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苏绣创作的两极化发展

[日期:2021-04-20]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苏绣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并且在各个历史朝代都留下了鲜明的时代烙印。发展至今天,苏绣创作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这也符合社会繁荣、经济发展、文化昌盛主导行业发展的客观规律。苏绣创作的两极化发展必然成为未来苏绣发展的一大课题。它脱颖于传统苏绣的发展模式,呈现出当今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

【关键词】苏绣 发展 两极 文化 艺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苏联解体前,世界格局两极化发展,并持续了半个世纪,美国与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在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中始终博弈。与世界格局两极化相比,苏绣艺术也将迎来创作上的两极化发展。当然,世界两极化与创作两极化所囊括的内容有大小、范畴等诸多区分。在世界格局两极化面前,苏绣创作两极化实在“迷你”,但是两者却共同遵循着发展过程的客观规律。在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面前,每一位苏绣从业者都应该积极主动地适应并参与其中,在规律周期内,实现创作价值的最大化发挥。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复兴加速推进,从国家各级政府机构到各类民间社团组织再到广大的社会大众,全国上下掀起了“传统文化热”。尤其是近两年来,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突变、全球化新冠状病毒疫情蔓延,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不断提升,对优秀传统文化成果需求不断提高,一大批国内传统文化附属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展现出强大的发展势头,为我国国内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苏绣便是此类文化产业的构建者。

  在“传统文化热”的洪流中,苏绣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传统文化精神需求作为起点,逐步开展苏绣创作两极化,以便更好地抓住社会发展新机遇,实现苏绣创作的时代蜕变。

  一、苏绣创作两极化的定义

  苏绣创作两极化是指,在苏绣创作过程中,加大对苏绣艺术品极其衍生品的创作力度,逐步优化传统苏绣产品的创作,进而实现苏绣创作的艺术化呈现。苏绣艺术品和艺术衍生品将会是苏绣创作的最终两极。

  苏绣创作两极化是对苏绣创作日用品和欣赏品两大类并存发展的一次升华,苏绣艺术品不等同于苏绣欣赏品,艺术衍生品也将不同于苏绣日用品,二者从属于苏绣欣赏品范畴。当今社会是信息丰盈的时代,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捕捉到艺术展览、自然风光等等诸多信息,对大众审美提升起到了催化剂作用。同时,工业文明日益进步。苏绣日用品的产业化、工业化发展已深入人心。从审美需求出发,开展苏绣艺术化创作之路,是对苏绣欣赏品的一次延续。苏绣创作两极化,首先是对创作理念的一次革新,它需要依托传统手工艺的本位定义,实现手艺的艺术化呈现。从而将苏绣创作从工业化的日用品生产中解放出来,实现苏绣手工化、艺术化发展。苏绣创作两极化的终极目标是将苏绣技艺以艺术品的形式带入大众的日常生活。

  当然,苏绣是传统工艺美术门类的构成,与传统艺术门类尚有差异。同时,“艺术”一词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过程中,外沿不断被扩大。艺术化创作是苏绣创作的目标,苏绣艺术品便是苏绣追求艺术化创作的优秀成果。

  二、艺术品与衍生品的关系

  苏绣艺术品作为苏绣创作中的一极,虽隶属苏绣欣赏品范畴,但是本身却附着更严格的标准。它以艺术概念规范自身。苏绣艺术品将强调自身的精神价值,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和精神需要为目的。苏绣艺术品创作需依托高标准的当代审美,融入当代思考,从色彩、针法、装裱、陈设等诸多元素,全方位统筹设计,以期实现艺术效果。苏绣衍生品是对苏绣艺术品的再创作。衍生品将分解艺术品的优秀构成,一件苏绣艺术品可以组织生发出诸多衍生品,艺术品是一颗大树,衍生品则是大树的枝枝叶叶。衍生品的一大作用是便捷高效地推广苏绣艺术,秉持苏绣艺术品衣钵,成为苏绣文化传播的新媒介,可以说,衍生品是苏绣艺术品的“分解版”、“迷你版”。衍生品构成苏绣创作的另外一极,更多地承担“宣传大使”职责,而苏绣艺术品则成为苏绣创作的主体,进而全方位的提升苏绣工艺的艺术品位和社会认知。

  除了差异性,还必须要强调艺术品和衍生品的统一性,那便是二者均是苏绣的艺术化创作产物。苏绣两极化过程,是一次手工艺运动,势必将传统苏绣日用品让之于工厂的机器化生产和产业化运作。

  三、两极化对从业者的要求

  苏绣艺术是一门传统手工艺,依赖传统针法技艺作为支撑。一名苏绣从业者,单单完全掌握好苏绣针法,就至少需要三年时间,要是能够灵活运用则需要更长时间的绣制实践。所以,苏绣创作的两极化发展必须要有扎实的绣制技艺作为基础支撑。同时,苏绣艺术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总结出了诸多的刺绣经验,如在色彩、构图等很多方面。都需要在苏绣创作中积极实践,汲取传统苏绣艺术的精华。切忌标新立异、好高骛远,还是应当从传统苏绣艺术出发。

  除苏绣技艺提升,苏绣创作的两极化发展还需要从业者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当今社会的审美需求是崭新的、变化的,需要苏绣艺人不断学习、总结。学习书画艺术、建筑美学、空间装饰等等艺术门类。最为主要的是,需要从业者归纳出苏绣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差异性和统一性,在对比总结中,汲取苏绣创作的艺术营养。这是实现苏绣创作两极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品牌意识,已经在苏绣行业提出了近二十年时间,但是落实实践情况却并不理想。苏绣行业中成熟的品牌依旧凤毛麟角。重提品牌意识,对于苏绣创作的两极化发展依旧十分重要,可以有效推进苏绣艺术化创作进程。苏绣品牌的树立,可以为手艺人带来溢价、产生增值,它的载体是用于和其他苏绣艺人作品相区分。苏绣因品牌增值的源泉来自于消费者心中形成的关于其苏绣本体的信任。

  提出苏绣创作两极化发展的观点,是笔者对未来苏绣艺术的发展判断,也是对从业三十余年苏绣工作的一次归纳总结。作为苏绣从业人员,笔者期待苏绣艺术在当下文化繁荣时代的积极蜕变,也渴望参与其中,斩获欣喜。

  作者简介:

  姚美芳,女,苏州镇湖人,现为正高级工艺美术师、苏州民间工艺家、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自幼成长在刺绣之乡镇湖,耳濡目染浓厚的苏绣文化,八十年代豆蔻年华便开始行针刺绣,及桃李年华技艺渐成,独当一面。三十余年来,一直坚持绣制,成绩斐然。2000年创立工作室后,姚美芳进一步结合市场,努力尝试苏绣作品创新创作,巧妙合理应用丰富的传统针法,绣制符合当今审美的色彩图案。创作之余,她还积极到江南大学等学府机构进修,不断升华创作理念。近些年来,其代表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重要奖项,作品深受社会各界好评。

  参考文献:

  [1]孙佩兰.中国刺绣史[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5

  [2]李明,沈建东.苏绣[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1
回到顶部