作品广受好评,在各级工艺美术大奖赛中多次获得奖项。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