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花卉题材是刺绣题材中较为常见而丰富多样的题材之一,现代花卉题材融合了我国传统审美意识和传统笔墨,再加上西方绘画艺术技巧创作出的,其具备的新构图、新色彩处理手法,是我们现代刺绣从业者要学习的,要将传统的苏绣技艺与现代书画融合起来,体现绘画的墨韵,同时体现出苏绣精细雅洁的记忆特色。
【关键词】苏绣 刺绣 针法运用
花卉题材是刺绣题材中较为常见而丰富多样的题材之一,许多传统花卉刺绣作品是根据我国绘画名家的作品为底稿进行绣制的。在现代绘画中,许多画家将西方绘画的色彩和结构与我国传统绘画形式相结合,形成了新的绘画风格,具有现代审美意识,再加上画家精湛的绘画技法,使得整幅作品同时呈现出现代色彩和传统风格。这样的作品在用笔和设色方面,适合以刺绣的形式表现出来,适合以针线代笔墨,运针排线进行二次创作。以现代花卉作品为底稿的刺绣作品,在运用丝线增强作品立体效果的同时,丝线的光泽和色彩可以使物象达到进一步丰富、进一步提高表现力的效果。
一、要体现苏绣的特征
要绣制好一幅现代花卉并不容易,必须要让作品体现出传统苏绣的特色,才能使其不失苏绣技艺的本质。一些现代花卉画稿在用色和技巧方面偏向于油画,但在绣制时应该与传统题材一样,需要保留苏绣特征,做到“平、齐、细、密、和、顺、匀”等技艺特色,针脚要平齐细密,整体才能匀称,这是苏绣艺术品必须体现出来的。此外,不能一味地追求乱针。一些刚入门的刺绣从业者技艺还不纯熟,因为久闻“乱针”大名而过早地将这一针法普遍运用到自己的绣品中,如果急于求成,一旦掌控不好,很容易使用针显得散乱,甚至无法绣制出物象的“形”。乱针的“乱”其实也是有规律的,绣制花卉时要根据画稿来确定用什么针法来绣制。
一幅作品的针法不一定只能用一种,就像绘画那样,我国传统国画山水中,山石的绘画技法具有点、染、擦、皴、勾这几种,同样,刺绣也有许多针法,绣制花卉通常有平针、虚实针、施针、套针等针法,将苏绣的传统针法灵活地运用在作品中。但与此同时,作品也必须体现出其本身的特色,即原画稿的特色,这与丝线的配色及绣制过程有关。
二、配色的多样化
丝线的配合如同绘画选择颜料,不同物象使用的颜色不同,配色时必须以画稿为依据,但同时在色彩上也要符合植物的生长规律进行配色,才能使花卉的色彩亮丽。例如传统古画中,花卉的颜色往往是素雅的,因此在配色方面偏暗,甚至需要用茶水浸泡丝线以达到古画色彩的效果。许多现代花卉的画家在创作时往往采用传统工笔绘画的方式进行写意,工笔形态而写意色彩,写意画则有色彩丰富,要掌握配色的特征,因此在色彩上要让传统绘画的画韵与写意画的韵味融为一体。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处理好花卉各部分的色彩关系。在绣制前,一方面要准备好多种色彩的丝线进行配色,丰富画面色彩。仅仅绿叶与花茎而言,往往要准备十多种不同深度的绿色,从深到浅,从老叶到嫩芽,不同颜色的色线通过按层次绣制,色彩融合,让花卉具有鲜明生动的活力。另一方面,色彩由浅到深、从深至浅的关系要掌握得当。例如,近处的花卉比远处的较深,因为色彩的深浅能体现出前后的层次和远近之分,整幅画才能有层次感,体现出画面的动感。而在花瓣等局部色彩的深浅规律方面,也根据画稿的不同有所调整。例如以工笔花卉为题材的刺绣,在绣制时同样要注意工笔画的色彩铺陈方法,一般为先浅后深的顺序。根据金鸿钧先生的工笔牡丹画法,用花青分染大面、染出层次,到第三遍再用洋红分染大面,从最深部分开始统染,层层渲染,直到第五遍。甚至在花瓣背部也要用紫红色分染,从暗部向亮部染开,将红色罩染到边缘的白色成为浅红色,达到具备多层层次的效果。
三、绣制花卉的心得感想
在充分理解原稿、选用合适的针法并进行配色之后,还需在绣制时注重对细节的塑造。要以植物的生长规律进行绣制,目的是要体现总体色彩、色调和质感,才能达到使花朵呼之欲出的效果。
一幅花卉作品,人们首先会注意到花,一般来说,花卉作品中花朵是主,枝、叶、花瓶等是次,是衬托点缀物。因此在绣制时要注意物象的远近之分,要注意花朵和花茎、花枝、绿叶之间的衔接关系,在针法、丝理、色彩上要进行融合处理。刺绣和绘画在某些方面是相通的,但在绣制时不能完全以色块来处理,丝线塑造物象是堆砌的过程,以针线代替笔墨,让每朵花的色彩和色调各不相同。
近处的花朵色彩较深,针线细密,稍远一些的花朵则丝理较稀,花朵的线条随着花卉的远近层次关系进行变化,用针逐步稀疏,才能处理好前后远近的关系,使花朵产生立体的艺术效果。在绣制花朵花蕾则要从花瓣的尖端开始绣起,从一个点慢慢发散开来,因为针线的走势散开容易,想要聚起却很难,所以必须掌握绣制各个部位的顺序,分清主次关系。
花蕊是画龙点睛的部分,以牡丹花为例,一般而言牡丹用金色丝线作为花蕊,点缀是从花朵中心出发的。丝线塑造立体效果,并不是光依据画稿就能绣出相同大小的,刚入门的刺绣从业者有时会误将花蕊绣得过大,花蕊太大显得笨拙死板,太小又会显得空洞,要绣出如同人眼睛般的灵气,在绣制前要对画稿进行熟悉,才能掌握好花蕊的大小。
绣制花茎使用小乱针,运用斜丝理进行绣制,处理好花茎的色彩关系,注意嫩芽和花茎之间色彩的衔接。绣制花叶时,叶子要根据花卉品种确定不同的质感,有些花卉的叶子较厚实,有些则薄而透,要绣出不同的质感,不仅要在色彩方面下功夫,更要在丝线走向、排针方面注意,用不同颜色的丝线混合,根据丝理的结构走针,将平针、乱针、虚实针等针法结合起来,合理地运用到作品中,在花茎和叶子、嫩芽之间的色彩关系、针法衔接等方面要做到过渡自然。
四、结语
金鸿钧先生曾提出,花鸟画家要带着新的审美观念经常深入到大自然生活中去。对于苏绣从业者来说也是这样,现代花卉题材是现代优秀画家们在深入自然、了解自然后,融合了我国传统审美意识和传统笔墨,再加上西方绘画艺术技巧创作出的,其具备的新构图、新色彩处理手法,是我们现代刺绣从业者要学习的,我们要将传统的苏绣技艺与现代书画融合起来,体现绘画的墨韵,同时体现出苏绣精细雅洁的记忆特色。
参考文献:
[1]金鸿钧:工笔花鸟画创新之路,美术观察,1997年
[2]李松:不负造化——金鸿钧的工笔花鸟画,美术,1995年
作者简介:
徐文瑛,女,1966年出生于苏州刺绣之乡镇湖,正高级工艺美术师、,正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苏州第三届工艺美术大师、苏州市民间工艺家、江苏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苏州市工艺美术学会会员,镇湖刺绣协会会员。从小耳濡目染,跟随前辈学习刺绣。后来到苏州刺绣研究所以及杭州工艺美术研究所深造学习,并多次受邀到苏州刺绣博物馆和苏州民族博物馆参加刺绣研讨,擅长仿真绣、乱针绣等几十种针法,作品广受好评,在各级工艺美术大奖赛中多次获得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